为适应城市化进程新形势,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安义县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城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将党建与“家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家”党建综合体,破解城市党建体制不顺、力量不足、机制不全等难题,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4月30日上午,该县举行了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城市社区党工委揭牌仪式,市委组织部二级调研员张六顺和安义县委书记彭开先,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谭伯乐,县领导周荣卿、廖明哲、龚声和等出席。揭牌仪式的举行,为城市党建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
建立四级体系形成城市党建“家园”
成立专门的社区管理机构——城市社区党工委(管委会),将社区管理从城关镇剥离。在人员上,通过城关镇划拨一批、相关部门和乡镇选调一批、面向社区招聘一批的“三个一批”方式,建立专门的管理服务队伍。在经费上,县财政给予专项工作经费。在场所上,拿出专门的办公楼用于日常办公。在工作过渡上,由城关镇党委书记担任城市社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城市社区管委会主任担任城关镇党委副书记,确保工作不脱节、力量不分散。
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社区党工委(管委会)-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网格党小组(网格小组)-党员楼栋长”四级组织体系,合理规划设置8个社区党支部,29个网格党小组,个党员楼栋长,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实现社区党组织管理服务网络全覆盖,把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凝聚起来,推动党的“神经末梢”向最基层延伸,破解了城市党建体制不顺的难题。
整合四种力量扩大城市党建“家谱”
按照构建城市党建区域化格局的要求,整合职能部门、驻区单位、商家、志愿者四种力量,形成党建大联盟,破解了城市党建力量不足的问题。
发挥职能部门力量,开展走亲连心“1号大调研”。将与社区管理密切相关的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城管局等7个部门作为联系社区的大调研单位,每个月的1号,调研单位深入小区,通过与居民同吃、同坐、同劳动,把党的好政策好作风带下去,把群众的好口碑好建议带上来,构建干群“连心桥”,实现扁平化的社区治理体系。每个月的1号,干部惦记着群众,群众盼望着干部。
发挥驻区单位力量,实施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充分发挥机关单位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5+1”帮扶体系,即由5个县直单位帮扶对接1个社区,通过党建工作共振、社区工作共推、先进文化共有、服务群众共帮、美好家园共建、在职党员共管、党建活动共促、资源要素共享的“八共”机制,整合机关力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构建城市党建区域化格局。
发挥社会商家力量,建立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以网格为基点,以15分钟为范围,整合15分钟圈内的商家力量,特别是银行、快递、物流、家政、培训机构等特色机构,按照“米内有网点、15分钟内有对接、服务项目多样有选择”的思路,划定服务圈,在“服务圈”内设置服务点,负责“圈内”居民的服务实现。同时推行商家便民服务积分制,对服务积分较高的商家,优先评选为社区信得过经营户。
发挥志愿者力量,建立综治银行覆盖网络。适应新形势城市基层治理需要,以党员、干部为骨干,以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组建综合治理志愿者队伍,推行积分制,向志愿者和居民发放综治银行卡,分类分级记录服务积分,并确定一批商家作为积分兑现点,每月记录公示,每月汇总表彰,通过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将无职党员和社会志愿者力量发动起来,壮大城市社区治理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设立四个中心浓厚城市党建“家味”
将社区和社区邻里中心整合起来,设立四个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全面、便捷、及时的服务,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党组织的关怀,更加“恋家、爱家、为家”,破解了城市党建功能不全的问题。
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推行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基层党务为一体,并设立公共事业单位服务点、共驻共建单位值班点等,发挥辖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之间的共驻共建作用,让居民时刻感受到社区服务的贴心、便利。
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加强与辖区服务网点的联络,医院、银行、供电、电信、供水、家政服务、水电维修、快递收发等进社区设立服务点,把服务工作“帮到家”。
设立文化服务中心。成立社区艺术团,并依托三个功能室,免费向辖区居民提供图书借阅等服务,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市民学校”、“读书沙龙”、“书画展览”、“棋牌竞赛”等形式多样“学、读、比”的活动。设立“四点半”课堂,与辖区学校、幼儿园紧密联系,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爷爷讲故事”“环保小达人”等主题活动,“科技小少年”“学生实验秀”等科普活动丰富青少年的生活。
设立健康养老中心。设有日间休息室、休闲娱乐室、图书阅览室、保健康复室、心理疏导室、网络室及配餐室等功能室,针对辖区高龄、孤寡、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文体娱乐、法律援助等服务,就近满足老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