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巨制电影《 》的热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 战役,也让更多人对抗美援朝的 指战员更加肃然起敬,正是因为他们不怕牺牲英勇付出,是让我们新中国在国际上挺起了胸膛,抗美援朝可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打出了国威和军威。
我们都知道 入朝作战的时候, 的司令员兼政委是彭德怀彭老总,后又有邓华、杨得志和杨勇为 司令员,这些可能大家都知道的 历任司令员,可是最初选择或者说准备入朝作战时,第一人选并不是彭老总,而是粟裕。
这一点可以从当时组建的东北边防军得到验证,组建的东北边防军就是为了应对朝鲜战场的局势,新组建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可以看出来不出意外,后来的抗美援朝挂帅的应该就是粟裕。
但是粟裕当时身体确实不行,伟人才将目光放到了林总身上,可林总的身体也不大好,最终伟人说:“还是请彭老总出马。”也就是说当时考虑入朝作战挂帅的首选是粟裕大将,不过在局外人看来当时林总应该是第一人选。
其实这样认为也有一定的原因,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旦朝鲜情况恶化,那么东北最先出兵,那里的军队是四野的部队,林总长期担任四野的军事主官,他指挥四野的部队,理所当然。
而且朝鲜的气候寒冷,这一点东北地区和那里相近,林总曾经在东北指挥部队多年,适应这里的气候,而粟裕大将则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是后来的华野第九兵团入朝作战,在 战役中,冻伤冻死的非战斗减员比战斗减员还要多,这也说明了气候的重要性。
所以认为林总是挂帅的第一人选也没有错,但是伟人有自己的考虑和思量。他就认定了粟裕最合适,而且除了任命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外,还给粟裕配备了两个强大的助手,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担任副司令员,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担任副政委,这两人都是四野的老资格,他们主要任务就是协助粟裕更好地熟悉部队和指挥部队,可以看出来当时伟人是将粟裕作为入朝挂帅第一人选来考虑的。
当然伟人这样选择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主要原因是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太过于抢眼了,甚至有些地方超过了林总,比如在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在新开岭战役中,歼灭国军第25师(相当于关内所说的旅),大约多人,可是在两个月前,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取得了七战七捷,歼灭国军多人,之后指挥粟北战役歼灭国军3个旅,换算下来相当于三个25师了。
在解放战争中的第一年,林总指挥东北民主联军一共歼灭国军约17.5万人,而粟裕在华东地区歼灭国军约43.4万人,虽然华东地区取得如此战绩原因有多方面,但是粟裕的军事指挥发挥了重大作用。
虽然林总指挥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但是在当时关键是先打锦州还是打长春的问题上,林总有过犹豫,要不是中央严令,可能也有有辽沈战役的胜利,但是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战果,而且当时林总指挥的部队兵力远胜于国军,曾任东北野战军副政委陈云在年8月9日的一次谈话中指出:
“如果按照林彪的打法,主力围困长春不得南下,以后占领了义县又不打锦州,而要回师长春,那就不会有辽沈战役,东北的胜利就不可能来得这么大,这么快。”
根据相关资料,伟人在辽沈战役中,一共发过两次火,一次是因为先打锦州的问题,一次是在战役后期,伟人要林总控制营口的问题,结果林总被杜聿明所迷惑,最终导致国军逃走一万多人,让伟人十分惋惜。
这主要是让国军率先控制了营口,控制了海上难逃的路线,导致不能全歼东北的敌军,为此伟人大为恼火,电报严厉批判了林总:
“你们事先完全不估计到敌人以营口为退路之一,在我们数电指出后,又根据五十二军西进的不确切消息,忽视对营口的控制,致使五十二军部队于二十四日占领营口,是一个不小的失着。”
虽然辽沈战役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也有点美中不足,让伟人有一点不满意。而伟人对于粟裕在华东的表现相当满意,粟裕在华东地区的决断就相当果敢,比如粟裕见到关内野战军处于劣势,出动出击攻打敌人的,而且他建议军委集中力量在江北打大歼灭战,率先发动豫东战役,以10万人数对战优势的敌人,最终歼敌10万,改变了中原的战局。
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粟裕的一系列操作,终于让小淮海发展成为大淮海,下成了一盘大棋,可以说是改变了全局。再说杜聿明,这一位国军的名在辽沈战役中,杜聿明迷惑住了林总,带着部队逃脱。
但是这一次他碰到了粟裕,当时的情报都认为杜聿明集团会向东南撤退,但是粟裕识破了杜聿明的计策,准确预测其将向西南方向逃跑,并最终将杜聿明集团歼灭,这让伟人十分赞赏。
粟裕在淮海战役中表现出来的冷静果断,伟人对他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在组建东北边防军的时候,就直接任命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其实伟人是对他寄予厚望的。
当然伟人这样选择,不是说林总不如粟裕,而是伟人综合了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认为他最合适。而且也考虑到了东北边防军是四野的部队,给他配备了两个重量级的助手。可是伟人想不到粟裕在关键时刻身体不争气,这才考虑林总。
因为种种原因林总也不能挂帅,而此时朝鲜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来不及过多的考虑,只得将远在西北担负重任的彭老总紧急召回京,商定出兵的事宜,最终任命彭总为 司令员兼政委。
如果按照伟人最初的设想,入朝挂帅的人选就是粟裕大将,林总和彭总只是其替补。这也不是抬一个人,贬低另外两个人,只是当时伟人觉得粟裕最合适。当然了彭总最后实际上指挥部队入朝作战,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我们不得不佩服伟人看人用人的眼光,他老人家是真正的知人善任。
参考文章:毛泽东曾首拟粟裕赴朝作战林彪彭德怀为其替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