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近2.8万户农民变为股东,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0%,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股东全覆盖
锦州市个村有“三变”改革项目,接近总数的90%,其中70%以上有收益;全市空壳村由年底的个减少到目前的3个
义县“三变”改革项目80%以上的启动资金来源于全县的资金整合配置。万元扶持专项资金、万元扶贫资金,带动万元信贷资金、万元社会资金入股经营主体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牛纪伟李铮丁非白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三变”改革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辽宁省锦州市调研了解到,为破解农民增收渠道少、村集体经济弱等问题,锦州积极推进“三变”改革,以“股份合作”整合资源、资金,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锦州市个村有“三变”改革项目,占总数的89.6%,其中有收益的个,占70.1%,59万农民整体增收近3亿元,带动25个村、户、人脱贫销号。
基层干部群众建议,继续做好人才、资金、产业精准支撑,让“三变”改革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变”出强村富农新天地
走进锦州市义县稍户营子镇铁河嘴子村,一幅美丽静谧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整洁美观的农家小院散落在山水之间,干净宽阔的乡村道路蜿蜒至果林深处,远道而来的游人漫步田园风景之中……“我们村引进了专业的旅游公司,带着我们在家门口就业,日子是越过越好。”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铁河嘴子村的变化,源自义县的“三变”改革。面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等课题,义县以“三变”改革为引领,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年8月,义县按照“联产联业、联股连心、变多股多、占多红多”的发展思路,完善“经营主体+村集体+普通农户+贫困户”这一基本的股权联结机制,探索出“三变”+特色农业、“三变”+企社合作等改革模式,激发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今年1月份,我家领到了元的分红,这已经是连续4年领分红了。”锦州市义县七里河镇七里河村村民王贵芬对记者说,村里的发展面貌“一天一个样”,村民开上小汽车、住进小洋楼,日子越过越好。
对七里河镇来说,村集体的林地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是最好的自然资源,原生优质资源和传统养殖项目是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以羊草甸子村为例,村两委班子根据村民自身拥有的传统养鸡经验,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吸引村民入股,与九丰集团合作投资建设了年出栏万羽的规模养殖场。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规模大、实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三变’改革,一方面让农民在企业发展中有固定分红;另一方面让农民在产业平台上就业创业,实现财产性、工资性、经营性收入‘三条腿’走路。”羊草甸子村党支部书记李东辉介绍说。
两年来,义县近35万亩集体和农户土地、5万亩荒山荒坡荒滩,水利、电力、房屋、农机具等设施设备,以及管理、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折价入股经营主体。同时还利用区位优势、挖掘区域特色,以基层党建为统领,以“三变”改革为动力,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破,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锦州市义县七里河镇七里河村存仁花卉种植合作社花卉大棚
算好三本账
针对账目不清、项目难持续、红利分不到手等“三变”改革的瓶颈,各县区探索了摸清家底、选准项目、农民保底等方法,努力算好“三本账”。
——晒家底亮账本算明白账。村民和集体以股份合作形式连在一起后,家底和账目成为大家最关心的事。北镇市广宁街道东门外村党支部书记程国东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村集体48亩地加上两口水井、一处电力设施占14%,村集体万元资金占24%,村民亩土地、万元资金占62%。精确的股权和每年分红的股息,人手一本账。”
目前,锦州参与“三变”改革的行政村都已将土地、林地等自然资源和集体房屋、水电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清查核实。全市已有22万亩土地经营权、0亩荒山入股到经营主体,52公里村路、口水井、26处电力设施折价万元入股到经营主体。
——盯优势选项目算长远账。农民最怕项目失败,钱投进去打了水漂。锦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紧密结合市场前景和各村自然禀赋精选项目,成熟一个上一个。
有养殖传统的义县高台子镇桑土营子村依托辽西活畜交易中心项目,通过资产、土地、劳务入股形式,将村集体所有的辽西活畜交易中心资产和12户农户的劳力、23户农户的土地有机融合,吸纳全村户肉牛养殖户、周边65名肉牛经纪人入社,成立了以村集体为主导、村民为主体、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项目为龙头的辽西活畜交易互助合作社,将肉牛养殖、流通作为村内主导产业。
桑土营子村党支部书记韩松林说,现在全村参加互助社的村民达到户,肉牛存栏量近头,肉牛年交易量超过3万头,交易额达到2亿元。项目收入稳定让这个曾经负债万元的“空壳村”还清了外债。
——先保底再收益算良心账。在与民营企业合作中,各村级党组织都采取“保底分红+效益分红”模式,保障入股农民分到钱。北镇市沙子河街道马家荒村水稻种植合作社与锦州绿地米业合作,种植经营“马家荒”品牌大米。村民以亩土地入股,每亩保底收益元,年底根据盈利再分红。
破解人才、资金、产业瓶颈
锦州“三变”改革已推进两年,乡村振兴一线的干部群众表示,人才、资金、产业仍是农村最缺乏的要素。他们建议通过精准培养、精准引导、精准对接,促进各要素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内选外派精准培养做好人才支撑。辽宁省锦州市委书记王德佳说,乡、村两级书记正不正、强不强是“三变”改革的关键。两年来,锦州市选派了名市直机关干部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和村第一书记助力“三变”改革。去年以来,全市告诫约谈了19名推进慢、效果差的乡镇党委书记,调整撤换了名改革迈不开步的村党支部书记,倒逼改革向纵深推进。
第二,政府投入精准引导做好资金支撑。锦州允许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涉农资金量化为村集体股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集中投入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按股比获得收益。义县副县长邢志刚说,“三变”改革项目80%以上的启动资金来源于全县的资金整合配置。万元扶持专项资金、万元扶贫资金,带动万元信贷资金、万元社会资金入股经营主体。
第三,与龙头企业精准对接做好产业支撑。义县“三变”改革办公室主任邹博说,单个村市场抗风险能力差,必须帮助各村对接信誉好的农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锦州市已引进温氏、正邦、牧原、大北农四大生猪养殖集团和辉山乳业,对接特色养殖村,保障产业稳定发展。
另外,锦州市正在研究形成有利于推进改革的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县级交易所、乡镇级流转服务站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保障产权交易规范透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