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战役大盘点司马懿版八国联军对

导语:三国历史大杂烩系列,是本人原创作品,目前共有四个板块:三国人物那些事,三国战役大盘点,三国人物高手猜谜,三国人物每日图集。本文为三国战役大盘点系列第29期。

要知道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智慧的化身,自他出隆中以来,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最终帮助刘备夺得益州与荆州部分地域,最终与北方的曹操,江东的孙权三分天下。然而事实上,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不惜倾举国之力六出祁山,却无法占到太多便宜,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在北伐后期与诸葛亮对峙的司马懿太过聪明。

司马懿

对外,司马懿能征善战,带兵征战上绝对是一把好手;对内,他善于隐忍,适时而动,通过审时度势,一步步手握大权。只可惜当年曹操与曹丕父子两人实在太过强势,曹操雄才大略,曹丕甚至比自己城府更深。在这两人的制约下,司马懿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直到曹丕去世,曹叡登基称帝,司马懿压抑多年的野心才逐渐释放出来,特别是曹叡执政中后期,司马懿开始在朝中树立权威,为后来的夺权做好准备。

那么肯定有小伙伴看到司马懿在北伐中被诸葛亮天天打到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来与诸葛亮正面交战的场面,就觉得司马懿其实就是个没有任何军事才能只会乖乖呆在城里挨打的人,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真正展现司马懿军事才能的一战:魏灭燕之战。

司马懿

公孙度看中了辽东宝地,世世代代在这里发展:“老铁,来串大腰子不?”

首先我们讲讲燕国是怎么来的:东汉的中平六年(年),有一个公孙将军看中了这辽东宝地,我说的不是公孙瓒,是公孙度。当然,这地方不单单是他看中的,他能拿到这块地,还是因为他跟董卓的爱将徐荣(就是在董卓讨伐战大战,孙坚把孙坚给干败了,随后孙坚要把红头巾送给祖茂,导致祖茂惨死的那个堪比张飞的猛将)是老乡,徐荣力荐董卓让他当的辽东太守。果然这天下最牛逼的就是关系。

董先生:“我牛不!啥事都能扯上我!”

公孙度自从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开始,东边干高句(与“钩”字同一个读音)丽、西边打乌丸、往南越海收青州东莱诸县。更是在鼎盛时期,在东边的地盘都能霸占到朝鲜半岛的中部了,在南边跨海占领了山东的东莱诸县,西边直接扩张到了滦河流域,北方的游牧民族鲜卑、夫余那些地方也都是他的,建立了东北地区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简直就是地地道道的东北那嘎达,整点大腰子不,老铁?肯定必须的,整起!(怎么感觉有点跑题了?)

东北老铁妥妥哒(^o^)o

在公孙度死了以后,这么大一块东北的地盘,一直传给了他的儿子公孙康、他的老弟公孙恭、还有他的乖孙公孙渊。而且他们最辉煌的战绩就是曾与曹操军交锋,这个就叫做虽败犹荣(大家应该能猜到结局的),不过虽然在东北盘踞的公孙老铁们一直都臣服于曹魏,但公孙渊这个龟孙上台后摇摆于魏与吴之间,毕竟孙权每次都发来联合内外夹击曹操的请求,这也不好拒绝不是(说白了,其实也想造反)。

公孙渊的墙头草之旅:在到底该选择曹魏还是东吴上摇摆不定,可以与吕布相媲美

公元年(太和七年),在诸葛亮进行最后一次北伐前,公孙渊还是起了贼心,想要与孙权内外联合夹击曹魏。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当时的东吴丞相顾雍、辅吴将军张昭以下等举朝劝谏,认为公孙渊必败,因此反对孙吴对公孙渊的支持,结果并没有被孙权采纳,因为这个时候的孙权早就被公孙渊那小子忽悠住了。孙权便派遣使者张弥、许晏等人,带着非常多的金玉珍宝,并且立公孙渊为燕王。

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认为东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但是呢,他又很贪,垂涎东吴送来的珍宝,于是找了个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借口,杀掉了东吴来的使者,并将他们的脑袋献给魏明帝曹睿。曹睿看到后非常高兴,于是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还让他继续持节任辽东太守,统领东北诸郡。公孙渊又可以继续过着“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黑貂皮毛白脸蛋,半夜五更撸肉串。”的幸福日常东北生活。

不过是公孙渊自己非要作死,导致他自己放弃了这一美好生活:当时,魏明帝派遣使者傅容、聂夔去东北封公孙渊乐浪公,之前公孙渊派去洛阳的计吏又对公孙渊说:“使团中有个叫左骏伯的人,力大无穷,不是普通人,看起来就好可怕的亚子。”公孙渊也被计吏这一番话吓怕了,带领甲士包围使者居住的旅馆,然后才出来拜见使者,又数次对陪伴的国内宾客口出恶言,使者回洛阳后,便对魏明帝说明此事。

烧烤这么好的美味不吃,居然想着去造反

公元年(景初元年),魏明帝实在忍不住了,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人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公孙渊听到消息以后立刻发兵,在一个叫辽隧的地方阻击毌丘俭,并与之展开激战。毌丘俭见形势对己方不利,只好退兵。也就是在这一年,公孙渊以为打赢了一次曹魏军团,就能打赢所有面对曹魏的战争,他的内心开始极度膨胀,膨胀膨胀再膨胀,膨胀的比膨化食品还膨胀,基本上就跟那网红烤豆皮一样膨胀了。

结果公孙渊不听手下的将军纶直、贾范苦劝,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且设置百官,派遣使者拿着符节,授予鲜卑这些游牧部落单于印绶,让他们侵扰曹魏边疆,从而减轻自身压力。并且这人还是个像孟达一样的墙头草,前面刚斩杀了东吴的使者,后面就再次称臣于东吴,希望得到外援。我估计此时的东吴也是一脸懵逼:“这简直就跟吕布差不多嘛,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嘛!”

孟达:居然有人比我翻脸的速度还快!

公孙渊当了燕王以后,极力寻求东吴支援,哪知道孙权就是想坑他

公孙渊频繁的以扶余(当地一个盛产名马的地方)名马帮助孙吴军资的情报被曹魏捕获,结果东莱太守及幽州刺史因为怕公孙渊吞并他们,只好上报朝廷。魏明帝曹睿又受不了了,派遣守卫在边疆的大将田豫、王雄从海陆两路攻燕国,大臣蒋济极力劝阻,可惜魏明帝不听啊!结果最后导致田豫、王雄两人无功而返。

当由东吴来到北燕的使臣报告发现吴国武库不强,又认为东吴远而曹魏近,公孙渊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东吴的人口(这情景似曾相识~),于是又双叒叕诱斩吴使,而且还好好吹捧和夸赞了曹魏一番,你说这曹睿也真是,就被公孙渊夸了这么几下他就高兴了,暂时也就不发兵了。

司马懿:马上就要有我的戏份了,好激动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回那个我们熟悉的蜀汉隔壁好邻居、身长腿短的东吴领主,疑似有其他国家血统的混血儿,合肥的十万经验包,一个没有感情的背刺狂魔,被网友黑成非酋的古代名人--孙十万大军仲谋了:在公孙渊心里,他以为孙权会帮他,但是他可不知道,人家孙权虽然军事能力实在无法让人恭维,合肥之战白白送了几十万江东子弟兵特种经验包给张辽就别说了,夷陵之战都是找的陆逊救场。

不过要论起政治家的名次,孙权还是有实力可以搏一搏的,而且孙权要真狠起来,怕是他公孙渊使出浑身解数都挡不住,就更别说平常了,公孙渊连名次都排不进去,还想玩得过孙权?做梦吧您。再说了,公孙渊玩的那一套全是学孙权的,公孙渊用的那套路全是孙权用过的,你说别人用自己的套路,你能不知道别人他在耍啥花招吗?所以呀,孙权表面上就说:“老弟呀,我跟你呀是共存亡的,你死了我也会死,你没了我也会没,所以我是肯定要帮你的,而且我还心甘情愿。”

大忽悠孙半仙

可是孙权实际上呢,毛动作都没有,就连几千兵都不给他派去,做做样子都不做,可不就是一孙大忽悠吗!难怪《口水三国》称他为孙半仙。结果倒好,孙权不搞动作,魏明帝曹睿已经开始排兵布阵了:魏国发布诏书,让青、兖、幽、冀四州把船造的满满的,并且派遣司马懿联合慕容鲜卑、高句丽、乌桓这些游牧部落再次由海陆围攻燕国,结果公孙渊非常自信,他认为自己的大军可以抵挡得住。

司马懿的辽东之战前期准备过程:战前对敌我双方的分析准确到位,做到知己知彼

公元年(景初二年)正月,也就是司马懿出征前,魏明帝曹睿与司马懿有一段对话。皇帝问:“公孙渊会采取方法应对进攻?”司马懿答:“公孙渊若是放弃老巢襄平(辽宁辽阳),这是上策;在辽东组织兵力抵御,是中策;若是坐守老巢,必定为我生擒。”曹睿问:“他会选择哪一策?”司马懿答:“只有明智的人,才会审慎考察双方力量,作出必要的放弃。公孙渊没有这种智慧,他认为我孤军深入,不能持久作战,定会先在辽水一线抵抗,然后退守襄平。”

曹睿命令司马懿去平定辽东

曹睿又问:“往返需要多久呢?”司马懿估摸下说:“进军一百天,进攻一百天,返回一百天,中间休息六十天,如此算来,一年就够了。”当时朝廷大修宫室,加上军用物资,百姓饥弊。司马懿出征前劝魏明帝:“现在不能光想着玩乐了,咱现在得省点军用。”临行时亲友相送,司马懿感慨作歌:“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司马懿的辽东之战前中期:声东击西调动敌人,避开敌人的坚固防线,在运动战中歼灭之

公元年,经过数个月行军,司马懿的远征军进抵辽东。公孙渊果然采用硬拼的办法,派大将军卑衍、杨祚率步骑兵数万人在辽隧阻击司马懿。卑衍心知司马懿厉害,不敢小觑,广筑墙、深挖沟,构建一条长达二十多里的防御工事,企图以坚壁清野,拖垮魏师。司马懿判断,辽东军的主力集中于此,老巢必然空虚,若兵锋直指襄平,定可大破之。

司马懿

襄平城在北面,司马懿故意分出一部分兵力,佯装成主力南下,旌旗猎猎,鼓声隆隆。高明将领在战场上调动敌人,调动的手段经常是欺骗。与司马懿相比,卑衍弱爆了,他一见魏军南下,赶忙南下阻截。岂料醉翁之意不在酒,司马懿的精锐主力悄悄渡过辽河,向北推进,直逼襄平。司马懿略施小计,坚固的辽隧工事被轻而易举地抛之身后。卑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心中大骇,情知襄平危险,赶忙撤兵,奔回都城。

这时司马懿兵锋已进抵襄平西南的首山,公孙渊心慌了,把希望寄托在卑衍身上。卑衍有数万人马,从兵力上说,不比司马懿少,只是来回奔跑,疲于奔命。司马懿先声夺人,进击卑衍,大破辽东兵团,兵临燕都襄平城下。司马懿曾对明帝曹睿说,公孙渊最好的计策就是放弃襄平。公孙氏三世经营辽东,根基颇深,倘若化整为零,跟司马懿打游击,长期抗战,司马懿将很难扫灭辽东。但公孙渊抱着侥幸的心理,死守襄平,这样败局已定。

司马懿下令全军坚守

司马懿的辽东之战中期:暴雨成灾,拒绝移营,咬紧牙关,围城到底,唯有坚持才是胜利

当初公孙渊闻魏军来攻,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深深为贤弟感到担忧啊。”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

暴雨成灾,拒绝移营,咬紧牙关,围城到底

到了七月雨季,司马懿遇到大难题,雨一下便是一个月,辽河水位暴涨。魏军兵营都泡在水里,水深达数尺,帐篷都浸在水里,睡觉都困难,病倒的人不在少数。将士们忍无可忍,纷纷提议把营垒转移到高地。司马懿的答复是:“有敢说移营者斩!”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意志力,谁能坚持到底,谁获胜的机会就更大。司马懿是巧施妙计,才能如此迅速兵临城下,若因兵营泡水就移师高地,等于丧失之前的成果。敌人可能会抓住机会,趁你移营时反击;可能利用这一时机,在城外构筑防御工事。一旦放弃,前功尽弃,先机尽失,所以再苦再累,也得坚持到底。

司马懿:唯有坚持才能胜利!

司马懿的辽东之战中后期:能而视之,不能,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从而迷惑敌人

围城期间,司马懿严禁魏军士兵抓捕出城打柴放牧的樵夫牧民,只围而不攻。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允。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当年攻上庸,八路并进,昼夜不停,故能在一旬半时间里,攻下坚城,杀了孟达。这次远道而来,为什么行动却更加缓慢?”

司马懿说:“当年孟达军队少而粮食能支持一年,我们的兵是孟达的四倍粮食却不足一月,以一月粮的军队对付有一年粮的军队,怎能不速战速决?四打一,即使一半人伤亡,也是可行,当时不计死伤,正是要为有限的粮草争取时间。而今敌兵多我军少,敌粮少我粮多,又遇大雨,想速战也不可能。从出兵开始,我就不担心敌人来进攻,而是怕他们会逃跑。”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如今敌军粮草将尽,我军包围尚未合拢,若现在抢掠牛马,会逼他们逃走。兵者诡道,善因事变。他们现在凭借人多和大水,虽然饥困,也不肯就擒。这时候更当稳住对方,不能为得小利而把敌人吓跑。”司马懿将计就计,故意示弱。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魏明帝却说:“司马懿临危制变,生擒公孙渊指日可待。”

要知道,当时的东北并不发达,所以辽东那块地是比较荒凉的一个地方,农业生产水平远不及中原,首都储备的粮食是有限的。这种情况是不适于坚守城池,长期抗战。司马懿不准出兵抓牧民樵夫,就是营造魏军十分萎靡不振、无心恋战的假象。让公孙渊做出误判,认为魏军坚持不下去,很快就会退师。能而示之不能,司马懿这只狡猾的老狐狸,深得孙子兵法之精髓,用兵虚虚实实,云遮雾罩。以诸葛亮之小心谨慎,都不能不防着他,何况公孙渊这种智力平平的人,一旦失去警戒心,只能沦为掉进陷阱里的猎物。

司马懿:这可是一场心理博弈战

司马懿的辽东之战后期:司马懿轮番猛烈攻城,使公孙渊招架不住,燕国终究崩盘

经过一个月漫长的等待,司马懿终于迎来雨霁日出的时候。魏军完成对襄平城的全面合围,接下来便是轮番猛攻。司马懿的攻城战术,与诸葛亮攻陈仓颇为类似,采取上、中、下三路进攻。下路就是挖地道,从城外挖到城内;中路就是采用冲车,撞击城墙;上路就是堆土丘、架云梯,梯子一端的钩子钩住城堞,士兵攀登而上,同时箭矢、石块齐发以为掩护。

公孙渊兵力虽多,却没有像郝昭这样的防御战大师。更要命的是,城池被围后,襄平城的粮食供应不上,百姓大批饿死,为了生存,不少人开始吃人肉,城内白骨相望,实为人间地狱。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饥饿蔓延到军队,士兵开始哗变,公孙渊的部将杨祚只得带领一部分士兵出来投降。

杨祚:司马懿,我们愿意投降!

八月,走投无路的公孙渊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出城,请求司马懿解围退兵,并说:“只要将军退了兵,燕王必定率大臣面缚归降。”司马懿二话没说,就把他们俩杀死。他发布檄文痛斥公孙渊,让他立即放下武器。公孙渊只好派侍中卫演去商定投降日期,许诺把他的儿子送去做人质。司马懿冷笑一声,对卫演说:“作战有五条原则,能战就战,不能战就守,不能守就跑,跑不了就投降,不投降就死。公孙渊不肯面缚请降,那就是决心去死,还送什么人质!”

城池终于陷落,公孙渊带着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在流星坠地的地方,杀死了公孙渊父子。公孙氏在统治辽东半个世纪后,这个独立王国终于寿终正寝。

公孙渊称帝时期地图

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司马懿历史上的名声不好,但是此战非常经典,几乎是孙子兵法的完美战例,甚至在某些地方推陈出新,突破常规。比如说,孙子兵法强调速战速决,“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这都是一个真正军事家区别于纸上谈兵者之处。司马懿用兵最大特点就是“诡”,这真深得孙子“兵者诡道”之真传,让敌人看不到他的真实意图,处处居于主动,而敌人只是被牵着鼻子走却浑然不觉。

最关键的是,司马懿将辽东地区收归国家,当时辽东属幽州,包括11个郡国:涿郡、广阳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治所襄平,今辽宁辽阳市)、玄菟郡(治所高句骊,今辽宁省新宾县西南),司马懿顺便把乐浪郡(治所朝鲜,今朝鲜平壤)、辽东属国(治所昌黎,今辽宁义县)都收归国家,而曹魏数十年来的辽东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司马懿:我牛不?

辽东城破后,司马懿大军入城。为了杜绝后患,司马懿展开了血腥杀戮。城内15岁以上男子多人尽数被杀,他们的尸体被收集起来,筑成“京观”(用泥土夯实尸骸筑成的高台,用于炫耀武力)。虽然有点残忍,但是这也是司马懿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使用的手段,不过这种事好像在古代也很常见的哈,也正是所谓见怪不怪了。

另外,公孙渊手下文武百官多人,也尽数被杀。司马懿六月率军抵达辽东,八月攻下襄平,中间还有一个月雨季休战。显然,是司马懿提早完成了计划,凯旋而归。这一战,充分体现出了司马懿的军事谋略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他的狠劲,杀伐果决,绝不手软。当刀光剑影暗淡,当鼓角争鸣远去,出现在司马懿面前的,就只剩一个个三国风流人物的墓冢。司马懿不愧为“冢虎”之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