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绘画及雕塑的发展水平,是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从目前出土的一些辽代考古资料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辽国的绘画作品前期较简约古朴。如太祖至穆宗时的辽代初期的壁画,多以契丹人居住地区的自然风光,及其平时的游牧生活为主要内容,人物多以契丹人的形象为主,绘画水平不高,画法较纯朴,技法较单一,画面以表意为主,虽然简单,但是显得比较真实。
辽中期以后,通过吸收中原元素,形成了融通南北的契丹汉化绘画风格。这一时期的绘画水平提高,表达的感情变得细腻。在辽统治者中也不乏绘画精美之人。此时的绘画形象逼真,较辽初水平已大大提高。还有一些著名画家如胡環,主要善于绘画本民族的生活情况。
景宗到兴宗时的辽代中期壁画,在内容上体现出契丹、汉融合的社会生活情况,如宴饮、烹饪、娱乐、仪仗、游牧、宗教事务等。人物中汉人与契丹人共存,对人物的描绘更加细致。
如库伦旗前勿力布格第一号墓的《出行图》中,鼓手都是汉人装束,还有部分侍从也是汉人装扮,其余均为契丹人装扮,墓主人在这些侍从的跟随下准备骑马出行。在羊山1号墓中绘有为主人出行助威的奏乐图,奏乐者中部分为汉人。
由此可以看出契丹人与汉人已融合在一起。画法上吸收了汉代的装饰彩画,在描绘事物上也注重对事物状态的描绘。如在韩氏家族的2号墓中,就将马的无畏精神绘画得栩栩如生。在线条的勾勒上受宋代的影响较大,对衣服的细褶纹路之处也描绘得恰到好处,使人感觉顺畅自然。
道宗到天祚时的辽代晚期壁画,在绘画技巧上日益精湛,注重形神兼备,对事物的观察更为细致,绘画目的更具有内涵意义,力求反映现实。此时绘制大量的出行、归来图,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图景。
由于受道教和汉传佛教的影响,在绘画中又加入了宗教元素。如门神、飞天,象征吉祥的动物等。备茶、备经图屡见不鲜。受宋朝绘画技术的影响,契丹人在绘画技法上更加层次分明,画法上日趋规范,增加了装饰性花纹。
如阿鲁科尔沁旗东砂布日台乡宝山1、2号墓中,以火焰纹为主的装饰图案,伴有花朵、莲花等,用红、绿、黄、蓝、黑等各种颜色进行晕染,多姿多彩,立体感强,给人独具匠心之感。
在北京的韩佚墓中,有《云鹤生肖图》,上面绘有飞鹤和流云以及十二个头顶、十二种生肖的人物,画面整体看来整齐、间距疏密得当,不会给人压迫感。
总的来说,早期契丹人的绘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线条粗犷洒脱,铿锵有力,对草原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恢宏、壮丽的视觉冲击,展现了其勇猛、豪迈的性格特点。中后期的绘画内容,体现出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的风格,草原活动与中原事物并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契丹汉化绘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代的雕塑类型主要包括石雕、砖雕和泥塑等。在不同时期雕塑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早期主要以单一、豪放的风格为主,保存较好的雕塑有辽初真寂之寺石窟,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境内,又称前、后召庙石窟,是辽代早期的佛教圣地。
另有释迦牟尼、普贤、文殊菩萨像等,均保存完好。前昭庙石窟中有一石幢,雕有佛像、佛家弟子和菩萨像,线条单一,造型也比较圆润浑厚,体现出辽初雕刻技术的简单和古朴。
除了石窟中的石雕佛像,也有在辽国其他地区出现的佛像石刻。如辽中京的用大理石雕刻的直立石像,其姿势为直立,并双手叠在胸前,身穿胡服,结一腰带,用云形的金属片做装饰,在腰带右边挂着一把剑,左后方带着箙,右后方有袋状物,明显可以看出是辽朝武人的胡装,带有浓厚的契丹民族特色。
辽中期以后,吸收了中原地区的雕刻手法以及宗教元素,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雕塑作品中。辽庆州的汉白玉释迦牟尼涅槃像,其样式为释迦牟尼侧躺着,穿着长衣,坦露胸襟,腰间系一个飘带,冥目赤足,右手托腮,长袖拂于后背,神态安详,热忱静穆,雕刻细致入微,体现出此时的辽代佛教,给人以平和宽慰之感,人们的心思也变得更加细腻。
在内蒙古巴林右旗的怀州出土的罗汉石雕像,生动形象,将凝神思考的瞬间雕刻的惟妙惟肖,不仅体现出人物的表情,也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有辽塔中的砖雕,如辽中京的大明塔,是典型的砖塔。
塔身的浮雕雕刻精美,刀工简洁有力,线条温婉流畅,形象生动。佛像庄严肃穆,飞天踏云起舞,对两个胁侍的面目刻画十分细微,面目狰狞,怒目叱鼻,给人以望然生畏之感。说明此时辽代雕刻技术,已经上升到高水平阶段。另外,石棺中的雕刻技艺,也能体现出辽代中后期的雕刻水平。
如法库县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的石棺,雕刻内容包括花纹、卷草纹、牡丹花、十二生肖、火焰纹、四神图等。呼和浩特的万部华严经塔,也称辽塔,在塔柱上刻有蟠龙,所有的塑像都极为精美,生动逼真,菩萨像也变得面目清秀、姿态优美。总体来看,雕塑技法相当成熟,内容愈加丰富,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精华之作。
泥塑之成品多见于寺院的佛像。如辽中期时,在辽宁义县奉国寺的大雄宝殿中塑有七尊佛,极为庄严宏伟,每尊佛像之前的菩萨和胁侍的菩萨形态各异,面容喜悦,天王像高大威猛,刚健有力。再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是我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辽代佛寺,于道宗时期扩建。
在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保存完好的二十九尊泥塑,形态各异、比例匀称,服饰的雕塑自然流畅,表情生动,姿态优美。是辽代晚期功底娴熟的泥塑作品。总体来看,契丹的雕塑前期主要体现其简单浑厚、气势恢宏的特点,中后期主要体现出其细致精美、题材丰富的风格,充分体现出其南北融合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