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40年赣州市卫生健康事业数据解读

护航健康普惠民生

——改革开放40年赣州市卫生健康事业数据解读

在全省率先启用航空紧急医学救援。

近日,医院“院士工作站远程会诊教学系统”正式启用。

健康,是幸福人生和美好生活的基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素养持续增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40年,赣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就?透过这一组组数字,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我市卫生健康事业40年的奋进历程。

人均预期寿命76.8岁

医疗卫生资源更优化

当今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全市人均预期寿命从年的65.97岁提高到年的76.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年的85.8/10万下降到年的7.95/10万,婴儿死亡率从年的32.7‰下降到年的3.67‰。

40年来,我市从解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新需求和医疗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入手,着力补短板、扩资源、增供给、提能力,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优化,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从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来看,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从年的个增至年的个,现在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医院。全市床位数从年的张增至年的4.49万张。

从医护人员数量来看,全市执业(助理)医师数从年的人增至年的1.4万人,注册护士数从年的人增至年的1.86万人。

改革开放初,我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非常薄弱,高层次人才队伍一片空白,普通卫技人员唱“主角”,经过4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努力,迎来了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有博士学历人才73名、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名,尤其是引进院士在我市设立了5个院士工作站。

值得一提的是,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设备也从最初的“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彩色B超、螺旋CT、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医院发展迅速,社会办医疗资源已经占到全市医疗资源的21%以上。

从质量上看,医院达到15所,医院最多的设区市;医疗技术水平在全省位居前列,医院、赣医院医院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医院等6医院中位列全省前十名。

改革开放40年,我市医疗服务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率先推行医疗专家执业区域注册一次改革,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在全省率先试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全省率先开展安宁疗护,提供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国家第三方评估显示,我市门诊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列全省设区市第三名、第二名。

全市累计采血量.17余吨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全更强

40年来,赣州不仅践行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增进了民生福祉,更有序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全、能力更强。

据市卫健委统计,全市共有20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9家皮防机构、7家独立结核病防治机构、医院建有传染病区,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有效控制和消除了丝虫病、碘缺乏病、疟疾、血吸虫病等地方病,连续36年无白喉,连续35年无脊髓灰质炎。

全市卫生应急核心能力迅速提升。继年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后,成功处置了全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等多起新发疫情,在全省率先启用航空紧急医学救援。

妇幼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丰硕。全市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成母婴室个、17个县级婚育一站式服务中心,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8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5个,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实现全覆盖。

全市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崇义县获评“国家卫生县城”,赣州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启动,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94%。

自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以来,全市累计采血量达到.17余吨,无偿献血人次从年的71人次上升到年的6.09万余人次,我市连续三届六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扎实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用药、饮食等方面的安全卫生,确保了我市公共卫生安全。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7万人

医改体制机制实现根本性变革

“年在37医院全面推开了综合改革,年在15医院全面推开了综合改革。”1月23日,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卫生健康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说,“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以药补医’政策在我市彻底终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年新一轮医改启动实施以来,聚焦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改革路径,坚定不移地将医改向纵深推进,体制机制实现根本性变革。

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万人,参保率95.87%以上。织起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建立大病保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构建了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在破除“以药补医”的基础上,通过在全省率先全面实行编制备案制、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等改革,有效解医院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治理机制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获得感和满意度双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不断巩固完善。目前,我市的国家基本药物共种,包括西药种、中成药种。

与此同时,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逐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市共组建医联体31个,覆盖医疗机构多个;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个,居民签约率43.14%。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从年人均15元提高到年人均55元,项目类别从年的9大类22项增加到年的12大类46项,基本覆盖了居民生命全过程。赣州成为国家分级诊疗试点市、国家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市、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市。

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自付比例10%以内

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取得重大成果

年,我市率先在全国实施农村贫困人口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构建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和民政救助“四道保障线”,使贫困人口住院的个人自付比例由原来的36%左右下降到了10%以内。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自觉以健康扶贫统揽卫生健康工作全局,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方便看病,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健康扶贫。

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针对大病患者,遴选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肺癌等25种大病作为救治病种开展专项救治,已救治6.32万余名贫困群众;针对慢病患者,优先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针对重病患者,落实政府兜底保障措施。

持续推行“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在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设立扶贫病房(病床),并对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出院实现“一卡通”“一站式”即时结算。年以来,全市个定点医疗机构就累计免收押金14.48亿元,对符合政策的45.01万人次贫困患者减免了目录外5%的住院费用.35万元,59.38万人次贫困患者享受门诊和住院“三免四减半”政策,减免费用.73万元。

市卫健委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聚焦薄弱环节,加大政策供给和投入支持力度,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防治结合、关口前移,保障全市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习生陈蕾张新媛记者温居林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