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忘情
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年夏季至秋季,林总一直在“围困长春,围点打援”,还是“南下北宁线,关门打狗”,与总指挥部电报往来,反复讨论,结果东野几十万大军从年5月底至9月中旬,一直“无所事事”,少打了一个大战役,造成兵力的极大浪费。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年5月底,东野1纵、6纵在长春郊外的大房身机场与守敌激战,最终占领了这个机场,歼灭暂编56师2个团、暂61师2个营,俘虏了蒋军1个副师长和2个团长。从此,长春与沈阳间没法再直航了,长春守敌只能靠空投接济给养。
不过,经此一战,林总敏锐地察觉到,此前对长春守敌战斗力下降估计得过高。如立即攻城,并无十足把握,而且可能要承受较大伤亡。在他与总指挥部就东北下一步作战方针往来讨论的同时,部队并未闲着,而是在“练好兵、打长春”口号激励下,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敌前练兵活动。
这次练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九个字概括:“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因为东北蒋军已经龟缩到以长春、沈阳、锦州为核心的三个据点群中,东野此后已无小仗可打,必须正面硬碰硬地攻克坚固设防的敌中心城市,因此必须强化各部队协同意识、全局意识以及攻坚技术。
最终,林总认同了总指挥部“先攻锦州,关门打狗”的主张,留下12纵及9个独立师继续围困,自己亲率东野主力侧敌南下,直扑北宁线上的要点锦州。虽说长春守敌最终因遭我长困久围而土崩瓦解,不战而降,但东野持续近4个月的夏季大练兵并没有白练。南下北宁线后首攻义县,东野夏季大练兵的效果即显露无遗。
义县防御体系是以高约10米,宽约3.5米的坚固城墙为核心,形成了五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在外围设置警戒阵地,筑有单人掩体和轻机枪阵地,企图迫使我军提前展开战斗队形。第二道防线是利用城关外围的独立村庄或坟地修筑带有雷区的地堡群。地堡群之间有交通壕相连。第三道防线是将城关建筑物改造成防御支撑点。各种明碉堡、暗堡、铁丝网、鹿砦、梅花桩、雷区、外壕等副防御设施一应俱全。第四道防线是在离城墙5米外挖的深3米、宽3米的护城壕,壕前有各种副防御设施,壕内有各种暗火力点,并有暗壕通向城中。第五道防线,就是在城墙站修筑各种明暗火力点,居高临下,与前四道防线形成立体火力网。
奉命攻打义县的东野3纵和2纵5师为减少冲击时的伤亡,以三分之二的兵力,趁着夜色在敌阵前实施土工近迫作业。各部队以连为单位分段挖交通壕,首先以卧姿作业,侧身挖掘,挖成单人掩体后由前沿向后延伸,由点成线,不断拓宽延长。几乎在一夜之间,敌阵前就出现了一张纵横交错的“地下蜘蛛网”。天亮后,部队顺壕回撤,只留下少数警戒兵力。义县守敌耗费了不少炮弹,却没法摧毁如此规模的交通壕网。派小部队出击,又遭我军值班炮火和前沿警戒分队火力杀伤。
据统计,攻打义县前,我军在阵地前挖出的交通壕网总计长达20余公里。部队运动,弹药前送和伤员后送都在地面之下进行,地面瞧不出端倪。我突击部队借此隐蔽接敌,不仅达成了攻击的突然性,而且大大减少了伤亡。
此次义县攻坚,攻城部队队属火炮和炮纵加强的火炮,仅口径在75毫米以上的榴弹炮、野炮、山炮就有门之多。攻城总指挥韩先楚将这些火炮统编成3个炮兵群。第1炮群由炮纵炮1团1个野炮营和1个榴弹炮营编成,负责支援2纵5师。第2炮群由炮纵炮2团榴弹炮连、炮3团加农炮连和3纵炮兵团1个野榴炮营编成,负责支援3纵9师。第3炮群由炮纵炮3团榴弹炮5个连和加农炮1个连、3纵炮兵团1个野榴炮营编成,负责支援3纵8师。
除了上述3个支援炮群,炮纵直接指挥炮2团的2个加农炮连,负责对义县守敌实施反炮兵作战。炮纵高炮1团1个连负责对空防御。
战斗打响前,东野炮兵司令员朱瑞亲自检查了炮兵部队阵地构筑、现地侦察和炮群协同计划。在战斗中,各炮兵群与步兵密切协同,用强大火力在守敌的“乌龟壳”上砸开突破口,压制突破口附近的敌残存火力点,用延伸射击护送步兵向纵深发展。不仅各炮兵群在组织指挥、火力运用、步炮协同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高度,3纵和2纵5师的队属炮兵也表现不俗。各师均将装备的山炮和92步兵炮推进到距敌余米处,实施直接瞄准射击。待打开突破口后,又跟随步兵进城打巷战,实施“大炮上刺刀”战法。
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炮兵战斗程序,因而能顺利地按照预定计划支援步兵完成战斗任务。实践证明,炮兵在组织指挥、火力运用、步炮协同等方面都是成功的,技术战术水平和作战能力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完全可以胜任城市攻坚战的艰巨任务。
义县攻坚战,3纵和2纵5师以伤亡人左右的代价,全歼守敌1.2万余人。最后的总攻仅耗时6小时。
战后,林总派参谋处长苏静赴义县实地调研守敌防御组织及我军攻坚作战的每个细节。林总对部队表现非常满意,并将义县攻坚战所取得的新鲜经验火速通报全军,坚定了各部队攻克锦州的信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义县攻坚是锦州攻坚的预演。无论是地形、工事还是守军数量都比义县强得多的锦州,在东野雷霆万钧的凌厉攻势下,也不过撑了区区31个小时而已。
东野年夏季大练兵,还真没白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