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www.kstejiao.com/汝城县,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江西两省接壤,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一、历史沿革1、西汉为郴县地。东汉为汉宁县地。三国吴为阳安县地。西晋为晋宁县地。东晋升平二年(年)分晋宁县置汝城县,治今县城南7.5千米城郭村,属桂阳郡。2、南朝陈天嘉元年(年)改为卢阳县,为卢阳郡治,郡、县同治于今城郭村。3、唐天宝元年(年)改名义昌县,治所迁今县城南2.5千米城头寨,属桂阳郡。乾元初属郴州。五代楚改名郴义县。4、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年)改名桂阳县,三年迁治今城关镇。元属郴州路。明属郴州。5、清属郴州直隶州。清康熙十七年(),吴三桂举兵叛清,在衡州称帝,号周王,避讳“桂”字,曾一度将桂阳县改为义昌县。次年()二月,吴三桂病死,兵败,复称桂阳县。6、年复名汝城县。年属衡阳道,年直属省。7、年属郴县专区,年属郴州专区,年属湘南行政区。年复属郴县专区。年与桂东县合并置汝桂县。年属郴州专区。年恢复汝城县。年属郴州地区,年属郴州市。二、地名来历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南边境地,设汝邑。东晋穆帝升平二年(年)置汝城县。但查阅史料,汝邑,在东周时期为王畿之地,后在周平王姬宜臼五十一年(郑庄公姬寤生二十四年,公元前年)著名的“郑攻周之战”后成为郑国之地,建有古临汝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汝州市的临汝镇。在周釐王姬胡齐四年(郑厉公姬突复二年,楚文王熊赀十二年,公元前年),楚文王发动了著名的“楚攻郑之战”,汝邑又一度成为楚国之地,改称梁,又改称霍。到了汉朝时期,在汝邑之地设梁县。到了曹魏时期,其地隶属于汝北郡。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将汝北郡的郡治移到陆浑县北部(今河南嵩县东北部),改称汝州。另查《古汉语字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汝”字都是指在今河南省的汝水。如:《孟子滕文公》:“决汝汉,排淮泗。”今日河南汝州与湖南汝城相距公里,湖南汝城地名来历成为一个谜。三、风景名胜1、汝城温泉景区。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的热水镇,因有天然热泉而得名,古时当地老百姓叫“汤河”。被誉为“华南第一泉”。温泉水温高达98℃,温泉开采量为每天吨,该温泉含有硅、钠、钙、锂、硼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特别是氡的含量,达到矿泉医疗标准,是中国少有的“氡泉”。2、九龙江森林公园。地处南岭山脉中部和罗霄山脉南端交接处,距汝城县城区46公里。九龙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3、濂溪书院。位于汝城县城区西南,国道从东侧通过,距汝城县城区中心米。是为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建的纪念性建筑物。4、汝城石泉村,石泉始建于宋朝末年,是三塘胡氏家族聚居地,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所以村以其号名之。村落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据统计则有栋古民居,住着近村民。5、太保第。原为“朱氏家庙”,为纪念明代理学名臣.太子太保朱英而改名为“太保第”。四、历史名人汝城县名人众多,有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有唐代宰相宋申锡,有宋代名臣邵晔、朱辂,有明朝太子太保曾鉴,有明朝右都御史、两广总督、太子太保朱英,有明朝监察御史、以《绝笔诗》作者范渊,有清朝两广总督何明亮,有清代诗人郭远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