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年2月以来
金华市武义县连续报告了鹦鹉热病例
经治疗均已痊愈
疫情发生后武义县疾控中心
立即开展个案信息询问
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标本检测等
应急处置工作
武义县疾控中心作为鹦鹉热日常监测单位,定期开展鹦鹉热嗜衣原体动物宿主感染状况以及其在外环境中的分布与变化情况,在采集的各类标本中有检测到鹦鹉热嗜衣原体。关于鹦鹉热病例
其实每年都有零星报道
杭州女子频繁发烧
住院4次都治不好,罪魁祸首就是鹦鹉
有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例鹦鹉热病例。
家住杭州萧山的顾女士,年时,突如其来频繁发烧,四次因发热住院。
令顾女士十分不解的是,自己身体一向来都没什么大毛病,也不是体弱多病的体质。可她就被发热缠上了身,每次出院后回家没多久又发热。
第五次发热时,顾女医院呼吸内科,治疗后各项检查均恢复正常。
可回家才不到2天,又开始发热了。医生们对发热原因进行了反复对比、排查,最后终于将导致顾女士反复发热的“原凶”锁定为她家里养的鹦鹉,而顾女士得的病被诊断为“鹦鹉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蔡汉炯表示,“鹦鹉热”又称为饲鸟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由鹦鹉感染病菌并最终感染给人类。
“鹦鹉热”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像得了重感冒一样。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玫瑰疹、淋巴结炎等症状。而“鹦鹉热”也极易误诊为病毒性疾病、脑膜炎或肠胃炎。目前已发现的鸽子、金丝雀、相思鸟、红雀甚至鸡、鸭等鸟类和家禽都可以传播此病。该病原体为鹦鹉热衣原体,当人类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可传播此病。而养鸟人在清扫鸟笼、鸟粪、投喂饲料或抚弄爱鸟时,如不当心或人体自身免疫力低下时就会成为感染者。她在10天前看人宰杀鸭子,中招了
年底,年近50岁的耿大姐,家住浙江中北部农村,平时身体一直很好。奇怪的是,她突然出现全身乏力,最初以为是劳累过度,休息下就能好转,但休息1周后不仅乏力没有改善,反而更严重了。
渐渐地,耿大姐连走路都走不了,还出现剧烈干咳,伴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9.2℃。医院,但治疗几天不见好转,遂转医院。
耿大姐到达急诊抢救室时胸闷气急明显,吸氧条件下氧饱和度都不高,且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高达.7mg/L……相关的血液检查提示肝脏、肾脏、肌肉均受到损伤,一查肺部CT显示两肺多发弥漫性病变,急诊科医生考虑患者病情危重,病原学不明,忙邀请感染病科医生会诊。
感染病科汪国运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后认为,患者急性起病,肺部进展迅速,多肺叶病变,氧合低,符合“重症肺炎”。但蹊跷的是,入院后相关常规检查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检测均为阴性,虽经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辅以高流量吸氧,几天后复查肺部CT示肺部病变却较前明显进展。
“从影像学上看不像普通细菌性肺炎,伴有多脏器损伤,且常规抗感染治疗下肺部病变仍有明显进展,需考虑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可能。”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及其团队成员主任医师童永喜、副主任医师汪国运、主治医师黄益澄、郑伟决定追根溯源,进一步详细询问病史,终于发现缘由:耿大姐发病前10天左右曾看人家宰杀鸭子,待了一小会……有活禽暴露史,得警惕人畜共患疾病可能。
不出所料,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结果,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耿大姐最终被诊断为“鹦鹉热”。
找到病因,治疗可对症下药了。医疗团队马上调整治疗方案,予以多西环素针联合莫西沙星针抗感染后,患者体温很快恢复正常,胸闷气急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肺部CT示病灶明显吸收。
“吸猫”也可能患上鹦鹉病?
这一点值得注意
年底,39岁的张女士突然高烧不退,辗转求医无门后,医院,经过一系列筛查,专家发现,“罪魁祸首”极有可能与猫咪有关。
最开始出现发热、畏寒、寒战等症状时,张女士以为自己就是普通的感冒。可是经过抗感染治疗,她的体温仍维持在40℃左右,不仅咳嗽、吐少量白痰,还觉得胸闷,而且症状逐渐加重。经过胸部CT检查,发现她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有炎症。
但张女士辗转3家医院治疗,都没有效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她仍反复发热,又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将肺泡灌洗液送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后,导致发热的“真凶”终于找到了——鹦鹉热衣原体。
经过一系列抗感染治疗后,张女士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胸闷症状也明显好转。医生进一步追问病史,才知道张女士在发热前,没有直接鸟禽类接触史,但曾在宠物店“吸猫”。为何“吸猫”后会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猫与鹦鹉之间又有什么故事?专家解释,鹦鹉热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因其致病原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寄生于鹦鹉科鸟类而得名。除了广泛寄生于多种鸟类,如鹦鹉、鸽、鸡、鸭、鹅、火鸡中,哺乳动物如牛、马、猫、啮齿类等也是其较为少见的宿主。鹦鹉热以散发病例居多,常常见于家庭饲养宠物鹦鹉、处理活禽等情况。爆发病例则与职业接触高度相关,多发生于禽类加工屠宰场、农场、兽医诊所、兽医学校、宠物店等场所。鸟类作为鹦鹉热衣原体的主要传染源,多数呈隐性感染并通过粪便、眼部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排菌。粪便中的鹦鹉热衣原体可保持感染活性长达1个月之久,人类可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颗粒或接触病禽的羽毛后致病。除明确鸟类接触史外,少数感染病例仅能追溯出户外活动史,可能与自然环境中的鸽子、野鸟等排菌有关。张女士极有可能在“吸猫”时,接触了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宠物猫或者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而致病。经过对症治疗,张女士已经痊愈出院。专家提示,养宠有风险,“吸猫”需谨慎。该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或通过排泄物污染尘埃间接传播,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传播。要注意家禽的防疫,处理排泄物时要消毒戴口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小伙伴们,注意卫生
勤洗手
提高身体免疫力!
来源
浙江之声、青春浙江、武义疾控等
编辑
童潇潇
责编
张磊
审核
陈蓉
猜你喜欢·今日雨水!萧山人注意,熟悉的感觉又来了……·来了就不想走!萧山这5家民宿上榜省级名单·男子影院暴打抖腿者获刑,网友热议:真的很讨厌·近期又开始发烧是否等于“复阳”?专家回应→·厉害了!清华北大保送资格名单公布,萧山多名学子上榜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