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们看世界去!看看人家每天见过的人,走走人家每天走过的路,呆呆人家呆腻了的地方……
编者按
六线城市,冬天能拿得出手的可玩之地也就一个温泉了。三年没回家过年,春节本地郎带外地媳妇体验一把不知名温泉,顺便挖掘一些有意思的历史。
根据经验,一般只有上半年会“便秘”写出点儿东西来,趁还没到年中,赶紧憋一些。
行走记录-热水汤历史考
作者:白朗
在老热河这一片儿,如今的蒙冀辽交界区域带有“热水”二字的地名尤为集中,得益于区域内丰富的地质资源。
热水汤,不知名温泉,也是一个以当地温泉命名的行政区划,蒙辽边界,离凌源县城二十公里。在这个六线城市除了山野没什么好玩的地儿,尤其冬天,能拿得出手的可能也就这温泉了。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波澜不惊,所以历史脉络特别清晰。网络上关于热水汤的记录只言片语,而且大部分还是攀龙附凤的野史内容,什么杨玉环、慈禧曾到此泡汤洗澡。不过,若将散落在一些历史文献中的文字影像记录串联起来,大概能构建起一幅温泉地的3D图景。
这个不知名温泉,在先后成书的《塔子沟纪略》和《热河志》中都有那么一星点儿记录。
《塔子沟纪略》中载“塔子沟西北三十里有热水汤泉,在平地之上,其泉昼夜源源不绝,泉眼六处,冬夏温热。远近蒙古民人藉以洗濯,询之,耆老咸称濯此泉水,可以祛痼疾,疗疮疥,健精神。是以,附近蒙古于汤泉之上建板房数间,以为休沐之所。”
而《热河志》中仅记载了一条河发源于热水汤,“阿兰善河汉名神求河,源出建昌县(即塔子沟厅),属溶酬江左冀西北境,在县治北四十里,其发凉处俗名热水汤,东南流遑济尔唱朗营,入大凌河。”其间,无温泉的任何描述。
(句读为理解所加)
后来,因为一个人,这个地名再次出现在了文献中——出生于热水汤的罗布桑却丹(蒙古族哲学家,著有《蒙古风俗鉴》),年受邀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学校任语言老师。
年,这个不知名温泉再次与日本产生了关联,日本人喜欢温泉,并在这里留下了不少文字影像记录。
年3月2日,凌源沦陷。热水汤虽然离凌源县城只有二十公里,但不知何因,也许交通问题,亦或是惧怕游击抵抗力量,在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日本侵略者并未涉足此地。
年8月13日,第一次满蒙学术调查研究团至凌源郊外王家店(蒙古族部落,疑在万元店附近)挖掘狼鳍鱼化石,特派随团记者藤木九三和研究团的佐藤舍三等八人中途继续前行,去探索这个只曾听闻的温泉之地。
在《朝日新闻》报上,记者这样描述此次见闻:凌源的日本人也只听说过这个名字,在一个还没去过的山中,一行八人都做好赴死的准备出门了。途中几次迷路,下午一点半才到热水汤。
土地的古老令人感慨,蒙古人在此地现存七户。虽然不知道温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已经过了一千多年了吧。现在人们仍从很远的地方聚集。据说,蒙古时代的浴舍有七十二间连栋鳞次栉比,村子应该也是十分繁荣的。现在只有五幢浴池,另外有两栋被破坏了。温泉涌出地在一处,筑起石墙作为四壁,从那里连着穿孔的石头管子引入各浴池。浴缸有三尺、八尺左右,全部是用石头垒成的。可以看到人坐在岩石上,或者在浴池里浸泡半身的景象。元汤的后面有一座用蒙古文字雕刻着的有温泉由来的石碑,另外还有一个小的蒙古庙。
附近露出了火山地质,玄武岩、凝灰岩等也广为人知。为了分析调查,我们用水壶取了一些汤里的水带回去。不管怎样,如果热河全通铁路、治安周到,凌源的街道极为繁荣,不久温泉地就会建漂亮的浴舍,避暑的游客也会蜂拥而至。
报道中的内容与《凌源县志》中的记录相吻合:《元一统志》称热水汤为乌哈尔泉,时建有兴教寺、重阳观、浴室寺、大清观等庙宇(该部分记录并未查找到原记录)。相传,清雍正年间建瓦房汤池12间,修建热水神庙,石砌汤池72个,名称有神水泉、圣水泉、观音泉、太阴泉、老君泉、玉液泉、明晴泉、育子泉等。喀喇沁左旗王府指派专人管理汤池。
后来日本人在此留下数张影像记录,从多个角度记录了热水汤当时的情景。或许,这是热水汤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影像记录。
再后来,据说日本人占据热水汤,修建翠岚山庄,供日伪军政要员享用。可惜的是战乱年代,汤池及庙宇、碑刻均遭破坏,碑刻内容也未留下文献记录,热水汤的源起发迹已无确凿源头可考。
建国后这里成了疗养胜地,上世纪八十年代,省市和军区纷纷在这里搞疗养院。这些机构撤出后,这里经数次开发规划折腾,终在春节搞了个仿一线城市模式的还算成规模的温泉城。
现在的热水汤路边还有不少个人经营的温泉池子,这里的水温没怎么经过处理,喜欢热汤的可以豪包一间陋室。而温泉城的汤池水温适合怕热的朋友,不过这里的消费让一线城市的温泉恐还不及,唯一的优势或许就只剩本地人说的,“这里是真温泉,土话说水是滑溜的。”
背景知识
历史背景
清,蒙古族同满族一样,也推行了八旗建制。该地曾归属喀喇沁左旗,称蒙地,游牧为主。后因关内饥荒及蒙旗王公贵族财政问题,才允许一部分关内汉族垦民(人/年)持执照进入该片区域种地,但必须春往秋返,不得跨年度滞留,执照一年一换。后来政策慢慢放松,加之红帽子之乱,导致了蒙古人整体北迁,汉民大量涌入开垦土地,加快了整个东部蒙古草原农耕化的进程。这也就解释了热水汤的原住七户为什么均为蒙古族。不过,现在这里仍是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水岭。
自然条件
热水汤温泉位于小城子-万元店盆地的北部,海拔米,温泉区及附近出露地层为白垩纪义县组。主要岩性为义县旋回火山岩夹沉火山碎屑岩。通过本区有一条北东走向隐伏深断裂,次级断裂切割形成时代较新的火山岩岩层。活动断裂的存在,为温泉形成的条件。热水汤温泉日流量~吨,常年出水温度47.5-48℃,基岩水温可达50℃,为无色无味透明的重碳酸钠型水。
热水汤褶皱群S形褶皱
用我的脚,去丈量世界
参考鸣谢
1.清·和珅,梁国治《热河志》[M]
2.清·哈达清格《塔子沟纪略》[M]
3.藤木九三《热河探险记》[M].朝日新闻社,年
4.德永重康《第一次满蒙学术调查研究团报告》[M],年
5.满蒙印画协会《亚东印画辑》[M]
6.凌源县志编纂委员会《凌源县志》[M].辽宁古籍出版社,年
感谢
镜同学翻译新闻报道部分博闻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