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县风物传说医巫闾山西麓风物传说

王占国●编著

前言

义县风物传说。是指对义县境内的山川景物、人物风俗等解释性的传说。基本特点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对于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的来历、特征、命名原因等,给以说明解释,为这些山川古迹、人物传说增加灵性神韵,使其耀眼迷人,让人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这些传说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反应人们追求幸福、追求自由的美好愿望。

义县古称“交黎”“昌黎”“燕郡”“宜州”“义州”等,自秦汉设郡以来,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人文景观遍布全县,最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即北魏时期留在东北最大的万佛堂摩崖石窟群,仅存世上辽代三大寺院之一的奉国寺;辽代广胜寺塔和明代辽东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辽代八塔山,唐代道教圣地老爷岭圣清宫,明代青塔寺,花尔楼青铜器窖藏遗址,大荒地新石器遗址等。列入国家3A景区以上的还有汉代宝林楼、大石湖、宜州化石馆等。

义县境内山川秀丽,自然景观多彩多姿。绵亘于义县与北镇交界的医巫闾山以其浑雄灵幻的自然风光,名冠东北三大名山之首。承载着远古文明的辽西第一大河——大凌河流经义县境内66公里,是大凌河全长的六分之一。这条千古母亲河滋养了两岸勤劳淳朴的儿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红山文化。

清新灵秀的自然风光,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义县这方热土以无限的灵气和神韵。使其产生了大量传诵千古的风物传说

义县风物传说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风物传说,人物传说,地名传说,民俗传说等。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气候物候,宗教民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够成了独具特色的义县风物传说文化内涵。

本书搜集的义县地区风物传说以闾山西麓和大凌河两岸五大景区所发生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其次搜集了部分义县村屯地名传说;义县古今名人传说;义县民俗传说。目前搜集到的五大景区传说有:大石湖系列传说有20篇,老爷岭系列传说有18篇,宝林楼系列传说有22篇,万佛堂系列传说有14篇,奉国寺系列传说有39篇,共计篇。另外还有义县村屯地名传说31篇,义县古今名人传说12篇,义县民俗传说16篇,总共篇。

义县为辽西古昌黎的中心腹地,是关内外通衢之要塞,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在此碰撞、融合、繁衍、生息,留下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使其民间风物传说具有鲜明的本地特征和各民族兼容多彩的情态。

义县风物传说承载着我国北方各民族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对研究北方各民族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意识形态,宗教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保留辽西地区以山岳文化为特征的民间传统文化,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县风物传说是民间讲述自娱自乐活动,有一定的凝聚力,能够增强团结互爱、互相帮助精神,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义县风物传说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地方性,与地方具体物态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能。

义县风物传搜集整理尚处初始阶段,不系统,不完整,民间尚有大量遗留,急需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进行挖掘、整理、完善、传承。

民间风物传说属于讲述类传统民间文学,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文化消费的多样性,使口头相传的民间文学类日遭冷落,讲述活动逐渐被人们淡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当年讲述者年岁增高,大部分已离开人世。一些仍健在的老人也多因病痛,或年岁已高,记忆力减退等原因,已经不能再讲述。而大多数年轻人不会讲述,义县风物传说存在传承危机。从这个角度上讲,收集整理义县民间风物传说的迫切性将时不我待,迫在眉睫,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将不言而喻。

为了保护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笔者深入全县各乡镇走访、搜集、整理,编著了这本《义县风物传说》,以此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留下一份最原始、最珍贵,同时也兼有鲜活史料价值的历史记忆。

编者

二〇一五年四月

医巫闾山山名释义

医巫闾山最高峰——望海寺

家乡的医巫闾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厚重的历史和独有的风姿倍受世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