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零年暑假,我约同事姚老师做了一次生意人——出口外卖杏儿。
出发那天,我们先到太平堡乡三墩村每人买了七十多斤杏,装在两个篓子里,用绳子捆在一起驮在自行车后座两边,就马不停蹄地向天镇县瓦窑口赶去。
瓦窑口是个村子的名字。那里不是像许多地方那样有一条山沟可以通到山外,而是需要翻过一座山。山的那面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地界。
到了瓦窑口村,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村里人听说我们要出口外卖杏儿,非常吃惊地说:“就你们这身量,敢骑着洋车出口外?没等上了山就后悔了!”我们说:“我们不会返回来的!”村里人见我们主意拿定人难劝,便告诉我们,上山不能着急,走慢点。十二里路,三个小时差不多了。
山路不算陡,但推着车子上山就比较吃力了,更何况车子上还有七十多斤东西!
烈日当空,晴空万里。那样的天气,即使坐在家里,也会感到不舒服。但我们义无反顾,在一步一步跋涉!
姚老师是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哪里受过这样的苦!还没走多远,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我对姚老师说,最难走的也就是这十二里路,我们争取在一点钟前到达山顶。
有了目标就有了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动力!什么热,累,都不在乎了。
一点钟还差几分,我们来到了山顶!坐在路旁山崖下的阴凉处,拿出路过天镇县城时买的馒头和从瓦窑口人们家里灌的凉水,吃了离家后的第一顿饭。
下山很轻松,但就因为轻松,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等发现以后,已经在错误的路上走出去十多里路。等纠正了错误,回归正路的时候,已经浪费了两个多小时,等我们来到兴和县城边一家客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来了?”客店掌柜一边开大门一边问。
“吃多少?”等我们进了客房,客店掌柜又问。
“一人一斤!先给烧点开水,渴死了!”因为那儿的客店里只有莜面一种饭食和黄萝卜丝一种菜,所以店掌柜只问你吃多少就可以了。
几分钟后,店掌柜端来一瓦盆开水。
“你拉们先喝水,饭一会儿就好了。”店掌柜说着就走了。
走了一天路,又饿又渴,感觉水特别甜,喝了一碗又一碗。一盆水喝完了,莜面窝窝也端来了。
“你拉们运气挺好!今天有人来吃饭,带来两根葱,没吃完,还有点儿。”店掌柜一会儿端来两碗蘸莜面的黄萝卜丝菜汤,里面有些葱花儿。
我们从中午一点在山顶上吃了两个馒头,喝了几口凉水,快十个小时没吃东西了。感觉莜面窝窝蘸萝卜丝生菜汤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一大笼子莜面窝窝像风扫残云似的一扫而光。我们第一天的生意人之旅结束了。
第二天起得很迟。本来打算在兴和县城把杏儿卖了,然后打道回府。没想到兴和县城大街上的杏儿又大又好,我们的杏儿没人买。有人还说“这杏儿,白给也没人吃!”我们只好到别的地方去试试。听说距离兴和县最近的是河北省尚义县,三四十里路,我们便离开兴和县城到了尚义县城。情况跟兴和县城完全一样,我们的杏儿仍然没人买。有一个卖菜的老汉对我们说:“看你们两个人白白净净的,就不像个做买卖的!我说给你们,赖东西不能进城卖,不如到村子里去换莜面。从这条路往东有一个大村子,人多,肯定有人拿面换。”
我们谢过了老人,就向老人所指的村子去了。
“是不是卖接货的?”一进村子就有人问。听说我们是卖杏儿的,那人说:“村里人想吃,就是没钱。卖是卖不了,只能换莜面。我们这儿啥都是拿莜面换。你们同意,我可以给你们联系村里人都出来换,一会儿就给你们处理完了。”听说话那是个好人,我们就委托他帮我们联系,并答应送他三斤杏儿。
“让你爹播一下,让人们出来换杏儿!”联系人让一个孩子跑回家去了。一会儿,村里的大喇叭就播放了换杏儿的消息。
那个帮忙的人看了我们的杏儿,说:“我们这儿一般是一斤半杏儿换一斤莜面,你们的杏儿小,又有伤,就按二斤换一斤吧。”我们同意了他的意见。然后,从人们家里借了称,同样答应给人家三斤杏儿。那个联系人说:“我们村这种事情都是我出来办的,还有两个公道人,一个称杏儿,一个称面,大家算账,保证没错!”
喇叭广播以后,人们陆续出来了,有拿面的,有没拿面,拿走杏儿回家取面的。等所有事情都办完后,已经到了晚上九点多了。告别了几个帮忙的人,我们推着车子向村外走去。后面有几十条狗欢呼着为我们送行,一直送出村外很远才返回去。我们在月亮的陪伴下回到兴和城边的小客店,喝了一瓦盆开水,吃了一笼子莜面窝窝蘸黄萝卜丝儿。第二天的生意人之旅结束了。
当再醒来时。已经是第三天的上午了。这时候,每人原来的七十多斤杏儿,变成了三十多斤莜面,装在袋子里。分量轻了,也比两个篓子好驮了?我们浏览了兴和县城的市容市貌,然后就踏上了归途。
仍然是上坡路,但坡度比较缓。勉强可以骑行。天阴了,比较凉快,比来时轻松多了。慢慢骑着,顺便看看沿途的景致。山上光秃秃的,很少看到有树。因为长时间的干旱,地里的庄稼灰面面的,连路边的小草都显出没精打采的样子。虽然我们在他乡野外,还是希望下一场大雨,缓减一下旱情。
可能是我们的真心感动了老天,天越来越阴得厉害,一会儿,雷声轰鸣,雨声阵阵,大雨很快就会来了。我记着来时前面有一个山洞,跑过去才发现,山洞在很高的山崖上,根本上不去。我好像记得前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废弃的客店,就喊着姚老师赶快走。这时候,“唰唰”的雨声更近了,雨点也更多了。当我们跑进那个废弃客店的时候,大雨倾泻而下!我们被大雨困在那个废弃客店里两个多小时,等雨小了时,我到最近的一户一家讨口水喝,顺便问一下村子里有没有留人的客店。那家主人指了指山头人几间房子说:“那儿住着一个老光棍,偶尔有人在他家住。不过像今天这种天气,空人都上不去,更别说推着车子了!”
住店的想法打消了,我与姚老师商量,干脆冒一次险,连夜赶路吧!与来时相比较,路熟了。晚上又不热。但心里有些不踏实,生怕碰见狼,但又想,两个人还怕个狼?完全是自己吓唬自己!这样一想就不害怕了。没碰见狼,却碰见了人!还是两个人!我跟姚老师说,如果是棒子手,要啥给啥!不过咱们除了一辆破车,三十多斤莜面,还有一会儿晚饭要吃的几个大饼,再无他物,有什么可怕的?
“你们可真胆子大,不怕着雨?”走到跟前了,对方主动问我们。我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对方回答说:“查路况的,看有没有水冲坏的地方。”我们想让他们帮助找一个休息的地方,他们说他们今晚也没有地方睡觉,还有十几里路要走呢!
碰到那两个人,增加了我们的胆量。也打消了找住处的想法。几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了来时吃饭的山头——瓦窑口山口。我看了看手表,差五分十二点。我对姚老师说:“留个纪念吧!我们就在这儿吃饭吧。”
我们把车子靠在峭壁上,拿出在兴和县城买的饼子和从人们家里灌的凉水。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崖下,山洪咆哮,给我们的晚餐增添了无限情趣。一会儿,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我们第三天的生意人之旅结束了,新的一天早已开始了。
又过了两个小时,我们回家了,我们的生意人之旅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