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走进凌海温滴楼镇采风
9月上旬,锦州市文联、锦州市作家协会、凌海市文联、凌海市作家协会,共同组织16名作家来到凌海市温滴楼镇开展采风活动。为进一步发挥红色英雄城、生态新凌海的红色基因传承作用,凌海市文联、凌海市作家协会开展“爱凌海、颂家乡,喜迎建党一百年”系列采风活动,旨在用文学的样式讴歌凌海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及各项事业取得的光辉业绩,为建党一百年献礼。为加强采风力量提升活动质量,特别邀请锦州市文联、锦州市作家协会参加采风活动。在温滴楼镇,作家们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到明长城遗址、规模化康养项目疗养院、三变改革光伏扶贫工程、龙王山水花园、美丽乡村梯子沟、生态闭环和红色旅游线路、翠岩山、岩井寺、正在建设的锦州北站、规模化满族刺绣等处,了解“三变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幸福生活,了解党的惠农政策给山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挖红色历史资源,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获得第一手鲜活、生动的文学创作素材,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接地气、沾土气、冒露珠的文学作品。特此编辑推送出13位作家采风文学作品,让广大读者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美丽乡村”的变化。
大写意下的健康屏障——大茂堡村休闲农业养老园区散记
作者:张弘
大写意下的健康屏障-朗读:珍优美.mp:26来自锦州文化大茂堡村位于松岭山脉南端、锦州城北19公里处。群山环绕,浓阴盖翠,空气清新,自然环保。这里曾是明代驻兵城堡且村内有明长城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辽沈战役前线指挥所使用“疑兵之计”的实施地。大茂堡,独特的地理环境,厚重的历史积淀,让我心生几多感慨、几多赞叹。
“大茂堡村休闲农业养老园区”是正在建设中的系统工程,大概念、大手笔。投资千万元,包括两座山、两个院、一片地,所谓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李臻这个提前离职的回乡之人,以回馈自然为理念,引领退休群体的生活方式,弥补断层,使其不消极避世,理性生活,自然养生,丰富阅历,精彩晚年。现在已成型并将交付使用的是“杏花邨小筑”和小筑后面的内有杏花寺占地亩的“云水山居”。
“杏花邨小筑”位于村北面的山脚下,环山而栖,枕山而眠。木质原色的大门,两边挎耳,飞檐嵌珠,醒目的“杏花邨小筑”牌匾悬挂在镂空的门楣之上,既有江南的俊俏灵秀之美,又有北方的厚重豪放之气。大门内侧建有门房,木棍支撑,悬空而成。一棵粗壮的杨树从中生长,造型奇特,相得益彰。大门通向正房的通道是方形长廊,两侧丝网围拢,蔷薇花依附其间。通道将庭院分割成东西两块,空地上长满了茂盛的薰衣草,也许是季节和种植时间的关系,我没能看到蔷薇花朵的娇艳和薰衣草的紫韵盈香,这稍许的遗憾被木质建造的房屋所掩盖。庭院的整体建筑用料全部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樟子松,并且是木铆咬合,没有铁钉,这和义县的奉国寺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我疑惑的神色,李臻经理道出了端倪,木屋温润、绵软、通地气、释放芬芳,远比冰冷的钢筋、水泥有情感、通心性。顿悟,奉国寺里的松木顶梁柱,已有多年的历史,仍有松油溢出。木,是有灵性的。
庭院的东偏房是欧式建筑的客房,重装厚实,浪漫典雅。庭院偏西侧有一口辘轳井,沧桑的印记彰显时代的久远。西偏房是厨房,布局合理,整洁明亮。厨房与正房衔接处是一亭子,为了秉承“一钩足以明天下”的父训,李经理将亭子取名为“清辉”亭。从亭子进入正房的二楼。“西送夕阳”亭,西侧开放,恰似一块幕布,对着大自然拉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尽收眼底。房屋外面紧挨墙体处,两颗香椿树正向我招手,墨绿的叶子,向上的力量,让我平添几许欢喜。香椿能驱蚊虫,且叶子酷似芭蕉,给人以“雨打芭蕉叶带愁,心同新月向人羞”的遐想和视觉的享受。如约三五知己,品一盏香茗,观山、赏月。静赏杏花寺的梵音古刹,且听鸟儿弄绮、蝉儿和弦,感受杏花含羞,逸香入怀的情境,温馨与惬意之感顿生。从北门出来,沿着狭长小径,仰视后山的怪石和悠悠白云,大有“手可摘星辰”的开阔和豁达,深感“云水山居”——“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内含。目光收回,近距离地注视正房的日式建筑,轻装便捷,秀巧玲珑,月亮门回廊、拉门通达、坐垫、榻榻米炕,异域风情尽显无疑。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梁衡先生在《青山不老》中描述的一段话:“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沟里,山上全是树,所以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谈话就如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这个院子不在沟里,在山脚下,窗外的树更多,叶子更密,树梢卷过的涛声会更强烈。好想带上外孙,在这里小住,盘腿坐在榻榻米炕上,听树梢卷过的涛声。房间中设有书房、画室、茶屋,每每都有别致的名字,李经理将朋友的姓名或藏头、或隐逸,巧妙地嵌入其中,内涵与温情并存。那宽敞的体验室啊,让我的脑海立刻呈现出集会、研讨、学习、歌咏、舞蹈、瑜伽等画面,既宽敞又通透。这不正是我们开诗会的最好来处吗?“东迎朝旭”亭与“西送夕阳”亭是对应的,开放的本真,是敞开心胸,打开视野,迎接太阳,迎接诗和远方。
与李经理交流中得知,杏花邨小筑正房的原址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伪满时期修建的学校,后来在战争年代做过共产党的地下交通站。解放后这里仍然是学校。直到后来教育整合并校,这里才闲置下来。年,李总买下了这个院子,在原有地基、教室格局、院墙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并续接了二楼,脊式屋顶,别致小窗。既优雅又暖心,既原始又厚重,简直俘虏了我的心。
庭院的东面是个菜园子,我叫它“别院”。这里种有各种蔬菜和鲜花。喜欢农事的我真想拿起小锄头,侍弄那些花啊、草儿的,续接地气,重燃人间烟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情节浓郁的李经理,在屯子南面购置了40亩的开阔地,以田园生活为蓝本,变小我为大家,打造粗犷的营地(此院正在修整中)。李经理设想的画面用一首诗来表达就是:畜禽满圈赖天工,蔬菜有机无害虫。一片果园追旭日,满坡桃树纪陶公。草房次第留“工部”,林木参天揽“七翁”。支起火炉烘烤串,一杯浊酒唱儒风。此番情境,吸引着我这退休之人的心,仿佛置身其中,与稼轩“醉里挑灯看剑”,和陶公“种豆南山下”。我想李经理将此院命名为“春粟万颗”园,是取诗人李绅的《悯农》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之意吧。
在村庄的东面,是李经理8年前承包的亩大山,山峰突兀,叠嶂延绵。李经理秉承“保持自然原貌,倡导原生态,不做人工雕琢”的理念,大山始终处于封山状态。如今这里已是奇花异草丛生,野生动物遍地,树木林立,品种繁多,像稀有的皂角、五角枫、玉兰、暴马丁香、菩提等树木应有尽有,一改萧条、颓废的原貌。感叹大自然自然生长、自我培育、自我修复的能力。李经理计划邀请专家鉴定,将山上所有的植物进行挂牌命名,给后人提供认知的方便,全力打造自然植物园。听完李经理的介绍,我真想花6个小时的时间,在天然的氧吧中,在山间小路上,爬爬这不算陡峭的山峰,踏青、采摘,感受林荫蔽日、鸟语花香的闲适。
农业养老园区重点体现在有机农业上,李经理将打算流转20亩农田,创建综合性休闲农业,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打造纯自然、纯绿色的生机农业。
采访在意犹未尽中接近了尾声,李经理由衷地说出了心里话,走过了大半个中国,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感觉还是家乡最美。真要感谢现在的宏军副市长和温滴楼镇党委、政府,秉承“秀美满乡,温情小镇”的理念,注重环境保护,才使得温滴楼这个锦州城的后花园青山环绕,绿树成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智慧的李臻正踏着时代的步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绘就艺术人生,写意“回馈”的大章节,打造健康的大屏障。愿“大茂堡村休闲农业养老园区”在自然中蓬勃,在青山中纯粹,在休闲农业生活中壮美。
作者:张弘
张弘,凌海市纪委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凌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凌海市诗词学会会长。喜欢文学,喜欢奴役文字,喜欢源自心灵带有真情实感的创作,喜欢在平仄中“晨曦明,皓月明,窃取清闲奋笔耕,乐植古韵丛。”有作品收录书籍、刊发报刊、搬上舞台,偶有获奖,出版古体诗集《兰馨诗草》。
朗诵:珍优美
珍优美,来自锦州“当文字遇见声音”书友会的成员。热爱生活,是文字与声音的爱好者,喜欢用声音传递正能量。
文字统筹:蔡宝鑫、张丹哲
摄影保障:李建、张英男、金璐
责任主编:张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