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一家四代从教见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partment/

-04-:17

浙中新报

资料图

“我家四代都是教师,除了我儿子一直在中学当老师,我和爷爷、父亲都曾在义乌多所学校任教,先后教过小学、初中和高中,我父亲还教过大学。”昨天(4月25日)下午,说到一家四代的从教经历,69岁的义乌退休教师陈如楠眼里满是兴奋和自豪。

“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传承,让这句话更隽永。”陈如楠说,无论战乱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清贫还是富足,他们陈家人就是想当老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他们一家四代人在教育岗位上就像传接力棒一样,一棒更比一棒好。

爷爷陈有堂

兢兢业业从教40年

陈如楠的爷爷陈有堂,生于光绪乙酉年(年)二月廿四,卒于年11月19日,享年90岁。

“我爷爷是晚清秀才,考上秀才后,科举制度被废除,他就回家教书。”陈如楠一边翻着爷爷留下的历史资料,一边向记者介绍爷爷的过往。陈有堂先在义乌城区一私塾当教师,年回老家佛堂镇葛仙村创办“义乌县倍磊镇第十保葛仙国民学校”并任校长,后来赴金华师范学校当教员。再后来,在义乌树国中学(一所私立中学,年改为义乌师范学校)任教。

“我爷爷那个时代,当老师的待遇很低,生活很艰苦,但他始终舍不得讲台和孩子,一直教到退休,时间长达40年。”陈如楠说,父亲经常给他讲爷爷抗战时期的故事,勉励他无论教学条件多艰难,都要立志当一名无愧于时代的好教师。抗战时期,为躲避日机轰炸,金华师范曾从金华城内迁至武义。年夏,日军侵扰诸暨、义乌一带,武义县境内受到威胁,金华师范普师班迁至宣平县溪口(宣平县当时属丽水专区,年5月并入武义县),简师班迁至武义县马府下。当时,陈有堂是普师班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武义学校到义乌老家步行往返一次,为自己和老家的几个学生带米、梅干菜和酱等生活用品。

父亲陈福田

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教到大学

陈如楠的父亲陈福田(~年),从小受家庭影响,对教师这个职业情有独钟。在义乌读完初中,以优异成绩考入金华师范简师班。年,从金华师范毕业后到义乌县私立稠南小学(佛堂小学的前身)当教员,后任该校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陈福田先后任义乌东河乡校、佛堂区校校长一职,后来任义乌县教育督学,是义乌市第三至第八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年,陈福田被调至东阳工作,后到华东师范大学进修,获得本科学历。之后,先后任东阳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工会主席,东阳“五七大学”校长,浙师院东阳教学点(浙师大分校)校长,东阳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等职。

“我父亲在东阳工作期间,经常回义乌讲学、作报告,给义乌中小学教师讲教材教法。”陈如楠说,父亲精通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是浙江省中小学教材编写成员,经常受邀回义乌培训中小学教师,为义乌教育事业发展不遗余力。

“年秋季,新创建的义乌师范学校开始招生,我父亲非常开心。开学那天,他特意带我们全家到校园逛了一圈,说义乌教育的春天来了。”在陈如楠看来,父亲的预言没几年就成了现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义乌教育得到蓬勃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快步提升。“特别是年至年,学生人数猛增,义乌很多村级完全小学(一至五年级都有的农村小学)都‘戴帽’办起了初中部,师范毕业生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那些年,义乌的教育事业发展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讲述者陈如楠

从教33年不言休

“年7月初中毕业后,我因故没有继续上学。一直到年8月,在老家葛仙村务农9年后,受聘到义乌县倍磊公社平望学校当初中教师。”陈如楠说。

一年后,他被调至倍磊公社葛仙学校任教。“当时,葛仙学校有小学部、初中部,我既当小学教师,也当初中教师,教过数学、化学、物理、语文、音乐等课程。那时候的老师普遍很敬业,不懂就边学边教,除了日常教学,还要参加农村生产劳动。”

让陈如楠感到欣慰的是,年秋季,义乌师范开始面向金华地区东片的6个县招收30周岁以下、年底前在编的中小学民办教师,学制两年。他在教学、劳动之余,开始自学相关课程,于年如愿考取义乌师范。

年暑假从义乌师范毕业后,陈如楠被分配到倍磊公社初级中学任教。6年后,被调至合作乡中心学校当校长。年9月,被调至义乌大成中学任教,直至年12月退休,先后任大成中学教师、校办主任、副书记等职,年1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退休后,我受义乌外国语学校聘任,教高一语文课程,分管学校德育工作。”陈如楠说,从教33年的他,至今还为义乌教育的发展发挥余热。

儿子陈安

义乌中等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和创新标兵

年出生的儿子陈安,是陈家第四代教师。

“他初中毕业后,中考分数超过普高录取分数线不多,我就鼓励他到义乌市城镇职校就读。”陈如楠认为,当初他为儿子选择职校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义乌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他坚信在义乌从事职业教育一定前景美好。

在义乌市城镇职校就读期间,陈安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参加技能竞赛屡次获奖,每年都拿一等奖学金。由于成绩突出、工作出色,陈安职校毕业后被留校任教。工作之余,他参加了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和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并在一线不断学习、摸索教学及教学设备管理。

年,学校采购了一批摄影摄像机、编播设备,动辄上万元的设备使用和管理都让很多老师望而却步,陈安却勇敢地接下了学校电教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工作。虚心好学的他还参加了计算机、网络、摄影摄像的培训学习,很快从一个初学者成长为采编、制作等流程的精通者。此后,他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每次都能斩获奖项:义乌市教师电子教案评比一等奖、金华市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一等奖、浙江省教师自制软件比赛一等奖、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多媒体素材征集比赛一等奖、第一届全国安全培训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全国职校老师说课大赛一等奖等。

如今,陈安已经成长为城镇职校信息科研处主任,不仅是学校电工专业的骨干教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还是义乌市首批四星级教师、义乌市“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义乌第十批拔尖人才、义乌市及金华市安监局安全生产培训特聘教师、浙江省政府采购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被纳入“国家级安全培训师资库”,成为义乌市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为崇学尚德矢志育人的“教育世家”点赞

在义乌,这样的“教育世家”并不多见。问及为何选择教师这个行业,陈如楠和陈安的回答如出一辙:“父亲对我最深刻的影响,就是要读好书,教好书。”

采访中,陈如楠指着家里墙上挂着的一幅字“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说,他们一家四代从教,坚守的就是这一句无声的誓言。无论战乱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清贫还是富足,是他们陈家人,就想当老师。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他们代代都有天生的“亲切感”。

良好家风成就“教育世家”,并得以薪火相传,一家四代用信念坚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陈如楠一家祖孙四代扎根教坛、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感动,为“教育世家”崇学尚德矢志育人的信念喝彩。

(原标题《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一家四代从教见证义乌教育发展》,原作者王志坚。编辑楼菲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