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5日,
第二届中国(黄石)工业遗产保护
与利用高峰论坛在黄石举行。
本次论坛主题为“黄石共识”——世界文化遗产体系下黄石工业遗产持续发展之路,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黄石市政府主办,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中心、黄石日报社承办。
昨日,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
40多位国内外专家抵达黄石。
他们将深入研究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探索我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思路及路径。
部分专家介绍
(排名不分先后)
彼得菲利普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秘书长;
澳大利亚建筑师协会终身会员;
悉尼遗产保护建筑师;
OrwellPeterPhillips事务所负责人
彼得菲利普曾为澳大利亚一些重要遗址制定保护管理计划,并指导这些遗址的保护工作,包括澳大利亚最古老的欧洲移民聚居地RocksandMillersPoint的几处遗址。他是Fire,AccessandServices咨询小组的创始成员和主席,为新南威尔士州遗产委员会建议将现代法律适用于历史建筑。曾担任地方、州和联邦各级政府的遗产顾问,并为政府机构和公众举办了多次遗产培训课程。
杰米哈维尔米戈蒂格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智利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主席;
智利SEK国际大学文化遗产研究学院院长;
智利中央大学建筑、城市化与景观学院教授;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卡里利亚大学客座教授;
曾任意大利文化研究所之友协会主席;
主编《建筑修复大师》(第三版)
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评估员,参与了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市(SanLuisPotosi)世界遗产地的申请提案;智利伊基克市世界遗产地亨伯斯通(Humberstone)和圣劳拉(SantaLaura)前硝石采石场考察研究;墨西哥腾布里克神父水道桥(PadreTemblequeAqueduct)申请世界遗产的评估分析报告等。
曾参与修复项目:圣地亚哥大教堂、世界遗产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遗址、智利历史和军事博物馆等。
帕梅拉杰罗姆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执委;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和保护研究生院副教授;
美国建筑保护工作室(architecturePreservationStudio)总裁
曾任美国ICOMOS理事会理事,ICOMOS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土质建筑遗产科学委员会、20世纪遗产科学委员会和乡土建筑遗产委员会委员。曾担任ICOMOS科学委员会官员,负责28个国际科学委员会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并为美国、地中海、黑海和中东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咨询。
苅谷勇雅
日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国立小山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名誉教授。
担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评估员。曾任京都市政府城市规划局文物保护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日本文化厅首席高级专家、建筑司司长、文物鉴定专家和国立小山工业高等专业学校校长。
迈克尔戴维德内维尔
索尔福德大学应用考古学中心考古负责人;
英国工业考古学协会主席;
曾任国际期刊《工业考古评论》编辑;
曾任英国特许考古学家协会建筑考古特别小组主席。
其研究领域包括后中世纪和工业考古学、建筑考古学、罗马和工业景观以及工业化相关的考古学理论。出版多部著作和学术论文,包括《牛津工业考古手册》、《繁忙的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工业考古学的诞生》等。
西蒙尼里卡
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中心)副主任
从事历史古迹、历史城市保护与管理的遗产建筑师。专注于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和中东地区遗产与政治之间的联系。
韦恩道格拉斯科克洛福特
英格兰遗产委员会高级考古研究员;
伦敦古文物学会会员;
英国特许考古学家协会会员;
英国工业考古学协会会员;
国际技术史委员会委员。
专注于研究和评估英国各军事类型遗址,包括炸药厂、研发机构和大型工业遗址。
出版有《危险能源:火药和军事炸药制造的考古学》、《冷战:-的核对抗建筑》、《战争艺术壁画和涂鸦——军事生活、权力与颠覆》等多部著作。参与了ICOMOS有关核电站遗存价值和保护观点(德国卷)的编撰工作。
卡特琳娜贝尔塔姆
现任法国北加莱海峡采矿盆地中心主任。
年进入北加莱海峡土地管理和规划局,负责棕地改造工作。年加入北加莱海峡采矿盆地土地规划和开发署-采矿盆地工作组(MBM)。MBM旨在实施采矿盆地城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再开发的全球计划。后作为项目经理,参与制定了采矿文化遗产发展战略计划,此计划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计划的初稿。作为研究负责人,指导团队编制“演变的文化景观”文件以申请该盆地加入“世界遗产名录”。自年“北加莱海峡采矿盆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其团队一直与国家、地区和地方部门合作管理此遗址,并协调管理计划的实施。
希拉里奥林奇
伦敦古文物学会会员;
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
后中世纪考古学会信托人和资助官;
当代和历史考古学理论常务委员会委员。
曾受洪堡基金会资助,在波鸿鲁尔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重点是德国鲁尔地区的工业遗产,核心问题是工业遗存照明展示如何凸显遗产地位和价值,亦或如何通过使用人造光彰显和叙述工业历史和鲁尔神话。
从事跨学科工作,研究如何通过遗产创造实践使个人和团体理解去工业化,尤其是景观与记忆、身份、美学等主题。已发表多部工业遗产和公共考古学著作和文章,如《劳特利奇记忆与地方手册》等。
郭旃
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
英国伦敦学院(UCL)名誉教授;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前副主席(-);
清华大学规划与设计研究所顾问。
曾任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文物处长、世界遗产处处长、文保司巡视员,先后担任文物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工作,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管理的研究者和参与者。亲历中国世界遗产从零至今的全过程。曾参与ICOMOS《奈良真实性文件》、《西安宣言》等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献的研讨制定。
著作:
《金元之际的全真道》;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研究》;
《世界遗产在中国》;
《建筑保护史AHistoryofArchitecturalConservation》(译)等。
吕舟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CHINA)副理事长;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及修复中心(ICCROM)理事;
中国紫禁城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学术委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主持:
西藏布达拉宫雪城保护规划;
山西晋祠保护规划;
内蒙成吉思汗陵保护规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保护规划;
上海江南造船厂保护规划;
北京天坛保护规划等。
著作: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世界遗产保护与全球治理》;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等。
荣誉:
年获得意大利总统颁发的仁惠之心骑士勋章;
年获得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刘伯英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Member);
中国国家代表(TICCIHNationalRepresentative)理事(Boardmember);
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学术委员会会长;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更新和建筑改造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理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主任;
中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业遗产研究会副理事长;
《UED》、《工业建筑》、《建筑遗产》、《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城市设计》杂志编委;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主持:
北京城市工业用地整体规划利用研究;
首钢、北京焦化厂、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华文化创意产业园、重庆工业博物馆等园区规划和建筑改造设计;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重庆磁器口、重庆十八梯等城市再生项目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等。
荣誉:
省部级以上规划建筑设计奖36项
著作:
发表学术论文45篇,出版著作12本
李向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所所长、研究员。
主持:
《大别山地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战略规划》;
《长白山祭祀建筑遗址保护规划及遗址公园规划》;
“阜新万人坑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四川抗震救灾”等国家文物局重大项目及课题。
编著:
《义县奉国寺》;
《辽宁省燕秦汉长城资源调查报告》;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文物精华》等学术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古遗址及古墓葬保护等。
郭粤梅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中信建筑设计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遗产教席联合持有人;
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委、武汉市第十届委员会主委;
武汉市第十二届政协副主席。
本次论坛分两天举行,
4日与会代表集体参观考察工业遗址,
并参加高峰论坛圆桌会议,
共同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体系下
黄石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体现;
5日将举行论坛开幕式和论坛主旨发言,
原标题:《这些国内外大咖来黄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