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遵义倾听历史的回

北京扁平疣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pf/a_8812994.html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幢青砖灰瓦的小楼,游客络绎不绝。90后讲解员朱秋佳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一个关键词频频出现——转折。

86年前,中国革命史上一场著名的会议在这里召开——遵义会议。如今的遵义,老区人民,赓续革命传统,凝聚发展共识,阔步踏上新征程。

转折点

这栋具有黔北风格的民居,原是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府第。登上二楼,木质楼板嘎吱嘎吱作响,仿佛是历史的回音。

二楼东侧长方形的客厅内,阳光透过彩色的琉璃窗,照射在一张长长的红色桌子上。20把座椅围着桌子整齐摆放。

“历史书上说,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朱秋佳深情地回顾遵义会议。

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讨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决策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

传承历史

“在遵义,讲起红色历史故事,你可能连学生都讲不过。”采访伊始,遵义市红花岗区党史专家史晓波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

“党中央于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遵义会议作出下列决定……”会址内,13岁的“小小红色宣讲员”张瑞凝正在向游客讲解红色历史。

二年级时,张瑞凝就入选了遵义市“小小红色宣讲员”。在遵义,像张瑞凝这样的校园“小小红色宣讲员”有余名,每逢节假日,他们会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为游客宣讲红色文化,一些高校和单位也会邀请孩子们在网上开设直播。这些孩子年龄最小只有8岁,最大不过14岁。

行走在遵义,随处可见红色元素。

中央红军在遵义期间,还成立了长征中唯一的一个县级赤色工会——遵义县赤色工会,开展工人运动。当红军离开遵义时,赤色工会成员大部分参加了红军。红军二占遵义,成立“遵湄绥”游击队,他们大多留在游击队坚持斗争。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遵义市总工会联合党史专家做了大量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变成展板挂在当地著名的乡村旅游景点花茂村里。

坚定信念

“遵义会议精神启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史晓波说。

遵义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然而守着“粮仓”的遵义,贫困人口一度达92.22万人。

全国劳模、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老支书黄大发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子,全村只有一口井。黄大发带领村民,钢钎凿、风钻敲,前后历经36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长的“天渠”。“我们遇到的困难,与当年红军长征时遇到的困难相比,微不足道。”黄大发说。

如今,大山深处的这条人工水渠绕过三重大山、穿越三道绝壁,流经3个山村、10多个村民组,解决了多人的生活、生产用水难题,被称为“大发渠”“志气渠”,使曾经闭塞的贫困村面貌一新。

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大坎村,家家盖起了小洋楼,致了富。而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打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贫困村。

“我曾是一名农民工,后来在广州创业,决定把自己在外面学到的本领带回家乡。创业初期,我经常给乡亲们讲遵义会议的故事,告诉大伙要敢于拼搏,你看,现在这里变成了车间、厂房,村里发展种养殖产业,年轻人也都回来了。”全国劳模、大坎村村委会主任张明富说,坚定的信念,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年3月,遵义市最后一个贫困县出列,老区人民阔步踏上新征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