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朝时期,莲花化生图像作为石窟中普遍图像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117/4759431.html

文丨认知历史

编辑丨认知历史

前言

莲花化生图像是北朝石窟中常见的一种图像类型,其主体部分为一个莲蓬,其周围环绕着莲花等元素,并配以“花开见佛”、“莲花化生”等文字描述,多见于佛教题材的石窟壁画中。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北朝石窟中的莲花化生图像分为化生形象、化生花、化生和佛化形象四类。

由于北朝时期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深入,使得莲花化生图像也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态势,在其传播与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差异较大的图像类型。

本文试图对北朝石窟中莲花化生图像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对莲花化生图像的起源、传播及演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莲花化生图像的定义及起源

在佛教题材的石窟壁画中,莲花化生图像是一种常见的图像类型,多见于石窟寺建筑的内部装饰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表现出莲花从佛国世界到人间的转变过程,或者是表现出“化生成佛”这样的宗教理念。

莲花化生图像多见于石窟寺建筑的内部装饰部分,如前室、正室、后室等位置。

一般情况下,化生图像中的莲花以大、中、小三种形式出现,在大莲蓬周围围绕着小莲蓬和大莲蓬,其中以小莲蓬为多见。化生图像中的莲花颜色一般以白色为主,并配以白色或浅灰色的山石、植物等元素。

莲花化生图像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图像类型,其形成与当时佛教传播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分不开的。在印度佛教中,莲花化生图像最初与佛化形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类似于佛化形象的图像类型。

早期佛教在印度各地兴起后,佛教中出现了众多不同于印度本土文化传统的元素和表现形式,这些元素和表现形式中就包括了印度本土文化中特有的莲花化生图像。

在印度本土文化中,莲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寓意。印度古神话传说中,莲花是诞生于地下世界的花种,其花开之时即代表了光明与新生之意。

在佛教传入后,莲叶象征着轮回与智慧之意;莲瓣象征着慈悲与解脱之意;莲花也象征着智慧与和平之意。莲花化生图像正是受到了这三方面寓意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图像类型。

早期佛教在印度本土文化中所形成的莲花化生图像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脉络,其发展脉络可追溯到印度早期佛教传入后出现的印度本土文化中独特的莲花化生形象。

莲花化生图像的分类研究

由于莲花化生图像在佛教中的意义不同,所以在不同时期的石窟壁画中,其呈现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北魏时期的莲花化生图像以佛教故事为主,常见的有观音、大势至、普贤、文殊等菩萨及释迦如来,此外还有一些佛教人物等。

北魏平城时代的莲花化生图像,一般以莲花为主体,周围环绕着飞天、伎乐及各种飞禽走兽等。同时,北周时期的莲花化生图像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元素。

如在洛阳龙门石窟中发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莲花化生造像,其造型与北魏时期完全不同,可以说是由北而南的一个典型。这件造像为一尊高浮雕佛像身首分离的菩萨像。

菩萨像的头部与躯干完全分离开来,只有头部保留在佛像身上。

从这件造像所表现出来的造型特点可以看出:它是由北而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也是由北而南传播过来的,但在北魏时期已经完全脱离了北凉时期莲花化生图像中的特点。

莲花化生图像的空间分布

根据上文的梳理,莲花化生图像主要出现在了北朝时期的东魏武定三年(公元年)至北齐天保七年(公元年)之间。

这一时期,北方地区的石窟中开始出现大量的莲花化生图像,而且这些图像几乎遍布了整个北朝时期,这也为我们研究北朝石窟化生图像的分布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根据对这些石窟中莲花化生图像的统计,发现其主要分布在山东地区,其中以济南大觉寺、济南天公寺、章丘郭里口、历城文庙山等地最为集中,这与当地民众信仰佛教有关,而在山东北部、东北部以及河北北部也有少量分布。

山东地区莲花化生图像主要出现在平城地区,其中平城地区又以北岳恒山为代表,其中北岳恒山附近就有8个窟。平城地区的莲花化生图像主要出现在东魏和北齐时期的洞窟中。

从山东地区莲花化生图像的分布来看,这一时期的莲花化生图像主要出现在平城、济南和东魏时期的石窟中。

其中平城石窟中莲花化生图像最多,尤其以孝昌二年(公元年)云冈石窟第27窟、第25窟、第45窟等窟中莲花化生图像最为丰富。

而在山东东北部地区,以济南大觉寺、历城文庙山等地为代表,其中济南大觉寺所处的地区处于山东半岛北部地区,而文庙山则位于半岛中部地区,这两个地方是山东半岛北部的主要交通要道。

济南大觉寺内有北朝时期佛教题材的洞窟9个,其中3个为化生图像窟。此外在山东东北部还有两座石窟中也出现了莲花化生图像。

莲花化生图像的传播与演变

北朝时期,莲花化生图像在中国各地石窟中均有出现,其中尤以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图像风格也各不相同。

山西地区的莲花化生图像数量最多,分布范围也最广,以平城和大同为中心的区域内石窟中的莲花化生图像主要为莲花化生形象、莲花化生花和化生佛化形象三类。

平城地区是以北魏早期开凿的云冈石窟为中心的区域内石窟中莲花化生图像最为丰富的区域,其数量和类型都占了大部分。

平城地区和大同地区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发祥地,其开凿时间早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而且由于两个地区地理位置毗邻,均处在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文化交流交汇的地带。

因而两个地区中佛教艺术的交流、融合程度都要高于其他地区。平城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了中国佛教艺术最重要的中心之一,因此在平城和大同地区中莲花化生图像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的莲花化生图像大多为化生形象,而云冈石窟中出现了大量佛教故事画,如《观无量寿佛经》《释迦牟尼佛传》等。

此外在平城、大同两地还有少量莲花化生图像与云冈、龙门石窟中相同,如平城《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等。其他地区虽然没有发现与莲花化生图像相关的壁画或造像,但也存在与之相关的图像。

如内蒙古自治区乌审召石窟中有一处壁画,画面正中为一莲蓬,莲蓬下有一莲花,莲花周围有八朵莲花,在八朵莲花的周围各有一只乌鸦。

河北地区的云岗石窟中也发现了这类图像,如云岗第3窟西壁北侧壁画中绘有一朵莲花,在这朵莲花的周围还有一只乌鸦。

河北地区石窟中的莲花化生图像虽然并没有在其他地区发现与之相关的壁画或造像,但从其表现内容来看,与云岗石窟中的图像类型是一致的。

此外在河北地区石窟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类型的莲花化生图像,如河北省易县北岳庙石窟中也发现了一尊莲花化生佛像。除山西地区外,其他地区在北朝时期还存在着其他一些与莲花化生图像相关的图像类型。

莲花化生图像的比较研究

由于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在中原地区的传播,使得莲花化生图像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甘肃敦煌莫高窟和陕西榆林窟中的莲花化生图像,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在敦煌莫高窟第窟东壁西端有两组莲花化生图像,其中第窟东壁西端的两幅莲花化生图像与北周时期的莲花化生图像基本相同。

第窟东壁西端的两幅莲花化生图像分别为两组莲花化生图像的中间位置,一组为“莲台见佛”,另一组为“莲花化生”,此种类型的莲台周围环绕着两朵莲花,其周围并无其他装饰。

二是榆林窟第窟西壁东侧壁画中出现了一个莲花化生图像,其主体部分为一个莲蓬,周围环绕着一朵莲花,此种类型的莲蓬周围有“花开见佛”、“莲花化生”等文字,其四周环绕着两朵莲花。

三是榆林窟第窟东壁西侧壁画中出现了一个莲花化生图像,其主体部分为一个莲蓬,周围环绕着一朵莲花。

甘肃敦煌莫高窟和陕西榆林窟中的莲台见佛和莲花化生图像,在表现手法上基本相同:首先是在一组莲台周围环绕着一朵莲花。

其次是在莲台周围环绕着两朵莲台;再次是在一组莲台周围环绕着两朵莲台;最后是在一组莲台周围环绕着两朵莲花。此种类型的莲台周围有“花开见佛”、“莲花化生”等文字。

山东沂南大云寺东壁北龛壁画中出现了三组莲花化生图像:第一组为一个莲蓬、四周环绕着一朵莲花;第二组为一个莲蓬、四周环绕着两朵莲花;第三组为一个莲蓬、四周环绕着一朵荷花。

笔者观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朝时期的莲花化生图像主要存在于甘肃、陕西等地区,河南洛阳地区也出现了少量的莲花化生图像。

笔者认为,莲花化生图像在中原地区的分布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当时的佛教思想影响较大,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佛教思想本身上,而且还表现在佛教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形态上。

北朝时期的莲花化生图像主要存在于河南、陕西等地,这些地区是中原地区佛教文化最兴盛的地区,其中河南洛阳地区出现了较多的莲花化生图像,也反映了当时佛教思想在中原地区传播较广泛。

参考文献

1、赖永海编,陈林译注.佛教十三经无量寿经.北京,中华书局,,6。

2、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全集:08塑像卷.青岛,商务印书馆,,41。

3、敦煌研究院.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北京,文物出版社,,。

4、刘建华.义县万佛堂石窟.北京,科学出版社,。

5、赵玲.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