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李池兰竹石网络编辑:郝枫善化寺坐落在大同古城墙南门(永泰门)西侧,故俗称南寺。它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年—年),年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我国现存辽金建筑中布局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而且堪称我国辽金时期佛教文化和雕塑艺术的综合宝库。历史上,大同作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曾发生过上千次大小战事,而对于辽末保大二年的那场战争,这座被战火吞噬的唐代寺院见证了城市满目苍夷、百姓流离失所、僧人叹息无奈。在遭受重创之后,是圆满大师用慈悲之心,不惧战争残酷,不顾艰难无助,历经15年修复建设,终于让这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重现于世,又历经多次修葺和重建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山门善化寺的山门和许多寺院的不一样,是与天王殿合而为一。这座山门殿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年—年),面阔5间27.8米;进深2间约10米;单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金代佛寺中最大的山门殿。三圣殿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年—年),面阔5间32.5米,进深4间19.2米,单檐庑殿顶,左右次间檐下各出60度斜拱,形如怒放的花朵,它不但承载檐部重量,且具有极强的装饰作用。如果说中国建筑像一曲跌宕起伏、连绵不绝的华美乐章,那么辽金建筑则因特有的民族文化交融特色,成为这一乐章中最为动听的一串串音符。三圣殿文殊阁、普贤阁均为单檐歇山顶楼阁建筑,楼阁面阔3间,进深3间,外观结构精巧,比例匀称。年普贤阁落架重修,发现梁上有“贞元二年(金·年)”的题记与普贤阁一模一样的建筑被称为文殊阁,与普贤阁是同时期建筑,很可惜在民国初年毁于火灾,后于年复建,并同时复建“左右斜廊”。由此,历史上辽金大普恩寺的基本风貌得以恢复。难能可贵的是,文殊、普贤二阁,汇中国古建结构之精华,构建精巧俊美,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普贤阁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金代曾进行修缮。辽金建筑基本上继承了唐代的传统技术。该殿为单檐庑殿顶,殿顶宽大平缓,体形雄浑,出檐极远,斗拱有力而朴实,给人一种庄重古朴之感,这些都是唐朝建筑的遗风。整个建筑简朴浑厚、比例适当,犹存唐代建筑之风,是中国辽代殿堂建筑的优秀遗构,也是目前全国保存下来辽金时期的第三大大雄宝殿,排前两位的分别为大同上华严寺和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五方佛像建立辽、金的契丹族与女真族其共同性是信奉佛教,所以,辽金建筑遗存多为佛教建筑。从外观上仍然继承并发展了唐代建筑风格,梁架结构和斗棋做法虽有一定的变化,但从建筑整体形象上依然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变化最大的是,在室内空间使用减柱和移柱法,获得了宽广而流畅的室内空间效果。大雄宝殿毗卢遮那佛像大雄宝殿月宫天子像善化寺大雄宝殿柯利帝南天王像大雄宝殿所存34尊彩色泥塑,是我国现存古代雕塑中的极品,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巨大,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泥土塑造的形象,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广,神韵无穷,有一种特别的精神气质。契丹族和女真族豪放、刚强、剽悍、勇猛、强健的民族性格,集中体现在这些雕塑作品中。此外,大殿还有珍贵的佛经故事壁画平方米,是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五年(年—年)所绘。据记载,当时壁画规模较大,而今仅存西壁所绘,西南壁所绘西方三圣,东南壁所绘三大士等佛教内容,尽管色彩陈暗,多处斑驳,但人物繁而不乱,线条流畅圆润。大雄宝殿顶部藻井五龙壁原为兴国寺门前照壁,为明万历年间遗物。为便于保护文物于年迁至善化寺西院,年又移至善化寺山门对面,成为善化寺的照壁。壁长19.9米,高7米,厚1.45米,下部为须弥座,束腰部雕刻着牛、马、蛇、兔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壁顶为琉璃仿木结构斗拱,中部壁画为五条巨龙翻腾于波涛汹涌的云雾之中,手法简练,造型古朴,色彩绚丽,其中一条“正龙”,怀抱一颗火珠,头朝正前方,目光炯炯有神,正对着古寺。俱往矣,善化寺历经多年风吹雨打,而今依然以其独有的神韵,传承着和谐与包容,推动着文明与进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