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这一年斜杠气象人get了哪些

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止于“专一职业”,而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来源于英文slash,外界在介绍他们时,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角色。

那么一年结束,各位“玩转新技能”玩家,学会了哪些新技能?

  

这一年,飞无人机、画漫画、研究网络热词、试水自媒体、玩短视频、开了50多场直播……这些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是新时代气象工作者积极get新技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多元高效气象服务的一个个精彩片断。

拍视频为公众讲天气真诚不会被辜负

讲述/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徐珺

拍视频讲天气的契机是国家气象中心为了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最新天气,组织首席走到镜头前科普。

  我的初心很简单:一直从事天气预报和极端降水预报研究,接触过高影响天气灾害链和全民早期预警行动计划的推广,了解让天气预报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让公众更了解天气。   最困难的是第一次拍,没有传媒知识。如何克服?首先向负责拍的同事全面讲了一遍,同事帮我一起确定对公众影响较大的点,以及公众感兴趣的点。其次,自己对将发生的天气和影响有深刻的认识;与决策服务的同事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天气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对策,传达如何趋利避害。最后,虽不懂传媒,本着“全是感情没有技巧”的初心就去拍了。   拍的内容是我任首席以来面对的第一个中东部大范围雨雪、降温过程。过程复杂且有一定极端性。视频较早地明确向公众传达了极端降雪和强降温等信息,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等待实况过程有点慢,最后强降雪比预计出现晚了一些,但雪还是来了。   看到视频的亲朋好友反馈说报得比较准,评论里的网友反馈也还不错。   第一次拍摄也学到了不少:语言和可视化表达尽可能简洁、高效、直戳重点;涉及重大、极端这类天气过程,用语程度要斟酌好,确保准确、严谨;设身处地为公众思考天气可能的影响,即便传媒知识上可能有所欠缺,真诚不会被辜负。   我理解的新时代的气象服务是在准确的预报基础上做好影响预报,向公众提供有价值的、能趋利避害的气象信息。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勇于走出舒适区,解锁更多技能,才能更好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徐珺在中央气象台值班开直播的农气专家播农户听得懂的预报讲述/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副主任陈鹏狮整理/李党红我是搞农业气象服务的,开直播是农民兄弟“怂恿”的,他们感觉直播比电视和   最初尴尬的是只讲清楚天气根本满足不了公众需求。于是学更多的业务知识——气候预测、延伸期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等,学农业知识——大棚户怕什么天气?养殖户、水稻户期望什么天气?耕种管收储各环节大家   直播间很多农民,非常朴实。除了咨询天气,他们会分享收获。今年,辽宁省新民县西瓜种植户4月下旬看了直播,及时熏烟增温躲过倒春寒,西瓜赶在价格上行区间前10天上市;11月初,通辽的农户赶在暴雪前抢收秸秆,暴雪后周边秸秆大幅涨价,他节约了上千元;康平一位农民长年锁定直播间,种地节奏踩得很准,还用天气和邻居赌鹅,次次不失手,赢了好几只。   直播非常费时间精力,但也让我掌握了用户思维,明白服务远非预报传声筒。开播前会想今晚粉丝最   新时代,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多又精,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把气象服务的触角伸向公众在的地方。积极拥抱新媒体,气象服务会更好地发挥价值。

在会议中作报告的陈鹏狮

玩转热点的空间天气工程师早到“树”旁等开“蹭”

讲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空间天气技术研发室工程师韩大洋

今年,我学到了新技能——科普“蹭热点”。   可不是像狗熊那样蹭树挠痒痒,更不是网红举着手机蹭流量,而是借媒体平台,趁热点事件,将优质稳定的业务监测数据,结合公众需要的预报,以大家易懂的形式发布。这还没完,还要借助网络的热度滚雪球,放大传播效果。   11月29、30两日,我们通过   要说这蹭热点,也需要点真本事!   我们先是借风云三号E星、羲和号卫星的监测数据,知悉了太阳爆发活动,随后迅速会商、预报预警、发布专报和面向公众的科普,原则是科学、准确、迅速、好看好懂、贴地气。   蹭热点第一步完成。   第二步是密切监测。一是监测地磁数据变化和极光,随时更新发给一线,二是紧密联系公众,随时获取全国各地的极光观测信息。   12月1日晚,我陆续收到了不同省份的极光照片。发布预警至此,近72小时,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预报准确!   这才有第三步,蹭热点!通过中国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第一时间将极光出现夜空的消息在网上传播,最终取得相当不错的科普传播效果和空间天气服务产品的推广效果。   自此,太阳每有风吹草动,我都像头憨憨的狗熊,提前做准备,早早来到树旁,就等开“蹭”!

生活中的韩大洋

做自媒体的首席预报员要把天气常常告诉老百姓

讲述/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张涛

 开辟“涛淘风云”气象科普自媒体已3年,回想初心可以追溯到更早。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可笑那自信——向无所不知的北京“的哥”滔滔不绝解释为什么天气又报错了;后怕那鲁莽——怒斥打到中央气象台的抱怨电话;自豪那身段——用幼儿的声音接待3·23到会商室的小朋友。弹指一挥,20年过去了。   天气预报,既有科学的强大又有科学的无力。做预报中,我常对自然造化有无限感慨,经历过或恍然大悟或尽在掌握的欣喜,也经历了“又错了”的无奈伤感。多少奥妙值得记录,多少无奈想要解释,但都如过眼云烟轻易忘却。何不记之?这是初心之一:记录点滴。   年2月,北方刚经历极端偏暖事件,我为了接受采访准备了两千字文稿。采访结束,看着文稿,存在机器里注定死去,何不分享?于是,“涛淘风云”   原来,有意思的事情,要说出来才真有意思。这是初心之二:分享知识。   很快发现,持续写作很难。但我作为一名现代预报员,开始思考如何更多地发挥几十年预报岗位的经验价值?天气解读显功底,天气故事见经历。写作与气象科普宣传,让我在预报工作外,实现了更多的自我价值。这是初心之三:成就自我。   很多时候,人做一件事,并不知道它会给自己带来变化。我后来领悟到:初心只想记录,分享知识,实现更多自我价值。但在一次次记录、谈论中,心态渐有了变化。我感受到了更多责任,也有了更大成就感——“气象部门要把天气常常告诉老百姓”,我可以做得更多,这很有意义,是使命,也是终极初心:服务人民。

张涛在央视《共同   时间齿轮拨回校园,我也许还是一名“准医生”。对新闻和文学的热爱,让我放下“手术刀”,拿起了笔。嗯,多年前,有位姓周的医学生,也这么干过。   不过,我入行时,新闻行业也在剧变。当媒体融合的大潮袭来时,我免不了想“冲浪”。中国气象新媒体开创时,我成为最早一批新媒体小编!   但我发现气象科学知识并不容易和网友们讲清楚。怎么办?那就画!忘了说,除了文学,我另一项爱好是手绘。   主持直播“彩虹姐姐”变身“创客小姜”。直到今年,我已连续第五年,牵头主创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手绘科普长图。   但如何保持“延续”、持续“创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不同是团队作战。我号召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有的擅长梳理气象知识,有的善于搭建故事脉络,有的擅长玩梗……通过团队头脑风暴,我们选择蹭《三体》等科幻作品热度,巧妙地将气象知识与其结合,打造了科普主题漫画!最终,作品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   我也更有动力升级绘画“技能包”,利用业余时间尝试不同风格,总结经验。内容上努力尝试更深的科普主题。比如,手绘科普难读懂的地球数值预报模式、空间天气、人工影响天气等。   每次解锁“新技能”很辛苦,但学习会成为习惯。保持对新闻的热忱、发现新奇、直面挑战,时间虽然飞得快,但它像画笔,总会留下奇妙痕迹。   融媒体发展也许会让我创造更多新角色。期待吗?请   至少,我很期待用新角色与你相见!

正在手绘漫画的姜虹

学飞无人机的驻村队员10厘米,无人机操控手长成记

讲述/辽宁省气象局派驻锦州市义县九道岭镇大屯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张志恒整理/李党红

年是我在辽宁省义县大屯村驻村的第5年,驻村工作队成立的种植合作社种植项目已取得不错的成果。这一年,为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省气象局为大屯村购置植保无人机一架,同时指派我和另一位队员张旭阳到大疆沈阳分公司学习无人机操控,考学证书。   实操中我们还是遇到不少难题,最棘手的是无人机起降。合作社农田地势较高,无人机的起降点只能选在农田下面的窄道上,机翼展开后距离两侧土墙只有10厘米,而电量有限,自动降落有误差。但无人机起飞后必须在12分钟内手动安全降落,起降稍不慎就有炸机风险。对经验老到的操控手尚有难度,更别提我们俩这出道不久的新手。“10厘米”是允许犯错的底线。顶着烈日和巨大压力,我开始第一次飞行。   起飞,喷药,返航,,降落,有偏差,复飞,继续对准降落点。但电量已经不足,还有3分钟,最后一次降落,成功!那一刻,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而我竟有了电影《中国机长》刘长健备降成功的感受。初飞经验和后续多次飞行磨砺,我有了信心,合作社村民也对智能化、机械化种植有了信心。   年,工作队共开展无人机植保作业4次,作业面积亩,共节省资金约元,在节约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提升了约30%农药利用率。   科技在进步,人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在提升,气象部门也在不断提供高质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张志恒在农田里飞无人机广告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徐珺陈鹏狮韩大洋张涛姜虹张志恒

编辑:杨奥清刘蕊丁继武审核:段昊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