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金轩、记者沈贞海浙江报道2月16日,浙江省金华市召开该市推进共同富裕最佳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金华市委副秘书长蔡艳介绍了该市推进共同富裕工作进展总体情况并公布推进共同富裕最佳典型案例。金华市委社建副主任、市发改委主任金文胜,金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马越,义乌市委副主任、政法委书记、社建委主任胡作滔回了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金华市委宣传部新闻外宣发布处处长、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程杰主持。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自年5月20日中央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来,金华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历史使命,围绕共同富裕重点工作、重大改革,扛旗争先、加压奋进,拓荒开路、整体起势,加快打造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
共同富裕工作主要成效
——坚持突出重点,“三大差距”持续缩小。
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聚焦重点群体,推进“扩中”“提低”。把扩大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规模作为“扩中”主攻方向,构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实施新时代“百工之乡八婺金匠”培育工程,新增城镇就业25.62万人,新增技能人才7.26万人。最低工资标准从每月元提高到元,低保标准提高至元/月(义乌元/月)。
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聚焦富民强村,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省率先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0元以下农户。开展农民致富增收行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年的2.03缩小到年的2。
在缩小区域差距方面,聚焦武义磐安两个加快发展县,推进全域发展。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制定支持武义县、磐安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多项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金磐开发区实施“二次开发”,成为全省“飞地经济”典型。发挥共建优势,永康支持武义、义乌和东阳支持磐安,累计实施山海协作特色产业项目45个,实际到位资金20.5亿元。
——聚焦民生所盼,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双减”“公民同招”等政策平稳落地,全市家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两转一停”、压减率%。开展市区“百校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项目个,预计新增公办学位8.2万个。实施基本医保市级统筹,创新“分档统筹法”医保制度,实现全域就医待遇“无差别”、就医服务“无异地”。全域推进浙中大花园建设,全市国控、省控断面和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达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在数字社会建设方面,安心医保支付多跨场景等3个应用入选全省《数字社会案例集》,“非伤人轻微物损交通事故处理”关键小事应用入选全省数字社会第一批“最佳应用”,“志愿八婺”应用率先在“志愿浙江”上线点亮。6个未来社区、10个未来乡村数字社会空间上线,义乌鸡鸣山社区入选省未来社区场景运用“最佳实践”优秀案例。
在平安金华建设方面,完善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平安指数连续6个月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坚持发展新时代“后陈经验”“浦江经验”,积极推进全省县级矛调中心“终点站”机制建设试点,全市信访总量较近三年平均值下降16%。
——探索改革创新,特色试点示范引领。
全市3个项目入选省共同富裕示范区28个首批试点名单,义乌市全面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管理制度改革,形成破解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村农民收入水平的先行经验;东阳市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国家影视文化产业先行示范区方案获中宣部批复同意;磐安县聚焦全面缩小收入差距,组建十大党建联盟,积极探索高海拔偏远山区共富路径,入选《浙里共富》简报全省推广。
金华市成功争取“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等4项国家级试点,校内托管服务等6项工作经验全国推广。
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获评优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村(社区)有效覆盖。
打造“全民安心医保城市”,首创“选缴保费法”大病保险,为41.5万名患者减轻负担48.5亿元。
建设进城农民工“党建+安薪”项目部,监督发放工资27亿元,获评“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覆盖范围,相关做法得到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肯定推广。
发布会上,还发布了金华共同富裕最佳典型案例。
据悉,下步,金华将继续完善最佳典型案例总结推广机制,加大专项试点和集成创新力度,打造更多最佳实践和典型案例,推动形成更多让群众真实可感的标志性成果,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多金华经验、金华样板。
发布会上,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金文胜表示,围绕“扩中”“提低”行动方案,将充分发挥市委社建委统筹协调作用,构建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集成“共性+专项”政策工具箱,构建“全面覆盖+精准画像”的群体结构数据库,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精准施策,凝聚全社会合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
针对义乌的宅基地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胡作滔从“以项目为龙头壮大集体经济、以改革为抓手优化要素配置、以规划为引领提升基础设施、以惠民为根本优化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
针对社会各界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