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起辽沈战役时,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往往是长春、锦州之争。但读者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非得是在这两个城市之间选择一个作为在东北的战略决战的发起点呢?
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先得从卫立煌说起。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派熊式辉、杜聿明接受东北,占领了锦州、沈阳、长春等大城市,一度打到了松花江。但之后陈诚却又出来摘桃子,挤走了熊式辉,结果在东北却被东北民主联军打得节节败退。没奈何,蒋介石只好请出了卫立煌坐镇东北。
卫立煌
到任后,卫立煌清楚地意识到在东北国民党已经处于绝对的下风。所以,他没有像杜聿明、陈诚那样四处出击、炫耀武力。而是提出了这样的战略:扩充实力,稳扎稳打,固守要点,静观待变。
此时国民党在东北尚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兵员补充齐全后共55万人,被东北民主联军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彼此隔绝、独立的地方。
国民党具体部署如下:卫立煌率“剿总”司令部及直属部队、第八兵团(周福成)、第九兵团(廖耀湘)驻守沈阳及外围的铁岭、抚顺、本溪等城市,有8个军又三个旅约30万人;“剿总”副司令兼一兵团司令郑洞国驻守长春,有2个军又三个旅约10万人;另一个副司令范汉杰率第六兵团4个军约15万人驻守锦州。
长春、沈阳、锦州位置分布如图
而此时的我军呢?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8月,野战军指挥机关与东北军区分离,此时的东北野战军有12个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7个独立师共约70余万人,加上地方部队,我军约有万人。东野的武器装备也是非常好的,有火炮一万多门,重炮就有多门。
此时的野战军主力10个纵队在北线长春、沈阳之间,成包围长春、威逼沈阳之势。另有三个纵队位于台安、北镇、建昌,威胁锦州、北宁线(原名京奉铁路,北平至辽宁省会的铁路,是沟通关内关外的大动脉)。
此时的东野,人数远超过国军,又经过了近半年的大练兵,想打歼灭战是容易的。但此时的东野和中央军委都已经不满足于打下几座城市、消灭一些敌人了。中央和东野的决心都是解放东北、完全消灭东北国军主力。
而对于这个目的来说,打那些小据点对于东北全局的影响,和把七十万大军拉到山里打兔子是差不了多少的。所以,想要真正改变东北当前局势,就要从这三大据点下手。
首先排除沈阳。为什么呢?沈阳有国军三十万,兵法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面对三十万人固守的坚城,起码要出动五六十万的主力部队。那么到时候,有多少主力去阻击长春、锦州之敌,靠地方部队吗?
更何况,不仅仅是阻击那么简单,长春的敌人必须要堵在城里,否则会破坏我军的后勤运输线。我军的主力在北满,粮食也从北满来。在出动大量主力攻击沈阳后,还哪里有余力去包围长春、保证后勤畅通呢?
所以,先打沈阳是个蠢主意,毛泽东和林彪都没这么想过。那么接下来,就是长春和锦州之间的抉择了。
很多人的心目中,林彪坚持打长春,而毛主席从头到尾坚持打锦州。其实是把复杂的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正如同长征不是一出发就定下了陕北一样,打锦州也不是一开始就定下来的。
年2月,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总部:
究竟打何处之敌为好,依情况决定。但你们应准备对付敌人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
辽沈战役的指导思想至此确定。可见毛泽东从辽沈战役一开始就已经坚持打锦州,切断北宁线、阻隔东北、华北之敌的联系。
但历史的复杂就在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林彪刚开始也同样同意切断北宁线的想法,不久后他却又改变了主意。
林彪看着地图,视线从长春移到锦州,又从锦州移回长春。林彪对劳师远征到敌人背后打锦州这样的坚固设防大城市,心有顾虑。锦州有重兵把守,且工事坚固,如果久攻不下,敌人援兵上来,再像以前打四平失利一样,将影响战局。
林彪认为,东北国民党军要撤退,“大约在我军歼灭吉林、长春、四平等地敌人以后”,“只要吉林、长春敌被我抓住和未歼灭前,沈阳的敌人是不会退的”。
于是,林彪和东北局在4月18日向中央、毛泽东汇报,提出了“东北野战军集结九个纵队,采取攻城打援手段,进行长春战役。”的方案。这就与之前的指导思想产生了分歧。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也犹豫了。是啊,固然从战略上先打锦州万分正确,但是不得不考虑实际问题。林彪等人是前线指挥,直接面对着敌人和自己人,他们最了解实际的情况。
应该说此时的毛泽东动摇了,他也不确定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了。于是,他决定先让林彪先打长春一试。他同意了先打长春,强调打下长春将给尔后南下作战逐一攻克各大城市开辟道路,各大城市的攻克,将从长春战役取得经验。要求林彪精心组织长春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但毛泽东同时指出: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这说明了毛泽东此时正处于犹豫、纠结之中,长春值得一试,但打锦州的念头他也没丢。
接到命令后,趁着5月下旬长春守军的两个师出城,林彪出动一纵、六纵和十二纵两个师及五个独立师从东西南三面向长春进攻。东野意图首先围歼出城之敌,然后集中主力进攻市区。
郑洞国急令出城部队撤回、固守市区。由于城防坚固、解放军战斗组织不够周密,解放军伤亡两千多人而没有进展。林彪这才意识到长春守军的战斗力、防御工事比预估的要强得多。于是对于长春,东野的策略由猛攻改为久围。
在此期间,毛泽东坚定了打锦州的决心。他提醒东北野战军领导人:
在攻长春的3至4个月的时间里,必须同时完成下一步在承德、张家口、大同区域作战,或在冀东、锦州区域作战所必需的粮食、弹药、被服、新兵等项补给和道路运输准备工作。
在战争实践的验证和中央的引导下,林彪的目光再次转向北宁线。7月20日,东北局和东北野战军向中央报告,决定南下作战,出击北宁线。
南下作战,出击北宁线,这一战略方向是确定了。但是先打哪里,仍然是一个问题。林、罗、刘最初拟定的作战方案,是首先以奔袭手段,分别包围和歼灭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五城之敌。然后迅速向承德前进,夺取承德并准备打援。没有考虑打锦州。
但这样仍行不通,打锦州才是最佳选择。中央军委、毛泽东7月30日向林、罗、刘发电:
“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歼灭范汉杰集团,然后再向承德、张家口打傅作义。如果你们不打范汉杰先打傅作义,则卫立煌将以大力集中锦唐线,卫、范协力向西援傅,那时你们可能处于很困难地位,西面粮食极为困难,东面则是产粮区,此点你们必须充分考虑到。”
9月5日,中央又发电报说:
“你们秋季作战的重点应放在卫立煌、范汉杰系统,不要预先设想打了范汉杰几个师以后,就去打傅作义指挥的承德十三军。目前北宁线上诸敌互相孤立,均好歼击。你们可以在北宁线上展开大规模作战。在此线上作战,补给较便利。这又是中间突破的方法,使两翼敌人卫立煌,傅作义互相孤立。因此,你们主力不要轻易离开北宁线,要预先设想继续打锦州、山海关、唐山诸点.控制整个北宁路(除平津段)于我手,以利尔后向两翼机动。在杨成武部向绥远进击,杨得志、罗瑞卿、耿飚部威胁平张线的条件下,傅作义除已在唐山地区之五个师外,不可能有多的兵力向北宁线增援。你们主要对付的敌人,目前仍然是卫立煌。"
之后,林彪终于下定了打锦州的决心。至此,整个东北决战的发起点终于决定下来。
参考资料:赵勤轩《黑土狂飙:辽沈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