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6日,在孟良崮山上,张灵甫和他的74师被华野重重包围,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张灵甫于当日在孟良崮战役中阵亡,年仅44岁。张灵甫阵亡的消息传到了国军高层,蒋介石大为恼火,他严惩了汤恩伯,李天霞以及黄百韬在内的诸多将领,对这位学生的阵亡,蒋介石本人还是比较可惜的。
值得一提的是,张灵甫战死后,华野高层发话要厚葬张灵甫。要知道,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的74师让我军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华野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战后,粟裕给予了已经阵亡的张灵甫足够尊重,让人打造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厚葬了张灵甫。
厚葬张灵甫这件事,在当时的华野诸多士兵和将领都是不理解的,首先张灵甫的华野的死敌,曾经多次与华野交锋,是华野的苦主。其次,张灵甫的敌将,按理来说不需要如此高规格的厚葬,这难免会让许多士兵心理难以接受。
其实孟良崮战役前,张灵甫与华野交锋多次,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两淮和涟水战役,在涟水战役中,我军高级将领谢祥军不幸牺牲,如此看来,张灵甫还是华野的一大仇敌。
张灵甫之所以被厚葬,这与华野高层的高瞻远瞩得分不开的,他们要站在全局看问题,张灵甫的厚葬,其中有许多积极意义。
首先张灵甫作为一个军人,他已经战死沙场了,之前的旧账应该一笔勾销。出于对一个军人的尊重,自然不会去为难已经战死的张灵甫本人。不仅如此,张灵甫本人更是一员悍将,他作战勇猛,喜欢进攻,这点与粟裕将军类似。
华野与张灵甫本人在孟良崮地区展开决战,华野并非仅仅是为了找张灵甫报仇,而是从战局考虑,作出了围歼74师的决定。因此,张灵甫的死并非华野刻意去找他报仇,一位战死的将军,华野对其厚葬也是对他的一种尊重。
其次,张灵甫是对民族有功之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张灵甫虽然官职不高,是一名团长。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张灵甫的表现也不含糊,在战场上多次负伤,在对日作战中表现出了一名中国军人应有的气节。
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虽然一直在进攻解放区,但这个责任主要原因并非在他本人,他作为一名军人只能服从上级的命令。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在老蒋的命令下,充当内战的先锋战士,他也是老蒋利用的对象之一。
我军对待敌人一向是恩怨分明,对他们有利于民族的功劳表示欣赏,在抗日战争时期,张灵甫于祖国抗日大业是有贡献的,就冲这一点来看,张灵甫死后也理应得到厚葬。
第三,我军有着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战死的敌将,我军是不会让他们抛尸野外,华野的陈司令和粟司令都是宽宏大量之人,我军这支队伍是有着人道主义精神。
其实在张灵甫前,国军有许多高级将领在阵亡后,华野都对其好生安葬了,如戴之奇等人,还有后来的黄百韬等,都是华野下令安葬的。
华野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体现了军队的大度和文明,这种做法有利于宣传军队,让已经投降的敌方士兵重新认识这支人民的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在孟良崮战役中,我军俘虏了74师上万人,这些人战斗素质高,如果全部加入华野,这将对华野部队的战斗力带来非常大的提升。
张灵甫被华野厚葬,有利于感化他手下的士兵们,因为早在张灵甫统领74师的时候,治军较为严谨的他获得手下士兵的肯定,在军队中也有一定的威望。
华野将74师的长官厚葬,既能展现出军队的风度,又能感化那些被俘的下级军官,宣传军队的好政策,让他们加入华野,让军队发展壮大。
纵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