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组稿:满族格格
深藏在纽襻里的母爱
文/马福春
白底蓝花家织布包裹里,包着一件母亲亲手缝制的小棉袄。看到它,我就想起了母亲的爱。
在我年少时,因为布票有限,家里就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新买来的布料先给大孩子做衣服,他们换下来的旧衣服母亲再拾掇拾掇给我们穿。大传小,一件衣服传到最后补丁摞补丁。看着哥哥姐姐美滋滋地穿上新衣服,我眼里馋,心里生气,便和母亲闹脾气,说她不公平、偏心。
母亲说:“他们长大了,在人家面前要穿得体面点。手心手背都是肉,等过年的时候,妈也给你做件新衣服,穿戴新鲜地去守岁。”为了兑现她的承诺,母亲托人“走后门”在粮站买来几条残破面袋子。拿回家后,她将面袋子翻了个个儿,用小笤帚轻轻地扫下粘在上面的面粉,又小心翼翼地捧进我家的面瓢里。面袋子打扫干净后,母亲将它拆成片,用搓衣板反复洗了很多遍。洗净晾干的面袋布被母亲放进沸腾的大铁锅里,翻滚的水散发出一股浓烈的染料煮布气味,直刺鼻孔。母亲顾不得这些,她手上的竹竿不停地搅动大铁锅里的面袋布,让它染得更均匀些,不致染花。母亲将一片片白色面袋布染成了藏蓝色,她的两只手也染成了蓝色。
石笔在“崭新”的藏蓝布上划下了白道道,锋利的剪刀裁剪出棉袄的前襟、后片、领子和袖子。一层层棉花絮到了布片上,炕桌桌面压到了棉花上,手戴顶针的母亲夜以继日忙碌着。
夜深人静,我熟睡一觉醒来,揉揉惺忪睡眼,看到墙上映射出母亲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不知疲倦的母亲忙着给我们做棉衣。千针万线,针脚细密,纯手工缝制。我手托下颚,目不转睛地盯住母亲的手,心里期盼母亲缝完最后那一针、咬断线头的那一刻。“来,试试,看看合身不?”听到母亲这句话,我迅速地钻出被窝,欣喜地站到母亲身边,急忙将两只胳膊伸进棉袄袖中,依着母亲的口令左转右转。母亲上下左右认真地看了一遍,这才满意地对我说:“挺合身。快脱下来吧,等妈把纽襻缝上再穿。”
我问母亲:“为啥棉袄上非要缝纽襻,而不用纽扣呢?”母亲笑着说:“缝纽襻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缝上纽襻以后,棉袄会显得美观,更主要的是纽襻比纽扣系得更严实,避免冷风朝棉袄里面钻。”实际上还有一点母亲没有明说,她不辞辛苦地做纽襻,是为了用精美的纽襻来点缀面袋布缝制的新棉袄,使我不至于在其他小孩子面前难堪、丢人。
缝纽襻就如同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样,是整个新棉袄缝制的关键一步,是个细致的手工活。那年代没有现成的布绳结纽襻,母亲只能先将布裁成若干布条,再将那些布条缝成蚯蚓一样的圆柱形布绳。布绳做好后,母亲就开始编织纽襻了。那根细长的布绳在母亲灵巧的手上上下翻飞,引进穿出。一个个精灵般的拴布疙瘩,一个个祥云状的纽襻、琵琶状的纽襻、蝴蝶状的纽襻在母亲手中活灵活现地诞生了。
缝在姐姐小红花棉袄上的纽襻鲜艳灵动,像棉袄上落了一对对翩翩起舞的红蝴蝶。我棉袄上的一对对纽襻简捷质朴,似一件件华美的手工艺术品。
我穿着新棉袄,向小伙伴炫耀棉袄上精美的纽襻。母亲看到我高兴的样子,一把搂住我,背过脸偷偷地抹了一把眼泪。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穿着母亲用旧面袋布缝制的新棉袄过春节,我感觉心里甜美,周身温暖。
为了铭记母亲的恩情,我保存下这件纽襻小棉袄。衣襟上那一对对小巧玲珑,精致美观的纽襻,凝聚着母亲的辛劳,深藏着母亲的一片舔犊之爱。
作者简介
马福春辽宁锦州市义县人,笔名闾凌宜人。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地名》《刊授党校》《新农业》《参花》《本溪日报》《辽宁职工报》及《中国作家网》《辽宁作家网》等发表作品若干。短篇小说《高家大哥的故事》获《盛京文学网》冬季赛小说奖。
修辞的背后
文/李晓
一、花边
小时候,妈妈要给我做一条连衣裙。裁剪完毕,剩了一些布条,舍不得扔,就在袖口和衣襟上压了几个褶皱,成了花边。新裙子非常好看,特别是那几处花边,没人知道那是剩下的废料,都当成了刻意的装饰。没有花边的裙子也好看,但有了花边就不一样了。花边不能多,太多了就是累赘。后来,我每次写文字,都要小心点缀几处花边,不知道是否有人看懂。二、春联
朋友的女儿在外地读书,春节回来给老爸写了一幅春联,也出了一道难题,字是小篆体,要父亲猜。朋友看了又看,满心喜欢,却猜不出。女儿走了,老爸还没猜出来。他也不急,每天都看看。网络发达,用一下小伎俩就会完美作弊,但他没有。最终,他还是自己解开了谜题。对联是:鼠为生肖首,春乃随时先,横批:大吉祥。女儿用小篆体,跟父亲玩了一次修辞。这些年父亲就一个乐趣,慢慢地看女儿长大,变成他这辈子最好的一幅作品。或许女儿很快就忘了这件小事,但在父亲心里却是一件大事体。三、印章
朋友送我一本书,同款的书送了很多人,到我这里也说不上是第几本了。打开书,一个印章吸引了我。印章很小,是繁体字,在洁白的纸张一角安然躺下。多少年后,这本书会旧,但印章一定还在。读书人是有洁癖的,他不愿意在书上涂涂画画,也不能容忍别人在他的书上画来画去。多少年后我老了,打开书看看这枚印章,它也是我生命里的一段修辞。那红红的一方印痕,会不会像一朵梅花开在料峭的冬天,它会不会带我回到那些尘封已久的旧时光?四、腊八粥
东北山城,穷乡僻壤。到了冬天,大雪纷飞,冷得呼吸困难。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片,是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碗下压着一行小字:余生回首,愿有粥可温。这碗下的字条又何尝不是生活的一次修辞。突然就不冷了,文字是有情绪的,简简单单就暖便全身。五、山川风月
日本给中国灾区捐物,同时还捐来了一片片羽毛般的雅韵: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雅言也是修辞,实在是大善大美。前些时看记录片,讲的是京都的文房四宝,其中有日本的樱花、书法和造纸过程。文化是一种胸怀,像絮絮叨叨的母亲,多半是无用的,但却是最真诚的。无独有偶,大学的室友发来视频,叫《万物归一》。看过后才懂原来我们一直处境不同,但享受一样的风月同天,共同盼望大地春回。不知如何回复日本友人的雅言雅韵,借一句最直白的话表达心意吧,就是:点水之恩,涌泉相报。修辞更是修心。作者简介
李晓辽宁锦州市义县人。教师,爱烹调,喜欢读书和有味道的生活。
隆冬渐远,春花欲放
文/房永新
小区封禁以来,公务人员日夜在门口辛苦保守,邻居们服从国家号召,坚持待在家里,以守为攻,与新冠肺炎病毒鏖战。只有小区里的几只野猫依然遵照自己内心的节奏,似乎不曾感觉这个冬天有多么的漫长。小区里这几只野猫,杂色的居多。晴天时,它们相约来到仓房的顶部嬉戏,或者跃到高高的围墙上,安静而凛然地潜伏着,演练捕捉老鼠的功夫。而几乎每个夜晚它们都会出来,蜷缩于停泊在垃圾堆附近的汽车下面,待行人走远后,便悄悄接近垃圾堆,从中探寻食物。我也经常将剩菜投放在垃圾堆的附近,为的是避免被新的垃圾覆盖,便于野猫优先发现。盛装食物的塑料袋也敞开着,怕它们撕扯不开。我常常联想起小说《野猫湖》中的无辜的野猫被坏人射杀的情景,祈祷它们每顿都有吃的,小心防备坏人的阴谋,安安全全地度过冬天。根据野猫经常活动的区域进行初步推断,它们的家可能就安在小区废弃的锅炉房内,那里安全一些,还可以遮风挡雨。本来应该在热炕头抻懒腰,睡懒觉,或在温暖的房屋里衔着自己的宝贝儿凌空漫步,而现实却使它们的心彻底凉了,被狠心的主人们遗弃,再也找不到家,可能也不允许回家了。大家抱团取暖,数数星星,看看月亮,免得孤单。实在没有果腹的老鼠可抓(一是老鼠过于狡猾,二是鼠药被广泛投放),无奈,不得不依赖人们的施舍或从垃圾堆里翻找残食度日。野猫叫声亲和,步履轻盈,毛发顺滑,好像从来不会抱怨似的,勇敢而顽强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曾经在街边烧烤店门前遇见一只野猫,温顺地陪伴着忙碌的店主。而小区里的这几只野猫进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于食物不奢求精美,“珍珠翡翠白玉汤”足矣。遗憾的是,我不能做到天天坚持给它们留一口白玉汤,只能在心中暗自挂牵。一天傍晚,等我的野猫仅来了一只。我投给它食物,它迅速将食物叼走了。不像是饿蒙了,莫非家里其他猫怀孕或生病或有幼崽出生了?锅炉房的门是紧锁着的,它需要从高处的碎玻璃窗处跳入家里。我没去跟踪它。第二天傍晚,又没有遇见它们。或许它们来得巧,恰好在垃圾堆里寻到了可供全家食用的晚餐。哎,只要没有误食坏人投的毒饵就好。几天后,它们在原地等我,见我,都欲扑过来亲热,又恐我是坏人伪装的,跟我保持着安全的距离。它们以及它们的上辈并非天生就是野猫。上辈无情地被主人抛弃,已经够委屈了。这辈更可怜,想对昨天萌生一丝眷恋都没有足够的理由支撑。没有流浪动物收容所容身,也没有好心人抱养。继续流浪。流浪。流浪是它们的自由,也是它们的宿命。流浪着的野猫不小心闯入我的空间,逐渐熟悉我的生活片段。它们以无畏无惧的姿态构筑自己的世界(玩耍、晒阳、觅食、谈恋爱,以及复习巩固捕捉老鼠功法等等,哪有工夫理会和记恨坏人?)。它们的生活比我的生活还要丰富、斑斓。它们内心安静、纯净,不见得比我更孤单。我们的相遇对于彼此都是良缘。野猫日夜流浪,有食则安,无食亦不恼,似乎是在告诉我需要放下什么,舍弃什么。隆冬渐远,春花欲放,野猫家族与我又将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众志成城,如愿打赢“新冠”阻击战。小区的卡点也将被解除,出门无需再佩戴口罩,看望看望远方的亲人朋友,带着惊喜去找寻久违的美丽的原野……作者简介
房永新辽宁锦州市义县人。在《野草》《短篇小说》《中国铁路文艺》《岁月》等刊有小说。
泰山,我来了
文/桑羽
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爬上泰山。泰山距离辽宁,只是一夜火车的行程,可我未出过远门,爬泰山,只是我心里爱着的一个梦。我永远记下了这个日子:年4月21日。这一天,我们一行四人,终于登上了开往泰山的火车。一路上,我听见自己的心,雀跃得像个乱撞的小鹿,兴奋得像个欢唱的鸟儿。泰山什么样呢?我在心里想着想着,就像要去见的,是一个分别久了的恋人。朝阳喊醒了我们,泰山一下子就站在眼前。抬头望去,他高大巍峨,气宇轩昂,人潮涌动。泰山,我来了!张开双臂,闭上眼睛,紧紧地与他拥抱,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他的高大挺拔。睁开眼,我看到,近处远处,所有的人,都在接受泰山的拥抱,响起无数欢呼声。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他宽阔博大的胸怀。山东省,简称鲁,是孔子的故乡。几千年前的孔子,想必数次登过泰山。自红门进泰山不久,便见着一座跨道石坊,左侧环抱着紫槐,顶端正中间,赫然书写着“孔子登临处”。我看到粉紫粉紫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开放了带露水的蓓蕾,正伏在石坊上默默谛听着。早生的白蝴蝶,翩跹着双翅,急急赶来,栖落在槐花身侧,也默默谛听着。一队着装整齐的小学生,由老师带队,也停在石坊前,默默谛听着。远来的我们,忍不住驻足,也侧耳凝神,想听个清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槐花抖落了露水,白蝴蝶展开翅膀,小学生沿山路而上。回过神来,再一次细心铭记,孔子曾在此停留过的地方,我仿佛看到了他的弟子们也一路跟随,在此又听他讲着这么些话。路旁有一石碑,醒目地镌刻着“登高必自”。登高必自,这,想必也是孔子说过的,有心的弟子记下来,更有人转载它,甚至后人觉得登泰山时,更需要这句鼓励,便把它镌刻于石,提醒世人。向上走着,经过斗母宫,有一处墙壁凿出来的凹台,置两个果盘,盛着西红柿和苹果。没人叫卖,也没人守护。颖极想尝尝那鲜嫩的柿子,便从包里取出来一个大苹果,去换了果盘里的一个柿子。颖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时候,我又想到了泰山,他那宽广的胸怀,是不是默默地感染着每一个被拥抱的我们?走到经石峪,比较宽阔的松林里,背包的沉重,让我们停下脚步,把吃的东西放到肚子里,爬山会更省力吧。我们打开背包,嗬!谁带的吃的东西都不少。远道而来的我们,忽略了一件事,爬山应该轻装啊!真傻!山路两侧卖什么的都有,东西价格也便宜。真傻!我们四人互相取笑着,而那种愉悦的心情,把我们带回了童年的天堂。所有吃剩下的垃圾,我们收好,放在自带的空袋子里。泰山的经石峪,绿的葱郁,美的干净!拍照吧!让我们和泰山合个影,泰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的恋人。经过壶天阁,绕过回马岭,向中天门攀登。两侧山色一片新绿,那种初绽的绿意,时时近在俯仰之间。深深地呼吸吧!我们体内的山河,更需要翠绿的颜色。不知名的花,蓝紫的,粉红的,鹅黄的,错落在两侧的谷隙。我多渴望,那里有一路山泉,滋润着绿叶与花香。那儿应该有吧!你看,那谷里的石头泛着清冽的白光,不是溪水冲洗的又是什么?辉指点着,让我远远望去。真的,一股细瘦的泉水,匍匐在山石缝隙,掩人耳目地流淌。也许它不想声张,怕遭到人的劫掠吧。只让谷石知道,只让山花知道,只让绿树知道。什么时候走过的快活三里记不得了,遥手指认的云步桥也一闪而过,我们四个面面相觑,体力还可以嘛!是谁唱起了歌?一个陌生的少年,边唱着边快速地从我们身边走过。我用目光追着那身影那歌声好远。“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蓦地念起这句话,再抬眼去寻找曾遇到的小学生们,已看不着踪影,想必他们已在我们前面很远了。泰山给了他们强健的体魄,乐观的情绪,跋涉的体验,爬过泰山的孩子们,在人生的路上,我相信,他们会走得自信且从容。越过五大夫松,便是十八盘了。那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更是泰山最值得一走的过程。我们四人相互扶持着,站在十八盘脚下,仰望南天门。那陡然直立在上的南天门,可是玉皇大帝俯瞰人间的地方?那让人心惊的众多台阶之上的南天门,可是如来佛祖福泽众生的地方?那里真是太高了,如何引颈遥望也望不到啊!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虽心生胆怯,但我们还是迈出了脚步。此时,我们的包包里,只剩下小半瓶水和一捆虔诚的香束。我们的手里,都紧握着一根登山杖。有人会问,一根木头棍有什么用?如果你爬过泰山,你就会知道,登山杖的支撑有多么重要。十八盘有多个台阶,我们要走到南天门,没有力量支撑和精神支撑,哪行呢!我们一步一个台阶,只往前走着。当我抬头看时,路越来越远,步子越来越沉。我们四个,两两一组,相互扶持着,尽量不抬头了,只顾低头走脚下的路。稍作休整时,我们只看旁边的山色和走过去的路。两侧青山,延绵起伏,默默无言,望不尽的绿色,向着远方。远方有多远?那绿色先于人类不知多少年来到了山上,恐怕人类消失了,那绿色还在。再回头望下去,我们好不惊喜!我们已走过了那么多难走的台阶,连泰山都跟着我们笑了。倒着走会不会很好?莹试探着。侧着走能不能行?莹又试探着。那这样呢?精灵的莹又试着走之字形。这样走省劲儿啊!莹公布了她的研究成果,她和颖走起了之字形。有点迷糊呢!我和辉拉着手,试了一会儿,还是坚持侧着走。你拉我一下,我拉你一下,手和手不曾松开,心和心靠近。时间不知道怎么走过去的,我们已经站在南天门了。“天街小雨润如酥,遥看草色近却无。”我多么喜欢韩愈的这句子!而如今,我站在泰山的“天街”上了。天街上的店铺很多,卖东西的,租大衣的,买吃的,在逛的,人来人往。这不是天上的街市又是什么呢?可我宁愿这里,没有市井的喧嚣,我宁愿在这里的人,都似神仙而不食人间烟火。我们只依着那不甚真实、却又真实存在的仙廊,望一望邈远的云汉,吹一吹洞箫。天街上的确住着神仙,我们闻到了香火味儿,那是碧霞祠。祠外有一帧简介,我们忙近前去读。碧霞祠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改名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殿内正中是碧霞元君贴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碧霞祠的历史看来年代很久远了,那么,碧霞元君是怎么样的神仙呢?哦,看了介绍,我才稍了解这神仙的来历。传说她是东岳大帝之女,在泰山修道成仙。又受玉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在过去的封建时代,只有帝王大臣才能进正殿朝拜,普通百姓只能在偏殿求祷。到了年,这座古祠才正式开放。我们四人,原是无神论者,到了泰山,我们也入乡随俗吧!恭敬地呈上香束,双手合十,面对慈蔼的神仙,祈祷着未来的愿望。如果真的有神仙的话,我愿意她保佑泰山,永远这么青绿、永远挺拔地立于天地之间。再往上走吗?当然。我们很快就看到了唐摩崖。当我看到那些刻在石头上的方块字,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不由得涌起一种生而为人的自豪感!那些字,不只是一些字啊!那些字的背后,有多少人,有多少故事,有多少浓烈的情感呢?还好,那些浓烈的情感不会化为轻烟被山风捎走,也不会寂寞地隐没在黑夜的星空里。那些情感,浓缩在那些字里,被镌刻在泰山石上,和泰山石一起走到了久远的现在,还会走到更久远的未来。“天日苍茫”,“呼吸宇宙”,“青壁丹崖”,“置身霄汉”,多么好的字啊!我真想用手去摸摸它们。这时,我才猛醒,泰山有多巍峨,我有多么渺小!作者简介
桑羽辽宁锦州市义县人,现居阜新市。闲时喜欢读书,偶尔涂鸦。
本期由南极光总社供稿
总编审:荷韵听雨
《南极光文学社》栏目
《总裁点诗》:展示艺术感比较成熟的作品。
《新人天地》:展示文学爱好者比较成功的作品。
《名家有约》:展示本平台与一些名家的约稿。
《区域写作》:展示某些区域比较有地方特色的群体作品,欢迎荐稿。
《五人诗选》:展示南极光作者比较有底蕴、有代表性的作品。
《签约作者》:展示本平台签约作者的实力作品。申请条件:限本平台推介作品,一周内,连续五次阅读量都达,留言量50条以上,受文人欢迎程度高的作者,可以向主编申请签约作者。签约作者监管规则:每月按时交2组以上平台作业,并且每月要完成《平台专刊》写作(专刊由宁昌悦总裁出题),连续两次没按时完成任务者,本平台将解除其签约作者身份。
《诗骨行动》:重磅展示真正具有诗人风骨的作品。
温馨提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