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崇义引领乡村振兴村民水上漂的日子

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http://www.bdfyy999.com/

极目新闻记者余渊

两艘小船浮于水面,靠铁锚固定在岸基,棚屋就搭建在上面。

回忆起10年前那段漂在水上的日子,冯云海感慨万千。

如今,64岁的他早已不再头枕波涛,他和其他百余户“水上漂”人员一起,搬进了位于赣州市崇义县梦想家园社区的崭新安置房,并受聘在一家康养中心做门卫,有了新工作和新生活。

6月28日下午,“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媒体采访团走进崇义县梦想家园社区,真切感受到了十年变革发展,为村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上岸”后迎来美好新生活

上世纪50年代,国家筹建上犹水电站,水库淹没区涉及该县13个乡镇,人成为“双渡”“水上漂”人员。这两类人员成为困扰该县多年的特殊困难群体。

水上漂年代

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该镇“双渡”“水上漂”库区村民得到安置,冯云海便是其中之一。

回想起“水上漂”的生活,冯云海说,他家几代人生在库区、长在库区,出门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平日里,无论是生病看医生,还是送孩子上学,都要划船近一个小时才能去到镇上。即便是邻居串门,也必须划船完成,非常不方便。如今,靠着竹排出行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现在镇上通了路、架了桥,我们去县城只需要十多分钟。”

水月大道建前

水月大道建后

十年间,冯云海一家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冯云海介绍,当年他们“上岸”时,政府补贴了4万多元,一家人顺利搬进了90平方米的安置房。除了房补以外,当年政府还给他发放了交通补贴、产业补贴等多种补贴金。更加重要的是,在他结束了20多年打渔为生的日子后,政府给他提供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我先是当了两年的湿地护林员,后来又在一家康养中心做门卫,一直工作至今。”冯云海介绍,当年一家人依靠打渔为生,一年最多只有5万到6万元收入。如今,他在外做门卫,老伴在家种菜,一年下来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

当地已建成14个集中安置小区

和冯云海一样,原过埠镇长湾村村民冯祖明,也早已不再头枕波涛,搬进了新家园。

“一船一筏一人家曾经头枕波涛盼安居;给钱给地给政策今朝苏区振兴促梦圆。”这是冯祖明通过梦想家园新居门上对联表达的感恩之情。之后,他受聘在社区理事会做管理工作,有了新工作和新生活。

长庆村小梅坑组村民杨官发,也曾是“水上漂”一族,自年起,就在阳明湖跟随父辈打鱼为生,住的是水棚,年上岸结束了“水上漂”生涯。今年6月,赣州小漓江开业运营,拥有船只驾驶技能的他成为了一名正式船员,预计月收入可达元。

杨官发说,七八年前他为响应号召上岸,没想到如今又回到水上。以前他是渔民,现在则变成船员,虽然都与水打交道,如今的待遇比以前好多了,还能为广大游客服务,积极推介自己的家乡,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

“现在社区内健身广场、文化广场、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同时镇里招商引资建起了工业园,村民务工生活方便得很。”梦想家园社区干部李春连说,现如今,名搬迁户成为梦想家园社区主人。

崇义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承俊介绍,该县已建成了14个集中安置小区,“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实现了动态清零,村民有生活有工作,真正实现了搬得出、住得稳、能发展、可致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