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5位气象战士,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那段

雄赳赳,气昂昂, ……

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 将士,

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

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

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

赢得了 的伟大胜利。

提要:在气象部门,也有这样的英雄,有人踏上过战火燃烧的土地,有人在背后默默为战斗观云测天,又在和平年代继续奋斗于气象一线。今天,让我们回溯那段历史,致敬英雄,致敬最可爱的人!

千万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

响应国家号召

义无反顾投入到这场伟大的战争中

气象故事亦分外动人

多争取节省一秒,为前方战场多赢得一秒

抗美援朝指挥部/席芷卿

席芷卿于年出生在山东荣成市,年在辽宁大连参军入伍,随后分配到东北军区旅大军事气象台从事填图工作。

年,鸭绿江大桥被炸毁。

前沿战争指挥部急需战场气象预报,紧急号召具有8年以上学习经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参军到气象干校进行专业化培训。

年,席芷卿正在大连学习生活。年,她以学生身份在旅大警备司令部报名参军,随后被东北军区旅大军事部接收,经过一个月统一专业气象培训,被分配到东北军区旅大军事气象台,经历六个月见习期后独立胜任岗位,为抗美援朝指挥部做气象保障工作。

当时东北军区旅大军事气象台共设立7个小组,分别为观测组、通讯组(报务组)、机要组、填图组、预报组、警卫班和行政组。每个预报员和填图员都有自己的编号,预报员从1号开始,填图员从号开始,17岁的席芷卿是号填图员。

年1月5日,与席芷卿一起在大连中山团市委报名参军的同志合影(第二排右一为席芷卿)

席芷卿供图

年3月8日,三八节旅大军事部全体女同志合影(第一排右一为席芷卿)

席芷卿供图

填图组的任务是将传递回来的气象要素手工填写在天气图上,每6小时就要填写一张欧亚天气图。普通气象要素用蓝笔,灾害性天气要素用红笔。

填图员为了高效、快速完成填图工作,都练就了一身“特殊本领”。席芷卿把两种颜色的铅笔捆在一只手上,可以做到快速转换。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觉得如果在自己手中节省一秒钟,天气预报提早一秒,就会为前方战场多赢得一秒钟。

年8月14日,席芷卿接受丹东市气象局工作人员采访照片。

于晓慧供图

百里挑一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 司令部机要处/陈志荣

陈志荣,年6月出生,河南新蔡人。年3月在大连市气象台加入中国共产党。年2月成为中国人民 战士入朝作战,在中国人民 司令部机要处,担任译电员。

年,陈志荣初中毕业,被中央军委青年机要干部学校录取。

同年8月,他从河南信阳坐火车去长春,正式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4个月后, 到学校挑选学员参加抗美援朝,学员积极响应,甚至有个别学员写下血书要求参加 。最终从五六百人中只挑了4个人,陈志荣是其中一员。

年底,陈志荣参军照片。

陈志荣供图

年春节刚过,4名学员坐火车从长春出发开赴朝鲜。他们先到达安东(现丹东市),彼时安东车站已被美国飞机轰炸,但车站还能正常运转,沿江部分房屋也被炸毁。

入朝以后,陈志荣一直在中国人民 司令部工作。

当时中国人民 司令部是 最高指挥机关和领导机关,位于朝鲜会仓郡的一个由废弃矿洞改造的山洞中。山洞分工作区和生活区两部分,冬天还好过些,但春夏秋季节洞里天天漏水,不少同志都患上了风湿病、关节炎、湿疹等。

年3月,七九三部第二中队七区队全体同志合影(三排左六是陈志荣)

陈志荣供图

陈志荣担任志司机要处炮兵组机要员,负责对 炮兵的电报部署及译电工作。

一场战斗结束,战况相继反馈给志司后,机要员就忙碌起来,要与报务员一同将战况及时发给北京、报给党中央。战争紧张时,一天一个战况发往北京。

年,陈志荣与采访者

辽宁省气象局

恶劣天气时第一个往外冲

新义州后方口岸机场指挥所/赖文发

赖文发,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年入伍,先后在华南军区第七团、第五团任战士、空军第七航校、中南军区司令部气象训练队任学员,年4月在空军十师气象台任测报员,年7月至年5月在中国人民 新义州机场任测报员。

年初,22岁的赖文发已成为一名优秀气象测报员,自愿申请赶赴朝鲜,在朝鲜中国人民 新义州后方口岸机场指挥所履行气象保障工作,一干就是3年。

上世纪50年代,气象观测采用的是人工观测与人工发报,而且当时的观测仪器很有限。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赖文发身兼数职,设备坏了他来修,人员不足他来补。

恶劣天气下,他更是第一个往外冲。

20岁出头的小伙子硬是变成了又黑又瘦的“小老头”,年纪轻轻的他就是在那时患上了风湿病、颈椎病。由于积极学习、工作表现突出,年9月,赖文发加入了共青团;同年,晋升为正班级。入团后的他更加有干劲儿,作为观测组组长,他和大家一起订立工作制度,研究技术方法,带领大家出色完成任务,并很快掌握了较复杂的传递气象情报方法。

优秀的表现,让他在年3月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军直属队团内通报表扬。

年10月,赖文发在辽宁朝阳家中。

冯雪菲供图

美军入侵那一夜:

气象信息保障我部飞机安全返航

丹东浪头站气象台/冷玉奇

冷玉奇,男,年12月生人,籍贯辽宁义县。年12月,他被分配到黑龙江哈尔滨南岗气象台从事气象观测工作。年10月,组建抗美援朝部队时,冷玉奇被编入空三师第九团气象台。

年12月9日,冷玉奇(右一)在北京军委干部训练处预报队培训班培训时照片。

冷玉奇供图

年9月,19岁的冷玉奇随部队到达丹东浪头站气象台从事气象观测工作,与战斗英雄王海、赵宝桐都是一个部队,部队主要任务是保护清川江以北区域安全,为前线提供有力后方支援。

当时,经常有美国飞机在丹东上空进行轰炸,地面部队随时都要起飞拦截,地面气象保障工作尤为重要。

当年11月,美国飞机深夜入侵丹东上空。警报拉响后,所有人员都须按要求进入防空洞躲避,听到警报的冷玉奇也想撤入防空洞,但身为当班观测员,考虑到指挥部随时可能来电话询问天气情况,他毅然选择了坚守。

——“两小时内天气情况如何?”

——“两小时内,50公里没有云,静风,风速不超过两米”“两小时内,50公里没有云,静风,风速不超过两米”。

——“你确定吗?”

——“我确定。”

——“你叫什么名字,是当值预报员吗?”

——“我叫冷玉奇,我是当值观测员。”

简短的通话就此挂断。随后,指挥部派飞机起飞拦截,子弹划破长空,很是耀眼,尽管战果不详,但我部飞机安全返航。

年,冷玉奇(右一)在北京军委干部训练处预报队培训班与同学合影。

冷玉奇供图

弃笔从戎每分钟数码

辽东军区安东气象台/徐乃安

徐乃安,男,汉族,中共党员,年2月出生于辽宁安东(丹东),年参军,前往东北军区气象处长春训练大队学习通信专业,年任辽东军区安东气象台报务员、通信组长,年任沈阳民航(东塔机场)气象台通信组长。

年,在战火纷飞的鸭绿江畔,16岁的徐乃安响应“放下笔杆,拿起枪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弃笔从戎,从此开启了与气象结缘的近70年人生。当年7月,徐乃安报名参军,踏上了开往长春的火车。

在东北军区气象处长春训练大队,名学员被分为3个中队,三中队约40人,一半学习机要,一半学习通讯。

徐乃安就是通讯班的一员。年初,在为期9个月的学习后,徐乃安来到丹东。

彼时,气象资料属于机密,需要机要员将通讯员收到气象电码进行翻译后,再填在天气图上,工序复杂。徐乃安介绍,信号有时受天气等各种因素干扰而难以辨认,通讯员抄报、收报十分困难,每分钟至数码的速度,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每班次要坚持3小时。

长期的紧张工作,让他能够在紧急避险后坦然地打开收报机收报,也能自然地拂去被炮弹震下来的尘土继续吃饭,并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年7月,徐乃安在沈阳市气象局讲述抗美援朝往事。

张郁供图

记者10月23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气象部门共位同志获“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气象部门人获“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气象部门获得纪念章的同志归国后,分别就职于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及各市(州)气象局等。

70年过去,硝烟散去

纵然岁月改变山河,冲淡记忆

但那些为祖国和人民而战的优秀儿女

将永载史册

从年至年9月

已经有7批位在韩 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弟妹等来了兄长,孩子等来了父亲

祖国盼回了她的英雄儿女

礼兵护送、战机护航、“过水门”……

祖国不吝以最尊崇的方式迎接他们

我们安享着的今天

恰是他们所奋斗、追求的明天

所有的纪念,

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的战旗方队

CCTV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