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日本投降后,东北成为国共两军争夺的焦点。11万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从各地向东北进发。却被随后紧追而来的国民党精锐部队逼得步步后退。而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林帅把11万部队变成了百万大军,从而逆转战局,林帅是怎么完成逆转的呢?
在这场战役中,是什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今天带大家来揭开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年9月15日,深知东北重要性的党中央立即组织中央政治局彻夜开会。
最终决定了一个重要决策,舍弃南方的所有根据地,全力进军东北。会议决定抽调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央军委和候补委员,分别率领2万干部和10万部队开赴东北。
随着一声令下,11万人民解放军立刻从各个解放区整装向东北进发。在这段时间内,国共双方分别任命的各自东北战场的军事主帅。蒋介石点了自己的爱将杜聿明,中央则任命的林彪。
接到中央任命,林彪几经辗转,风尘仆仆的赶赴沈阳。然后几乎与此同时,他的校友杜聿明正在 代理司令巴贝中将的陪同下,站在美国军舰的甲板上,分析渤海中的一个登陆点。
因为那里已经被人民解放军占领,他们无法从这里登陆。随后,杜聿明紧急飞往重庆,将此事汇报给蒋介石。蒋介石听后很是愤怒,当即下令进攻上海关。
年11月14日,刚刚解放不到三个月的东北大地再一次卷入战火。杜聿明率领6万全部美式装备的军队杀出山海关。将我方衣衫单薄,弹药不足的人民解放军逼得步步后退。
他们占领了兴城、锦西、葫芦岛三个重要地点,然后又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进攻锦州,占领了山海关。战场上占了上风的杜聿明向蒋介石扬言再给他派遣十个军,他保证能拿下整个东北。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林彪此时竟提出了忍、等、狠三个方针,并且主动放弃了东北许多城市。这一举动导致蒋介石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命令杜聿明向了哈尔滨挺进,先后占领了锦州、沈阳、长春。导致战线越拉越长,兵力也越来越分散。
此时,蒋介石暴露的不仅是战略上的弱点,当东北人民解放军做调整时,国民党军队却在大肆贪污受贿,私营敲诈,无恶不作。这一切蒋介石浑然不知,随着杜聿明军队的弱点越来越明显,时机已然成熟,林彪下令开始狠狠的还击。
年2月,林彪率领东北军队在辽宁秀水河子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军第89师1部,有力的打击了蒋介石的嚣张气焰。
随后,中央的反击一发不可收拾,当战火持续到第三年时,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年,东北野战军由最开始的11万人发展到了多万,战士们的装备得到改善,牢牢的掌握了东北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
蒋介石对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极为不满,解除了他的职务。命令陈思成前往东北,负责指挥军队。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中央会下如此大的决心实行战略决战。
蒋介石从夺取大城市和交通线的大战略出发,他根本舍不得放弃东北战场。早在当年三月,驻华美军顾问巴大维就向蒋介石提出继续驻守被孤立的其他城市根本无益。
国民党军队应该撤出东北,而蒋介石对此十分诧异,声称没有任何情势能让他去考虑这样一个计划。他将继续守住长春、沈阳、锦州,以此来象征他的军事力量所在。
然而,当时的东北国民党军队虽然还有五十多万人。但被分割在三个互不相连的城市,已经陷入孤立的境地,并且长春和沈阳的铁路线被切断后,增援的粮食弹药紧靠空军来补给,根本不能长期维持。
到了8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国防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总长顾祝同等人极力发言,最后会议决定先集中兵力保辽东、热河。
蒋介石为了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所在,不惜几十万大军固守孤城。而这一次错误的战略方针,也为解放区后来的关门打狗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央当即抓住了这个机会,因为中央也知道,如果被困在东北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在这时撤出关内,或者撤退到南线,与第5军、第18军等精锐部队汇合的话,为大大增加解放军在华北、华东两个战区了压力。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內。我军把目光定在了锦州,锦州市是北的门户,如果能一举攻下这里,就可以将国民党五50万军队关在东北地区里逐一歼灭。
而另一边的林彪也在思考,他把目光投向了于锦州济紧邻的城市长春,长春的国民党守军有10万,现在正孤立无援。距离北满根据地很近,如果先攻下这里,可以很方便的集中我方兵力,便于增援。最后,经过反复商议,中央决定攻打锦州。
随后,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林彪、罗荣恒等人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为了迷惑国民党军队,东野部长以长春外4个师的兵力。大张旗鼓的向沈阳进军,而林彪手下的百万大军则悄悄的赶赴辽西。
到了九月底,当东北野战军出现在锦州城外时。国民党指挥部和锦州守军吓了一跳,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野战军会以千里南下作战。此时的蒋介石如梦初醒。战场形势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9月24日,济南失守,蒋介石命令卫立煌赶忙飞往南京,在商讨挽救东北占据的会议上。蒋介石想让沈阳出兵增援锦州,并命令卫立煌将沈阳主力组成西进兵团,出辽西援助锦州。
同时,在葫芦岛、锦西组织东进兵团对锦州解放军形成合围之势,帮助锦州解困。10月1日上午9点,解放军对锦州旁边的义县发起进攻。密集的炮弹打成一片火海,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
东野部队攻下义县,歼灭国民党军两万多人,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得知东野军队攻下义县后,蒋介石深感震惊。第二天,他直飞沈阳,亲自沽鼓舞所有守军,希望他们能发扬过去的战斗精神。
与关内的军队配合,赢得最后的胜利。随后林彪也南下锦州,但突然的一个电报让他无比担心。电报里说,蒋介石调用海陆空三军,在葫芦岛组成了11个师的东进兵团,由海空军配合,在锦西登陆后向东挺进增援锦州。
林彪听到后陷入犹豫,这场仗到底怎么打呢?最后中央下令务必要拿下锦州,只有这样才能占据主导权。另一边,蒋介石也明白,解放军师想攻下锦州,防止东北国民党军撤出关内。
而蒋介石不仅要增援锦州,还要考虑是否将主力军撤到关内或者转移到锦州、葫芦岛地区。这意味着放弃长春、沈阳,以致放弃整个东北。蒋介石对此犹豫不决。
而此时的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坚决反对放弃沈阳。想要与解放军进行决战,塔山是锦溪至锦州唯一通道,也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增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东北野战军为确保一举拿下锦州。迅速派遣八个师的兵力向塔山集结,坚守防御。而增援锦州的国军共计11个师,实力相差巨大。
年10月10日,国军担任此次主攻的五54军军长阙汉骞决定,不等援军到达提前发动进攻。54军几十门众火炮向四纵塔山白台山前沿阵地发起轰炸。
根据战后统计,平均每秒钟就会有一发炮弹落在塔山上。在经过6天6夜的血战之后,国民党军伤亡惨重,斗志被完全瓦解。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为东野主力攻打锦州,赢得了6天的时间。
年10月14日,锦州攻坚战打响,国民党估计至少可以驻守20天的锦州,连两天都没有守住。锦州的指挥官范汉杰。在战斗还没结束的时候就落荒而逃。
随后10万国民党军队也被全歼,当蒋介石收到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惊愕万分,再也坐不住了。年10月15日,在解放军攻克锦州的当天,蒋介石再次飞往沈阳。
他给驻守长春的东北剿总副司令发出指令,要求他们立刻率部队向沈阳突围。但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10万人早已将长春层层包围。而这时,国军驻守部队居然起了内讧。
驻守的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手里还有一些粮食储备,又掌握和空投物资的分配权。整个军队的官兵还是能吃上饱饭,而第60军是云南部队,刚从吉林调来不久,没有粮食储备,空投物资也分配了极少。这激起了60军强烈不满。
随后,国民党60军决定起义,他们把驻守长春的东半城全部交给了解放军。并主动与解放军取得联系,想要一条生路,而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新7军也动摇了。
当第一个守兵放下武器后,其他士兵也纷纷放弃反抗缴械投降。年10月19日,解放军宣布国民党新7军和地方部队全部投诚,长春和平解放。
东北野战军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取得长春的胜利。随着锦州和长春的相继解放后,国民党在东北大地上只剩下最后一个沈阳。驻守沈阳的国民党守军,是号称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6军。
在我军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军。廖耀湘作为新6军的司令,是黄埔六期的毕业生,国民党军中的少壮派。
人称中国的巴顿,在抗战中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将军。然而,今非昔比,廖耀湘如果继续驻守东北,将极为危险。于是他提出了撤退东北主力的建议,蒋介石勃然大怒,声称自己还有空军优势,炮兵优势。
随后依照蒋介石的意思,廖耀湘定下继续攻击锦州的计划,但是他却想象全军转向营口,希望能从海上撤退。就在举棋不定的时候,20号中央下令,除去一部首位营口以外,主力全部由东向西配合锦州我军作战。
势必全歼廖耀湘部队拿下沈阳。随后,林彪决定集中兵力。与国民党在沈阳、锦州之间展开决战,采取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分割包围的战术,在辽西部下天罗地网。
关键在于是否能成功拦住国军先头。为此,东野军第10纵队,必须在廖耀湘部队之前抢占黑山。距离锦州公里的黑山,是辽西走廊的咽喉要地,无论从沈阳去往锦州还是开往营口,这里都是必经之地。
一场血战也就此展开。从年11月23号开始,廖耀湘陆续动用全部重炮火力对黑山狂轰滥炸,并发动了数十次的猛烈冲锋,试图以武器压制的方法一举拿下黑山。
三天的战斗中,国军伤亡多人,我军10纵也付出了4多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年10月31日,正好是蒋介石61岁的生日。这一天没有高朋满座的盛宴。
也就是在这一天,东北野战军开始进攻东北最大的省会城市沈阳。11月1日拂晓,东北野战军。开始发动总攻.可是当他们冲进房间后,发现国民党士兵们根本没有战斗的意志,一看见我军就很自然的缴械投降。
白旗也成为了那段日子里国民党守军最时髦的标志,他们将枪炮车辆排列好,拿着花名册等待我军的接收。11月2日,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宣告解放,辽沈战役共进行了52天,解放军以伤亡多人的代价。
歼灭了国民党军多人,其中包括最王牌的部队。东北全境以自那一天起全部解放。而那些所有牺牲的战士们,也都是真正的英雄。他们为了新中国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所有人都应当牢记这段历史,缅怀所有先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