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课程笔记整理十七

第篇

自从某一天因为超过时限而错过一位朋友的留言,导致无法回复,便养成了每天都来看看新消息的习惯。

今天,我居然收到了袁志伟老师给我的留言!是袁老师本尊没错啦!给我激动坏了……这条留言是对我莫大的鼓励,也是我未来前行的动力。

有那么多人,在各时、各地、以各种方法,用课堂、用镜头、用文字、用诗歌绘画、用身体力行,表达着自己对传统建筑和文物古迹的热爱。

点点微光,终成浩瀚星辰。

未来可期。

————进入正文的分割线————

告别了建筑柔和、生活风雅的两宋,我们的建筑文化之旅开始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辽金时期。

这一时期在我们背诵的“唐宋元明清”中经常被忽略,或者一带而过。然而它留下的建筑文化却是无价瑰宝,各种融合、交流、发展与多元化,让辽金时期迸发出不同于任何朝代的灿烂花火。

辽金和两宋时期在时间上大部分重合,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同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汉族之间的建筑文化差异。

(注:文中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第七讲辽金建筑文化

7.1辽金建筑的结构特点

(一)斗拱与梁架

1、斜拱(45°或其它角度)在辽代建筑中开始使用,并在金代建筑中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取代原有的结构功能而主要发挥装饰作用。

我在网上找到些关于斜拱的资料作为补充细化: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中殿(北宋)当心间补间斗栱内檐斜栱

这是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斜栱实例,呈45°,建于北宋天圣八年(年)

斜栱就是既不沿进深方向也不沿面阔方向水平放置的栱,多与面阔方向呈45°或60°。

逐步由(辽金时期)结构件演变为(明清时期)装饰件。

斜栱始于宋,鼎盛于辽金,金以后衰落,逐渐消亡于清。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中殿(北宋)当心间补间斗栱外檐斜栱

2、辽代建筑较多保留唐代特点,斗拱雄大硕捷,在柱网布置、内外柱等高、楼阁使用暗层等梁架结构方面直接继承唐朝技术。

↑高碑店新城开善寺大殿

3、辽金建筑逐渐突破唐代建筑的严格柱网布局,而出现减柱、移柱和梁架简化做法,并在金代建筑中进一步发展。

4、金代建筑综合辽及北宋风格,继承斗拱减小、补间铺作增多等特点。

例如:新城开善寺大殿(辽代)

(二)屋顶样式

1、辽代建筑屋顶和缓,雕饰较少,出檐深广,保留较多唐代简朴、浑厚、雄壮特征,与宋代建筑的柔和特色具有鲜明的区别。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

2、金代建筑糅合北宋与辽代建筑系统,柱身加高,屋顶陡直,大量使用琉璃螭吻等构件。(组合屋顶出现)

↑民国时期(年前后)大同善化寺全景

3、辽代建筑屋顶以单一样式为主,主要建筑多采用庑殿顶(单檐庑殿顶)。

4、金代建筑受北宋影响,屋顶样式更为复杂。如十字歇山顶等组合屋顶。

↑梁思成手绘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

例如:辽宁义县奉国寺(辽代最大的建筑)

(三)彩画与门窗装修

1、辽代建筑彩画保留较多唐代风格,如卷草、飞天和网目纹等。颜色以朱红、丹黄为主,间以青绿;金代建筑则继承宋代风格较多。

↑奉国寺辽代飞天彩绘

↑辽代彩绘中的网目纹

2、辽代建筑门窗多继承唐代的板门与直棂窗,朴素简洁;金代则出现棂条组合极为复杂的门窗样式,更具装饰效果。

↑高碑店新城开善寺门窗(辽代)

↑高碑店新城开善寺门窗(辽代)

↑山西朔州崇福寺门窗(金代)

↑山西朔州崇福寺门窗(金代)

3、辽金建筑多采用“彻上露明造”,或采用各种形式的天花平棋与藻井,除结构需要外还发挥有装饰作用。

↑典型金代风格的彻上露明造

**关于彻上露明造:

是一种不使用天花板、直接露出梁架结构的做法。

例如:

大同善化寺(金代)大雄宝殿与应县净土寺金代藻井(斗八藻井)

↑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外观

↑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内景

↑应县净土寺金代藻井(斗八藻井)

河北宣化下八里村辽墓彩绘(张世卿家族墓)

(真容具灰葬,影作上画白团花)

↑河北宣化下八里村辽墓彩绘

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隔扇(金代板门)

↑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隔扇

山西侯马董村的金墓砖雕

↑山西侯马董村的金墓砖雕

这节课我们先大体了解一下辽金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下篇笔记将带来辽代极富盛名的建筑——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以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感谢阅读,敬请期待。

-F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