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
历史上从此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典故。
在司马迁的史记推波助澜下,荆轲这个刺杀秦王的失败者,也成了个超级大网红。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正义易州在幽州归义县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正义徵,知雉反。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司马迁:《史记·荆轲列传》(节选)
按照史记记载,荆轲好读书练剑,功夫很不错,不然燕国那么多武夫侠客,太子丹门下的食客也是众多,如果荆轲不是实力出众,又怎么会让一国太子不惜跪求他前往刺杀秦王?
武功盖世……
计划周全……
锋利的匕首,还涂满了剧毒……
而且最后荆轲还抓住了秦王嬴政的一只手,这样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竟然是以失败告终,落得个不好的下场。
如此结局,让人惋惜,也让人疑惑,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荆轲刺秦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壮的结局。
成大事者可以不拘小节,不拘小节者必难成大事刺杀秦王,算不算大事?
天大的事情了。
当时秦国风头正盛,统一六国指日可待,燕太子丹找荆轲刺秦,就是要让秦国大乱,无法对燕国及其他国家出兵征战。
秦王嬴政,一步步从一个异人之子到一国之君,再到千古一帝,绝不是一句“天命所归”能糊弄过去的。
他背负的血海深仇太多太多,绝不仅仅是一个燕太子丹想杀他。
而他,依然活成了千古一帝。
再看看荆轲——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仅此一段就能看出,此人是性情中人。
嗜酒、冲动、不管不顾!
这样的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吃得开。
名气,自然也是那个时候吃出来的。
所以,燕太子丹知道了他们燕国有这么个人。
从此,好酒好肉招待,好房好妾赠予,什么要求也不提,就先让你快活自在。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当燕太子丹向荆轲提出刺杀秦王的事情时,荆轲明知道不妥,也无法拒绝了。
于是,好友高渐离和田光送行的时候,才会弹奏出那么悲壮的曲子,荆轲本人也只能热血上涌,高喊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他知道自己这一去,回不来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前面说过,荆轲好读书,虽然冲动之下答应了太子丹,但也不是蠢笨之人。
秦王是谁?
一国之君!
有那么好杀的?
秦王仇敌太多,生性多疑,想要直接冲过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肯定不可能。
那就只能好好谋划。
第一个自然是燕国的防御地图。当时秦国的大将王翦已破赵,大军直逼燕国南界,这个时候拿着地图这种珍贵之物,肯定能进入秦国。
只是,一份地图虽然珍贵,但想要面见秦王,份量肯定还是不够。
第二个就是樊于期的人头了。樊于期是谁呢?秦国的一个将领,而且还是个高级将领。
这位率军攻打赵国,却被赵国的战神李牧率军阻击,结果惨败。
最关键的是,他惨败的原因还是不听指挥,自行其是,按照大秦律法的严酷,樊于期必死无疑。
不过,他不想死啊,就逃到了燕国,投靠了燕太子丹。
结果,秦王嬴政屠杀了他整个宗族,并且悬赏万金拿他的人头。
最后,不想死的樊于期还是死了,人头送给了荆轲。
近身面见秦王嬴政的份量是够了,怎么杀呢?
第三个就是一把藏在燕国防御地图里面的匕首了。
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錊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这把匕首自然是名匠所造,上面还涂满了剧毒,只要沾血,必死无疑。
按照道理,准备到这个地步,秦王嬴政已经是砧板上的死鱼了。
燕太子丹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他就催促荆轲上路了。
只是,荆轲觉得还不够稳妥,还需要一个人跟着他一起去。
毕竟,地图和人头都是很重的,他是去刺杀秦王的,捧着两个那么重的玩意儿算什么事情?
大侠风范还要不要?
就这样,他又叫了个人。
一个在史书上一笔带过的人,不知姓名不知实力。
因为,那个人根本没来得及登场。
一个名叫秦舞阳的十三岁少年就取代了他的位置。
这孩子杀人的时候,别人都不敢看他,结果到了秦国的大殿上,浑身就开始发抖了。
这自然引起了秦王嬴政的怀疑。
好在荆轲反应快——
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摄。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笑着开玩笑说秦舞阳是蛮子,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大的阵仗,害怕是正常的。
这才有了后面的图穷匕见。
不然,就秦舞阳脸色大变的那一下,两人还没靠近嬴政,就被大殿内的侍卫捅成了马蜂窝。
不过,生性多疑的秦王嬴政肯定还是起了疑心,所以在图穷匕见被荆轲扯住袖子的时候才能第一时间挣脱。
后面,荆轲追着嬴政绕着大殿柱子跑了好几圈,这段时间,如果说还有谁离他二人最近,那就是秦舞阳了。
这个时候他如果勇敢地冲过去抱住嬴政,历史很有可能就改写了。
但,什么都没有发生!
写给孩子的史记+少年趣味读史记精选月销量¥78¥8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人的命,天注定,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战国风云变幻,能人奇人辈出,千古一帝却只有秦始皇一人。
这或许也是命运注定,或者是大势所趋。
荆轲一人,无法力挽狂潮。
是以,哪怕当时大殿之上只有荆轲和秦王嬴政一追一跑,哪怕秦国律法带甲士兵不能上殿,也阻止不了历史上一抹神来之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关键时候,一位郎中将手中的药袋子丢了出去,而且还准确无误地打中了荆轲。
一名郎中,手无缚鸡之力。
一个药袋,能有多重?
偏偏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就这么一下子的功夫,秦始皇趁机抽出佩剑,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
荆轲倒下后,举起匕首,投击秦王,但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
一个练剑的侠客,居然那么近的距离没丢中秦王,偏偏远处的郎中,慌乱之中丢出的药袋子打中了移动的荆轲。
命运,很玄妙。
就好比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写出了千古流传的《史记》,让我们得意窥见历史的那一点点本源。#荆轲刺秦王#
中国传统银饰:长命锁精选¥.1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