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县城东隅的隆兴寺,不仅在中国佛寺中享有“海内宝刹第一名区”和“京外名刹之首”之誉,在中国建筑史上也是研究宋代佛寺建筑布局的典型实例。
整座寺院依南北中轴线纵深展开,前殿后阁,以阁为主,高低错落,重迭有序。分布在中轴线上的宋代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摩尼殿、大悲阁。天王殿、摩尼殿、大悲阁历经几代修葺,至今仍巍然矗立,而大觉六师殿现仅存遗址(现正定文保所存有年由中国古代建筑修整所祁英涛、贾瑞广先生测绘的平面图)。
▲大觉六师殿遗址
▲年大觉六师殿平面图大觉六师殿遗址现存台基东西宽53.35米,南北进深35.2米,高.06米,台明四周设阶条石,四角设角柱石,青砖包砌台帮,台基明间前为青石垂带踏跺。
台基上存有高.米、平面呈凹形的砖石佛坛,佛坛前后台帮为青石须弥座形制,其做法形制与后面摩尼殿内宋代佛像下面的须弥座完全相同,属同时期遗迹。
佛坛上保留着六座砖砌佛座遗迹,呈八字形左右对称排列,佛座平面八角形,直径分别为5.45米、4.04米、3.68米。现佛座数目与原供佛像数不符,可能为年代清理修砌台基时所致。
在台基上存有大殿墙基和早、晚期柱础,墙基宽度达.77米。佛坛前横置一排共5个青石质方形供器座。供器座前置一高0.7米的石质圆形束腰仰覆莲供器座。
▲大觉六师殿柱础
大觉六师殿是隆兴寺中轴线上的第二重殿,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年),金、元、清几代均有修葺。现存对该殿记述较为详细的资料见清乾隆十三年的《隆兴寺志》。
其中“殿宇部分”记:大觉六师殿,俗名九间殿,东西宽十六丈一尺,南北长十丈九尺,高五丈五尺,内分八十一间。
“诸佛”部分记:大觉六师之殿,金装佛三尊各高一丈六尺,金装菩萨四尊各高一丈六尺,五彩护法二尊各高五尺,五彩悬山四座,玲珑庄严,五彩佛四尊各高一丈,五彩菩萨四尊各高一丈,五彩石罗汉一百八尊各高三尺,五彩泥塑罗汉五十三尊各高五尺,康熙五十八年萨口捐造,殿背五彩菩萨五尊各高一丈五尺,前墙彩画香花菩萨十二尊,后墙彩画十大出山菩萨十尊八参”。
“陈设”部分记:金装殊油供桌十张,香炉烛台地供花瓶三唐,万年铜灯一座,大磬一口,五彩法鼓一架,铜钟一口,金装木雕八宝供器一桌,金装木菱花三对。
寺志记提到的大觉六师殿俗名九间殿,应是殿面阔九间。在我国古建筑中,九间大殿为头等大殿。有专家认为:“大殿九间在佛教建筑中是顶了天的极限”。
六师殿不仅是隆兴寺规模最大的一座佛殿,按面积也应是中国古代佛殿的翘楚。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单体建筑辽宁义县奉国寺和山西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皆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单层庑殿顶木构佛殿。奉国寺大殿宽55米、进深33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宽53.9米、进深27.5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而正定隆兴寺大觉六师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宽53.35米、进深35.2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总面积比奉国寺大殿多了约50平方米。
▲奉国寺大殿七佛,来源网络
▲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
大觉六师殿另有一俗称七佛殿,应是据佛坛上所供佛像数量而名,按时间排列分别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合婆佛、拘楼孙佛、拘那舍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等七佛。和义县奉国寺建于辽代开泰年间的大雄宝殿内所供七佛内容相同而顺序不同。
《隆兴寺志》所记述的殿内所供七尊高一丈六尺的主要佛像中,三尊为金装佛、四尊为金装菩萨,说明二组佛像在冠发、服饰上有所不同。
90年5月,赴贵州充贵州乡试副考官的华学澜途经正定时住隆兴寺,目睹大觉六师殿“残破不堪,像多露坐,蓬蒿满屋”、“殿供三世佛及四菩萨”,亦与《隆兴寺志》所记七佛中三佛四菩萨形象相同。对于将过去七佛塑制成三尊佛像、四尊菩萨像,不知是否与佛教中“毗婆尸佛、尸弃佛、毗合婆佛三佛是在过去劫中出世、后四佛在现在劫中出世”的说法有关。
华学澜途经正定隆兴寺另有一段记载:“寺西与洋教堂临,去年拳舞倡乱,僧曾保护教士。及联军入境,教士又保护寺僧。”拳匪与联军、寺僧与教士,战火硝烟里互为保护。此时的洋教堂为彼时的皇帝行宫。
《隆兴寺志》所记大觉六师殿诸多佛像中,“五彩石罗汉一百八尊各高三尺”、“五彩护法二尊各高五尺”,这08尊五彩石罗汉中的今尚存52尊,今置龙腾苑,头部皆失,像残高在75至88厘米之间,其中尚有两尊铭文明确记在九间殿供养;两尊五彩护法头部失,像残高分别为00厘米和25厘米;残存罗汉,护法像皆为明万历年间物。
▲龙腾苑中所存部分罗汉残像
清乾隆十三年的《隆兴寺志》中附当时寺院建筑分布图。图中有大觉六师殿的正立面示意图,这是至今可见此殿最早的图像资料。从该图可知,大殿建在较高的台基上,是一座单檐建筑,但檐顶式样不可知。
▲清乾隆十三年《隆兴寺志》中附寺院建筑分布图过去由于未见图像资料,曾有大觉六师殿屋顶为歇山顶之推测。从90年法国人于隆兴寺西南方向拍摄的寺院照片中,方看到大觉六师殿墙体和残存的梁架,由此可知大殿为庑殿顶。
▲90年法国人从西南方向拍摄的隆兴寺另日本学者桑原骘藏《考史游记》一书除简记其年所见“摩尼殿南有六师殿,不过今已废圮,化为一片瓦砾”外,还配发一张大殿前檐残状图片。图片中,悬于明间檐下的“大觉六师之殿”匾额摇摇欲坠,前檐明、次间额枋、横披和槛框尚存。除柱头铺作外,补间铺作分布密集,用材小且出跳多,颇具明清风格。疑为清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八年(-年)大修时改变了原宋代风貌。
▲桑原骘藏年拍摄的大觉六师殿年梁思成先生来正定调查古建筑时,“殿已坍塌,只剩一堆土丘,高约丈余”,“土丘东偏有高约七尺武装石坐像”。年,文物保管机构成立后,清理了殿址上的废墟,年对台基进行了清整修葺。
▲年大觉六师殿,已成土丘▲年梁思成所摄六师殿址土丘中的一尊石雕武士像隆兴寺内这座规模最大的宋代建筑之失存,无疑是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一大缺憾。
所幸寺内尚存碑石记录了它的历史:金大定二十年(80年)《大金国河北西路真定府都僧录改授广惠大师舍利经幢铭》记有该寺住持僧河北西路都僧录广惠大师罢职后修六师殿的内容。
▲广惠大师舍利经幢元大德五年(30年)碑刻《重修六师殿记》,重点记元代藏族高僧胆巴舍白金千两,隆兴寺僧住持历时四年重修大觉六师殿事宜。
▲元大德五年重修六师殿碑清康熙二十三年(年)《重装六师佛像记》碑文记:殿塑佛像七尊,丈六金身,巍然跏坐,唯是多历年所,金容掩色,而第二尊佛像微圮,住持海升与聚东院比丘聚六募金金装佛像;清乾隆四十六年(78年),工部尚书周元礼撰、书、立石的《重修隆兴寺碑记》,详细记录了乾隆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年)奉敕重修情况,其中重修项目中有“大觉六师,则法身更宜重塑”之内容,说明此次寺院大修时对殿内七佛像进行了重塑。
上述资料中,元大德五年《重修六师殿记》不仅记录了高僧胆巴舍白金千两,普整、普安二大师主持,荣禄大夫、甘肃省平章政事哈珊为外护功德主的元至元己丑至癸巳(-年)重修六师殿的详细情况,还详列了当时寺院建制及僧众情况,是一通研究佛教高僧与隆兴寺发展的重要碑刻,故介绍并考略如下:
该碑于大觉六师殿前面西而立,青石质,首、身一体,高2.8米、宽.05米、厚34.8厘米,碑首六龙相交呈圆拱形,正面圭形额内阴刻“重修六师殿记”,背面额内阴刻“阖寺廊下僧众”。
碑阳阴刻楷字24行共字,碑下龟趺座半埋地下。碑文首先记正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正定佛教界著名的临济普化、金牛慈觉、龙兴通照大师在佛教史上的地位。接着在简述了龙兴寺(即隆兴寺,下同)在全国佛寺中的重要位置和寺兴始末后引申至大觉六师殿——“大觉六师殿者,宋元丰之创建也”。
此记是研究该殿沿革发展的重要文字资料,后面碑文以较长的篇幅记录元至元年间(-年)重修六师殿的详细情况:“有金刚法宝上士摩诃胆巴师父,行符佛行,心实佛心,以慈悲为本怀,以兴修为行业,舍白金千两资其营建……废者兴之,欹者正之,故者新之,缺者补之。榱桷尽杞梓之,材础甓极,燕珉之美。饰以丹青,涂以赭垩,金粧圣像,彩绘山龛,相好端严,曲尽其妙,规模制度,焕然一新,非向日之比。可谓盛矣美矣,轮焉奂焉。其所费不啻万金,皆出于檀施。”
据碑文知,此次重修历时四载,修缮了殿宇,金妆了佛像,彩绘了四周塑壁壁画,应是自宋元丰年肇建二百年后一次大规模的重修。更重要的是此次重修与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高僧胆巴有关。
除典籍记载外,尚有一通与正定隆兴寺有关、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奉敕撰并书篆、为胆巴而立的碑刻“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简称“胆巴碑”。碑记至元年间胆巴与帝师八思巴具至中国,曾受邀为真定路龙兴寺首住持,并舍资财重修六师殿。
▲纸本楷书《胆巴碑》,赵孟頫胆巴圆寂后,延祜三年(36年),“龙兴寺僧迭凡八奏,师本住其寺,乞刻石寺中。敕臣孟頫为文并书”。可见龙兴寺在全国的佛教寺院中的重要地位。清光绪元年(年)《正定县志》记,此碑立龙兴寺。然现已不知去向,仅可见该碑文墨书纸本。
碑阴额书“阖寺廊下僧众”,碑身刻“重修大殿外护功德主”、“阖寺廊下院僧众施工运力颁名”及“粧銮佛像助营福业输财檀信花名”。“阖寺廊下僧众施工运力颁名”在记下参与维修六师殿的寺院僧人名号的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元代寺院建制情况:时寺院下设7个院,僧人共计35人。具体为金佛院5人,大悲院4人,释迦院2人,慈氏院6人,仁王院8人,法华院7人,下生院20人,弥勒院5人,三学院4人,东律院2人,法照院0人,文殊院4人,白莲院4人,传教院0人,太圣院4人,上生院6人,药师院4人。其中慈氏院有蕃僧“宣授住持达哩摩西天大师”和“宣授江淮诸路释教总摄加瓦八大师”题名。可见此碑碑阳、碑阴都极具史料价值。
大觉六师殿这座气势恢宏、举世罕见的佛殿在岁月的跌宕中消失了。而历史留下的砖石台基、图片影像、志记碑刻等则足可让人们想象到它曾经的宏敞和辉煌。
补记:近年来有重修大觉六师殿之议。忆年针对利用有限的维修经费以新石修补大觉六师殿基和佛座时,梁思成曾云:“这样的做法,我期期以为不可,实在不敢赞同。”
原文标题:正定隆兴寺大觉六师殿最大的宋代殿宇遗址作者:贡俊录杨双秋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相关阅读:
龙兴之地|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隆兴寺笔记|扶轮转藏,已无经卷慰平生。
正定广惠寺华塔|亭亭杰竖,堵波狮象记初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