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铭记》纪录片工作组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刘先宽摄
图②: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三干休所抗美援朝老兵高鹏华(右一)讲述纪念章背后的故事。谭长俊摄
图③:辽宁省丹东市档案馆工作人员查阅资料核对采集的口述历史。范薇薇摄
图④:观看参战老兵口述历史视频后,辽宁省鞍山市钢都小学少先队员为参战老兵系红领巾。乔新宇摄
图⑤: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四干休所工作人员对战场受炮震导致双耳听力受损的抗美援朝老兵雷玺进行口述历史采访。尤立峰摄
图⑥:辽宁省开原市开原街道居民在展示开原街道参战老兵口述历史的红色记忆展厅参观。王金玲摄
11月中旬,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辽宁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编撰的《致敬百位英雄(二)》付梓成书,书中收录了位辽宁本地参战老兵的口述史料。这是辽宁省开展参战老兵抢救性口述历史采访活动取得的又一项成果。
辽宁是一片红色的沃土,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红色资源厚重丰富。辽宁省充分挖掘“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从记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等参战老兵的英雄故事入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英雄的参战老兵是红色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是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的拥有者、传承者。他们的亲口讲述是对红色历史有力的支撑与补充,深藏于他们记忆中的战斗细节,常常直抵人心、动人心魄。开展参战老兵抢救性口述历史采访活动,是一项与时间赛跑、为后代负责的工作,辽宁省军地同心携手在行动。
致敬历史,老兵故事不能遗忘
薛老去世了。
年,辽宁省军区红色记忆采访团受领任务准备采访曾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的老干部薛承让,却得知了令人遗憾的消息。
档案、简历、大事记……泛黄的纸页上笼统记载着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等战役战斗余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接见。但文字背后的细节,他的儿女也说不清楚。
曾经,受限于技术手段,记录老兵故事的载体多为文字。薛承让也不例外。随着时代发展,红色历史的画卷需要呈现更多血肉丰满的个体故事。
“这条狗是哪里来的?”在薛承让的家,一条大型犬引起采访团的好奇。
“这是薛老的狗,他儿子开玩笑说他对狗比对儿子还亲。”薛承让生前所在的辽宁省军区鞍山第一干休所领导也不清楚薛承让爱狗的原因。
正当大家为此抱憾时,路过的干休所司机李慧东接过话茬:“平津战役中,薛老用一条狗吸引住敌军警戒犬,悄无声息地完成突袭,端掉敌军一个旅部,俘虏余人。薛老总说,那次战斗,狗立了大功。”
带狗立功、徒手夺枪、险被截肢……一个又一个故事通过李慧东之口还原再现。曾经保障薛承让出行的李慧东打捞记忆、回想细节,历史事件由亲历者口述变为由身边人转述,完成了红色历史的当代表达。
当下,随着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的蓬勃兴起,辽宁省军地将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的珍贵材料作为宏观叙事的补充,通过文字、图表、影像等多媒体形式记录下来。年,辽宁省军区制作完成8集电视纪录片《红色记忆——不能忘却的故事》;年,辽宁省军区联合《党史纵横》杂志刊发抗美援朝老战士访谈特辑;年以来,辽宁省丹东市委宣传部连续3年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采访余位 老战士;年,辽宁省军区协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开展“抢建英雄谱”活动……从部队到地方,越来越多的故事被挖掘、被讲述、被记录。
“我没什么事迹,怕是要让你们失望了。”老兵们总是以这样的话开头,但讲出的战斗故事往往惊心动魄、可歌可泣。
当聚光灯投射到参战老兵身上,他们将以个体为坐标的记忆逐渐连缀成一座积箧盈藏的红色记忆库。
只争朝夕,专业力量携手并进
“这次,我们发现不少老兵此前没接受过采访,也有的老兵接受过多次采访,家属很担心老人的身体吃不消。”几年前,辽宁省军区、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统筹利用已建立的老兵信息库,全面梳理参战老兵情况,发现此前口述历史采访工作中存在各自为战、交叉重叠等问题。
汲取经验教训,辽宁省各军分区(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各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档案馆、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建立联合机制,抽调骨干力量,组成联合采访摄制小分队,筹划推进,成果共享。
“我们采集的文字、实物、录像和回忆录等档案资料,经过整理和数字化后,按照档案保存原则多处备份,可实现永久保存。”辽宁省档案馆接收征集部部长张晓风告诉记者。在全省开展的参战老兵抢救性口述历史采访工作中,省档案馆按照一人、一主题、一场或多场战斗,统一标准完成个人记录,军地双方协调党史军史专家,对采访拍摄内容进行核对校准,防止发生史实性错误。
“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西南街东关街胡同19号,我们见到了抗美援朝老战士蒋文。老人家性格开朗,现场为我们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绣金匾》等歌曲,歌词记得清清楚楚。”回忆起采访蒋文的情景,辽宁省丹东电视台《铭记》纪录片工作组记者张萍历历在目。
采访后不久,张萍收到蒋文儿子发来的30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