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龙保印象
这是徐龙保近期照片,一见望去,是不是感觉是一位丰神俊逸的充满文艺气质的师哥呢?是不是感到五官对仗工整,每处无不标准妥贴呢?是不是感到他那温情的眼光透着诗意灵性呢?
是的,你今天遇见了最美乡村文化人,他叫徐龙保,湖北省通城县五里镇相师村人,通城县五里镇政府文化站长。自幼酷爱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诗词、楹联创作。年,创办全县第一个农村青年文学社和社刊《山花》,同年11月8日载入《湖北日报》,同年4月被共青团咸宁地委授予“咸宁地区新长征突击手”,年,创办全县群众文化系统第一个文学社和社刋《百丈潭》,年,创办通城第一份对联小报《吴楚对联》,年,主编出版了《楹联百家》一书,年,与胡术林先生创办通城县天岳诗联学会,会刋《天岳诗联》,年,主撰出版全县乡﹙镇﹚第一部综合性文史资料《锦绣五里》。
徐龙保常有作品发表于报刊和杂志,有的被选入各地诗联专集出版.参加各地的诗词、楹联竞赛活动获奖百余次。被湖北省楹联学会多次授予“湖北省优秀楹联文化工作者”称号;年6月入选《中华楹联报》、联都网站、河南大河楹联网联合推出的“风流人物”全国《联坛大赛精英录》。年12月在湖北省楹联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被授予“湖北联坛精英”称号,年在湖北省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上,被授予“湖北楹联30年·联坛新秀”称号。年11月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被授予“咸宁市诗词楹联界精英”称号,传略已载入《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当代楹联家大观》、《当代诗词家风釆录》、年《通城年鉴》“文化人物”等10多部典籍。年《南鄂晚报》以专版介绍,《徐龙保:大山里的草根文人》。
现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理事,湖北省诗祠学会会员,通城县楹联学会会长,会刋《通城联苑》主编。
2、品读其联
徐龙保擅长各类文体创作,楹联作品尤为见长,他的风格清丽婉转,自然贴切,平淡之中蕴含深厚哲理,其对仗与韵律亦相得益彰,片只几句,刻画人世百态;方寸之间,尽显大家风采。
湖北省第37届春联大赛
题黄孝大鼓
打鼓说书,生动甩腔云板活,
引人入胜,抖开包袱戏情真。
品读:
黄孝大鼓是湖北省代表剧种之一,它是在黄陂、孝感一带的竹马、高跷等民间歌舞及鄂东“哦呵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方言说唱为主,言中带韵,生动风趣,唱腔多带“甩腔”,高潮时慷慨悲歌,感染力极强。既可表达缠绵情思,又可表达嘲讽之谑。此联摄取黄孝大鼓的精髓“甩腔”与“包袱”,把黄孝大鼓的神韵呈现出来了,其次“打鼓说书”与“引人入胜”音韵和对仗都无比高妙,让人拍案叫绝!
“书香遵义县”有奖征联
题读书廊
身置长廊,风光已觉三分醉;
手开书卷,翰墨更添一袖香。
品读:走在长廊里,廊外的美丽风景已让人有三分陶醉,坐在廊台上,翻开书卷,翰墨书香扑面而来,以致暗香盈袖,这个美妙场景,此联廖廖二十一字就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花香、书香阵阵袭来,让人心旷神怡。
题铜仁市春联﹙嵌名﹚
铜墙铁壁邦基固;
仁政廉风国运兴。
品读:
鹤顶格联一般人很难写,许多有学之士都喜为之,大多是牵强附会,读来让人难受不已。此联以“铜仁”灌顶,自然贴切,有鬼斧神工之巧,不着痕迹。
纪念汤显祖逝世周年征联
几载为官,官声载道,道在人间长点赞;
一生追梦,梦笔生花,花开戏苑永飘红。
品读:
此联运用顶针手法,上联写汤显祖勤勉为官之道,下联写汤显祖一生追逐戏剧创作之路,把汤显祖的光辉形象一下呈现在读者眼前。撰联构思奇巧,意蕴如行云流水。特别是“官声载道”翻化得神奇经典,不得不让人叹服撰联者胸有丘壑而学富五车。
上海第十届老西门春联大会
老西门春联大会十周年成果颂
普世尚文,联花十度开春景;
全民敬业,骏马千群追富图。
品读:
此联将上海老西门十届征联和老西门新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境式表现出来,将联喻花,想象高远丰富,表达出了老西门欣欣向荣文化繁荣的新气象。
湖南“中华孝龙杯”孝文化征联
题孝道
忙也毋忘,家裏雙親忙與否?
樂須記起,堂前二老樂如何?
品读:
此联以发问式撰联,以独到的角度切入,忙时也想着双亲是不是也在忙,乐时也想着二老是不是过得也快乐。忙乐之间,发人深省!
湖南“全国首届隐士寿星文化大赛”
题隐士独奶夫人傅秀朝
人间奇女,独奶三胎生九子;
天下寿星,古稀两度又双春。
品读:
《湖南通志》记载:“陈一发,字春卿,性敏悟,年十六升上舍,荐供奉翰林。宋亡归隐青林洞,吟咏自娱。其妻傅秀朝身体异样,仅右胸一乳,连生三个三胞胎,“一胎三男,三胎九子”,因此称“一乳哺九子,奇迹奇人”,“独奶夫人”活到岁。此联廖廖好数字,把独乳夫人一生写汪汪楚楚,不能不说是高手着笔。
年咸宁市诗词学会”,与嘉鱼楹联学会副会长殷徳胜留影
湖北黄冈市“遗爱湖公园十二景区征联”
题大洲竹影
放眼洲头,品味雄文,不可居无竹;
置身幽径,访寻紫苑,更知宋有苏。
品读:
遗爱湖风景区养的都是城市的灵气,滋润的是传统文化。从黄冈的文脉发展过程来看,苏东坡和竹是其灵魂,此联抓住其主旨,“居无竹”表达此地雅致,“宋有苏”表达此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楹联学会、彭水县政府“祭祖圣地·
中国苗都”征联
题九黎城
吊脚飞檐,依山顺势,造九黎城阙;
高门长匾,立柱雕神,修万世琼宫。
品读:
此联词清句丽,平淡高远,古拙中透着灵秀,对句工整奇巧,读来如沐春风。籍此足见大师功力之非凡也!
年李时珍塑像落成典礼,与湖南等县外贵宾留影
3、品读诗词
上面是小编随意摘选的徐龙保的几幅楹联作品,只是他创作的几万幅楹联作品中的极小一部分,虽不能全貌窥见徐先生的深厚笔力,但也让我们领略了他功力之一隅。品读了其联,再来读读徐先生的诗词,或许能给你别样的风味和享受。
浪淘沙·武夷岩茶年9月,福建省武夷山茶诗词大赛
奇秀甲东南,水碧山丹,御茶园里造龙团。阵阵香风飘玉宇,醉了尘寰。
四季起文澜,陆韵苏翰,朱熹筑舍设茶坛。享誉朝廷经世久,欧美人欢。
品读:
徐先生的词有李清照之丽,如水碧山丹,陆韵苏翰;有柳永之婉、如醉了尘寰,欧美人欢;有苏轼之豪,如御茶园里造龙团,阵阵香风飘玉宇;当然不能说徐先生词能与清照、柳永、苏轼之流比肩,但确实有那么一点风韵。
十六字令·感恩父母二首年10月,
获秦皇岛“孝行天下”诗文大赛
(一)
娘,奶奶床前问短长。递茶饭,孝顺美名扬。
﹙二﹚
娘,为我辛勤一世忙。吾行孝,跪乳又何妨。
品读:
十六字令展现两幅画面,一是娘在奶奶床前嘘寒问暖,送茶送饭的情景,二是描摹娘一世操劳已然苍老,我接力行孝的场景。将娘身体力行,无言行孝的优良传统默默地传递给我,我又继续孝敬娘亲,把中华孝道文化代代相传的习俗写活色生香。
如梦令·登黄鹤楼
年11月,湖北省“第七届黄鹤楼诗词大赛”。
主办:《长江日报》社、黄鹤楼管理处
黄鹤白云楼阁,留下许多佳作。
今日画图新,放眼江城欢乐。
欢乐,欢乐,改革放歌开拓。
品读:
此词像是在说话,话里话外一幅画,画中江城人民尽欢颜,欢乐之中,结尾一句将词意升华,原来是
改革放歌开拓,将改革开放中的江城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跃然纸上。
题华中第一泉
香城来客访灵源,沉醉华中第一泉。
沸沸轻波溶月色,腾腾水气涌兰烟。
治疗风湿医肠胃,洁净皮肤养玉颜。
常入池中寻逸趣,犹如天上活神仙。
品读:
此诗中“香城”指湖北咸宁温泉,诗人将华中第一泉写得生动活泼,让人身临其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沸沸轻波溶月色,腾腾水气涌兰烟。”之句让玩味不已,沸沸有温的泉水碧波荡漾,月光洒在上面好像立刻就消融了,温泉里腾起的水气,在碧清的水面映衬下像蓝色的烟雾袅袅飘荡。“兰烟”二字传神极了,不愧高手!
人生感怀
生活音符总系情,欲知心路看平生.
红楼一梦含悲写,史记千秋忍辱成.
海不扬波无险处,笋因破土有精神。
年华莫负争朝夕,且听歌吟拼搏声.
品读:
诗人阅历丰富,对人生有独到的感悟,读《人生感怀》感觉诗人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曹雪芹的红楼一梦血泪写成,司马迁的千秋史记牢狱完成,沟深樵壑显现大海广阔,破土而出方显笋竹精神,这些感悟看似寻常,未有深厚笔力而不能如此完美表达出来。
感叹农民工
生成就是务工郎,茹苦含辛闯四方。
儿女深情难绕膝,椿萱大孝少温床。
劳于旷野经寒暑,宿在工棚避雪霜。
更有追薪遭白眼,可怜年过又离乡。
品读:
诗人也曾是劳苦人家出身,对农民工的疾苦感同身受,把农民工的痛苦和不易活生生地呈现于眼前,读来催人泪下,体现了诗人体惜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悯情怀。
赞通城县百丈潭云雾茶
百丈潭牌云雾茶,誉驰南鄂万千家。
高山美气笼嘉木,巧手精心採嫩芽。
焙制茗香余碧绿,沏成汤液泛春华。
捧杯漫啜添情趣,两腋风生意气赊。
品读:
百丈潭云雾茶天下驰名,诗人把云雾茶产地的环境、采摘、焙制、泡茶、品茶等都写得细致入微,妙趣横生,是茶氤氲了诗人,还是诗人激活了茶,也许是相得益彰,茶以诗名,诗以茶香。反正如今百丈潭云雾茶已然名播四海。
夫妻夜话
父母居村不住城,小桥流水犬鸡鸣。
时蔬自种求康健,戚友交流互送迎。
行孝乃为儿女责,知恩应尽子孙情。
虽然电话常呼叫,不及堂前唤一声。
品读:
此诗以夫妻夜话的形式,讲述一个关于孝道故事,年迈的父母住惯了小桥流水的村庄,不愿来城里和儿女居住,他们自耕自食,睦亲友邻,过着快乐无比的自在生活,但是作儿女的应当尽孝,不仅仅在时常打电话问候,还要时常回家看看。“虽然电话常呼叫,不及堂前唤一声。”这无震耳发聩的呼喊,让人警醒!
咏通城大溪葫芦山
看似葫芦实是山,风光奇秀引仙班。
莫非道济曾游此,酒具遗忘在此间。
品读:
此诗清新隽永,想象奇特,读来让人回味不已。诗人将葫芦山喻作济公的酒葫芦,使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想象是诗人的灵魂,没有想象力的作品,读者读来索然寡味,味同嚼蜡。
4、综述其人
品读徐龙保的诗词楹联,我们感觉意犹未尽,因篇幅所限,小编不能将他的所有诗词全盘搬来,如果说诗词楹联还不算大才的话,那么,徐先生的长诗《八百壮士吟》和《采风大溪行》两首足以显示其才华灼灼,前者二百七十句,后者七十句,浩浩汤汤,洋洋洒洒,大气磅礴,才华横溢。若读者有兴趣,下期小编可作专题介绍。
与省诗词学会会长黄金辉、崇阳诗人姜天河、通城诗人李宏伟,采风赤壁雏凤庵
徐龙保作为乡村文化人,活跃在最基层,创作了大量农民喜闻乐见的作品,为乡村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大成绩,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许多作品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并非科班出身,不为少数科班出身自认高雅之人看好,其实,徐龙保作乡土文人标本,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其水平已远远超出一般科班出身的文学创作者。窃以为,搞诗词楹联创作者,一是要有“文学细菌”,二是要创作热情,三是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写作精神,有此三者,不管学历多低,假以时日一定能弄出名堂来。
徐龙保是我们遇见的最美乡村文化人,他年近花甲仍有年青人美丽容颜,皆因有诗词楹联的滋润,腹有诗书气自华,他那带着乡土芳香的文字,是他永葆青春活力的生命之源,他快乐自在地行走在广袤的田野,吟唱着鲜活而又隽永的诗章,悠雅地活着,让人油然而生敬慕和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