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金华日报
张建成摄
“平均亩产公斤,亩产最高的一块达到.6公斤!”
7月20日下午,在婺城区蒋堂镇种粮大户盛桂有家的“金华市农科院早稻新品种金早百亩示范方”,婺城区农技站农技人员把刚刚收割下来的所有稻谷进行过秤,报出了这样的数字。
“金早”是金华市农科院去年品种审定获得成功的早稻高产新品种,今年进入大面积示范推广阶段,蒋堂镇示范方进行了收割机全田实割测产。
新品种亩产超公斤
收割机全田实割测产是一种新的测定产量的方法,它的优点是更加贴近于农户的种粮生产实际,更能保证产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近期风调雨顺,市农科院各块示范方基地早稻成熟,于是进行了一系列收割机全田实割测产。7月20日在蒋堂镇,19日在衢州,都取得不错的数据。这些面积大于一亩的田块,每一块的亩产量都超过公斤。
亩产量超过公斤是什么概念呢?统计显示,年浙江省早稻平均亩产公斤;年浙江省早稻平均亩产公斤;年浙江省早稻平均亩产公斤;近三年平均亩产量为.7公斤。也就是说,新品种在示范方里的产量,比目前的全省平均亩产量高了多公斤。
市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王孔俭说,新品种能够获得高产的原因,一方面是水稻品种本身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农民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加上今年天气好,使新品种的高产特性充分表现出来。
早稻品种分成“常规早籼”和“杂交早籼”两种。市农科院培育的“金早”是常规早籼,而上周,该院的另外一个名为“株两优”的杂交早籼新品种则在武义县测产,3块示范田平均亩产.63公斤,高产攻关示范田产量.64公斤/亩。
“株两优”是金华市育成的第一个杂交早稻,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是当年浙江省唯一通过审定的早稻品种。年,该品种江西引种成功。年省区试平均亩产.3公斤。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公斤。年衢州龙游百亩示范田经专家组现场抽样测产,平均亩产达.9公斤,高产田块亩产达.7公斤,创金衢稻区早稻亩产新纪录。而今年7月16日在武义县桐琴镇赵宅村机插百亩示范方基地经武义县农业局验收,平均亩产达.63公斤,最高田块.64公斤/亩,创该品种历史新高。
金华市早稻育种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作为常规早籼,“金早”年通过浙江省审定,也是去年浙江省唯一通过审定的早稻品种。年6月下旬该品种已通过国家水稻品种初审,意味着明年早稻“金早”除在浙江省推广外,还将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省进行推广种植。
除了产量比较高,“金早”还有一个优点是“比较好种”。
它对肥力的要求不是特别高,这样可以让农民节约种地的成本;它的抗病性比较强,根据省农科院的鉴定结果,抗稻瘟病的能力是中抗。
它的产量稳定性好。有些高产稻种,某些年份产量特别高,某些年份产量比较低,表现不够稳定,而“金早”则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高产。
它的广适性特别好。“金早”现已在别的省做了引种试验,在长江中下游五个省的十几个试验田都达到了相关的产量要求。
此外,早稻主要作为储备和加工用粮,除了产量以外,加工性也是重要的考察因素。“金早”加工品质比较好,直链淀粉含量为26.4%,比较适合加工成米粉、味精等产品。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不停地研发新品种”时,王孔俭的回答是,这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王孔俭解释说,一是因为水稻品种是有区域性的,同一个品种不可能所有地方都适合,需要根据各自的生态区域,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二是优良品种在生产上种植多年后会发生种性退化,所以需要不断地选育新品种来代替已有的品种,相当于工业产品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一样;三是种植方式的变革,需要选育出新品种适宜新的栽培方式,比如一个种粮大户承包了大量土地,那么假如能够同时种植早熟、中熟、晚熟的品种,就能更好地利用时间,达到人力物力的更佳配置。因此,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新品种的研发。
-年,连续两年浙江省审定的早稻品种都是由金华市农科院独家贡献,这说明市农科院的早稻育种水平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
十年培育一个新品种
从湖南农大毕业的王孔俭是市农科院第一个科班出身的硕士。来到金华以后,在早稻育种前辈的言传身教下,他一头扑进早稻新品种研发。
“对于我们育种人来说,一个新品种的诞生是需要付出很多耐心的。需要单位提供的优质平台,需要育种团队各成员间的头脑风暴,更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沉下心去做事。从刚开始配组到最后品种通过审定,需要10年左右时间。”王孔俭说。
王孔俭说,“金早”这个品种的双亲都来自我省的兄弟农科院所,综合性状表现并不是特别好。有的时候,并不是双亲都特别好才能配出好品种,突然的惊喜也会出现在两个比较普通的双亲之间,只能说,生命是非常神奇的。金早的母本为“杭06-08”,表现为分蘖力强;父本为“温”,表现为千粒重高、抗病性好,两个品系通过杂交和人工定向选育,发生了“化学效应”,最终成为了高产稳产广适的“金早”。
而在品种审定后,农技人员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他们要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以取得农民的信任。示范推广需要种子管理部门、农技推广部门、种子企业多方合力,在推广中还要不断总结配套的栽培技术、良种配良法等。正如王孔俭所言:“我们一直在路上。”
(据《金华日报》,原标题《市农科院培育出两个高产早稻新品种》,原作者:金璐。编辑: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