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听丨振兴辽宁,来听院士说

                            

9月19日,“振兴辽宁院士高峰论坛”在沈阳隆重召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航空大学等相关领域院士、权威专家学者及企业家齐聚辽宁沈阳,围绕通用航空、汽车产业、立体交通等重点领域发表了主旨演讲。

郭孔辉院士

出生于年07月,汽车设计研究专家。福建省福州市人。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教授,汽车学院名誉院长曾任“一汽”汽车研究所总工程师,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先后主持完成多项我国汽车行业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和一汽新型汽车的开发研制工作。被汽车界誉为将系统动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振动与载荷研究的领先学者,我国汽车轮胎力学的主要奠基人,我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科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带头人。

期待绿色和谐的汽车社会—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简而言之:发达地区重在‘三减’;欠发达地区重在‘两放’。根据当地的市场和资源情况,寻求比较适合于当地发展阶段的新能源。

杨凤田院士

出生于年06月,飞机总体设计专家。生于辽宁省义县。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曾任西工大、北航、南航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歼击机总体设计研究工作,曾任歼八系列飞机多个型号的型号总设计师,现任现役歼八改进型飞机型号总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航空金奖获得者。

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要解决快速又要解决污染的问题,电动直升机就是最好的方案之一。难度很大,但是不能等,所以从去年就开始着重研究小型电动直升机。

杜善义院士

出生于年08月,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辽宁省大连人。中共党员。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后又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副校长,第十、十ー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把交通和智能融合起来,特别是在发展关于城市交通的问题上,是智能交通和将来的陆空交通的一体化的发展,再加上智能化,这个对未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我相信通过这个会议能够推动沈阳在未来的交通,特别是对智能的,陆空一体化的交通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带动材料行业、制造业、能源方面、动力方面的产业发展。

刘大响院士

出生于年10月,航空动力专家。湖南省祁东县人。中共党员。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并留校攻读副博士研究生。曾任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总工程师、总设计师和第一总设计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高级顾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和研究工作。

唐任远院士

出生于年06月,电气工程专家。上海市人。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暨永磁电机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曾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长期致力于稀土永磁电机和计算电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高效节能减排极其重要,永磁电机正是国家重点推广的项目,而电机调速是进一步节能,一般是采用变频调速,而磁谷科技自主创新研发了绕组永磁调速新技术,目前这技术已经成熟,获得了市场认可。国家号召产学研结合,磁谷科技已经拥有很强的研发团队,我们希望在永磁电机上合作,锦上添花,进一步创新完善技术。

朵英贤院士

出生于年03月,自动武器专家。甘肃省永靖县人。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长期从事自动武器的研究与开发,为我国自动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立同院士

出生于年04月,航空航天材料专家。生于重庆市,祖籍辽宁海城,中共党员。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热加工系,年随专业调至西北工业大学学习,年留校任教至今,教授,博导。~年在美国NASA空间结构商业发展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曾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十七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等。现任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一直从事航空航天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研究,推进陶瓷基复合材料产学研结合与军民融合发展,产品支撑航空航天器发展,并向民用拓展。

王天然院士

出生于年03月,黑龙江省海伦县,男,汉族。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专家。中共党员。年毕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作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王天然院士长期从事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应用与工业自动化研究,在智能机器人体系结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大型自动化系统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我们有必要对分集统一的制造系统组织、虚实结合的制造过程、人机融合的制造手段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开展深入研究,探索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组成要素、运行机理、协同机制和演化规律,并结合新一代信息信息技术开展智能制造空间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构建智能制造空间基础设施平台、试验验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保障和促进智能制造的发展,为迎接制造业的大变革做好充分准备。

杨绍卿院士

出生于年02月,外弹道学与灵巧(智能)弹药武器系统工程技术专家。辽宁省康平县人。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年在美国TexasAM大学研究修飞行器控制工程。现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国家灵巧弹药工程型号总设计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枪炮弹箭专家组顾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外弹道学与灵巧(智能)弹药武器系统的理论和工程技术工作,是我国野战火箭散布、稳定性和偏差修正理论体系及未敏弹系统理论和工程设计方法体系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我国未敏弹技术与装备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朱英富院士

出生于年07月,舰船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人。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长期从事舰船工程科研工作,在全舰综合集成、隐身性和舰机适配性等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为我国水面战斗舰艇系列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德森院士

出生于年04月,水声工程专家。黑龙江省穆棱市人。籍贯山东省费县。中共党员。年1月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水声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年在美国WHO海洋研究所研习。曾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船舶与海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央军委科技委海站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海军科技专业专家组副组长,国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声学分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水声技术和声纳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等学术职务。长期从事海洋信息技术、水下目标新型探测技术、潜艇等水中兵器声隐身技术特别是水下噪声振动测试及其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孙聪院士

出生于年02月,飞行器设计领域专家,辽宁沈阳人。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所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第十ー、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飞机航空电子、隐身技术和飞机设计工作,先后担任歼-XXB/BS、歼-15和鹘鹰飞机总设计师。

冯煜芳院士

出生于年06月,导弹弹头与战斗部技术专家。浙江省余姚市人,中共党员。现任火箭军研究院研究员。兼任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军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核军控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弹头与战斗部技术专业组组长。长期从事地地弹道导弹核弹头、常规弹头装备论证与使用技术研究工作,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为火箭军核常弹头发展与实战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来源:北斗新闻辽宁号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