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静有多牛林彪他能顶10万兵55年授衔

开国中将苏静,他的传奇经历有很多,例如:长征走路最多的人、东北解放的情报总指挥、解放北平的谈判代表……。

苏静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却在年获得了开国中将的军衔,林彪评价说:他顶得上十万雄兵。

本期文章将带你了解老一辈革命家苏静将军的传奇事迹(开国名将系列第53期),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了解历史的读者,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也许你会有所收获。

开国中将苏静——将军装

而这一切,要从年12月21日说起,苏静生于福建省龙海市的海澄镇六口碑村,父母都是赤脚下田的贫困农民。

苏静少年时期,曾经在缅甸闯荡过一段时间,22岁参加红军,很快就展露出惊才艳艳的侦查天赋。

红军长征时期,林彪担任红一军团的军团长,负责劈开漫漫征途,也是在这个时期,苏静进入了林彪的法眼。

如果把红军长征的队伍比作长枪,那林彪的红一军团,便是最前面的枪头;而苏静身为侦察兵参谋,便是枪头的枪尖,而且是最尖锐的那个点。

无论红一军团杀到何处,苏静永远都是最前面的那位,负责探明前方的敌情,为后续部队指引道路。

根据苏静本人的回忆,长征的时候搞侦查非常艰难,一头扎进了完全陌生的环境,身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第一次见到雪山,就要战胜雪山!

肚皮非常饥饿,身边的战友挨着倒下,苏静说那时候每时每刻,都走在生与死的边缘。

当部队越走越远,遇到的各地方言也就越来越多,苏静想要找老乡打听打听附近的道路,奈何各自都语言不通。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苏静的任务就是带着中央红军,走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苏静

世人皆知,国民党的部队犹如盾牌,而红军就是破盾的长枪,苏静走在最前面,他的压力非常大,因为随便一个失误,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把中央红军带入危险的境地。

为了完成任务,苏静很少有休息的时间,当探明了前路之后,回去带着大部队进军,当大部队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苏静就已经出发了。

苏静对身边的侦查员,一遍遍地讲任务重要性,要明白肩头的责任,按照他后来的回忆说,侦查兵都是小股部队,那一路遇上的土匪、毒蛇、黑熊、老虎……数不胜数。

苏静已经记不得,那时候画过多少张地图,记下了多少座桥梁,每天清晨做最多的事情,就是到毛主席的那里,汇报自己所制定的行军路线。

也就是说,苏静在长征期间,他走过的长征路线,要比普通的战士多一倍以上,这还不算他查出的错误道路。

而且苏静总是抽出时间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例如他使用照相机的技术,就是在红军的队伍当中学会的。

红军在侦查,敌人同样也是在侦查,红军侦查的时候大部分靠着双腿,敌人却拥有飞机。

苏静总是跟敌人各种各样的飞机遭遇,例如在侦查的途中,遇到了敌人的侦察机,结果没过多久,敌人的战斗机就飞到了红军头顶。

苏静看到大量的战友伤亡,他开始总结敌人飞机的规律,希望能够避免战友牺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果然摸索出了敌人的空袭规律。

在长征到达陕北之后,聂荣臻聂帅曾亲自表彰苏静,为红军的队伍做出了贡献。

苏静也就成了:红军长征路上,走路最多的人。

林彪非常的赏识苏静,而且被苏静救过一命,那时候林彪和左权离开瓦窑堡,俩人外出去侦查周围的地形,为接下来的作战做准备。

谁知道,林彪和左权进入了大沙窝,不小心迷失了方向,到了日落黄昏,天眼看就要黑下来,情况越来越紧急。

左权问苏静怎么办?苏静沉思了一会儿,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办法,而是翻身下了战马,解开绳子让马儿自由活动。

苏静不敢保证能走出去,但又不能说自己无可奈何,所以只能沉默应对领导,而是将命运交给自己的马。

苏静本人,在陌生的地方,他也找不到回去的路,所以内心其实也很紧张,只知道自己骑的是一匹老马,希望只能寄托在坐骑的天性上面。

马儿前面走,苏静一步步跟在马屁股后面,而那匹老马带着大家,顺利离开了大沙窝,惊险捡回了一条命。

这件事如果展开联想,倘若林彪和左权迷失在了沙漠里,后面几十年的战争历史,可能会更加艰难。

后面发生的事情众所周知,林彪在抗日战场,拿下了一场场的胜利,不过有个不为人知的细节是:红军改编八路军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降职,例如林彪从军团长,降为师的师长。然而别人降职,苏静在改编的时候居然升职,做了侦察科科长。

林彪率领师,本想在抗日战场大展拳脚,谁知才刚刚露了两手,就遭遇了不怎么幸运的事情。

林彪

年2月,山西阎锡山的晋军,得知日寇即将攻打晋西南,所以通知各部队做好迎战的准备。

结果山西的士兵,在雾气当中看到远处有人穿着日寇的黄呢子大褂,骑着日寇的东阳马,正在策马狂奔……

啪!

晋军的战士一枪打出去,结果林彪摔落马下,原来林彪最近缴获了大批的日本物资,所以才会骑着日本人的马,穿着日本人的黄呢子大褂,结果被误认成了日本人。

苏静一看大事不好,赶紧拉着林彪,进了路边的小水沟隐蔽,然后他守着林彪,让警卫员赶紧去喊医生。

后来,也是苏静本人,对这次严重的误伤事件进行调查,查出对面的友军并不是故意,而是一场误会。

林彪去疗伤了,罗荣桓和陈光负责指挥部队,苏静突然侦查到日寇大兵压境,来势汹汹。

罗荣桓大呼不好,因为卫立煌刚刚到大宁,如果局势照这样发展,卫立煌会毫无准备地跟日军迎头相撞。

情况非常危急,卫立煌是该战区的指挥官,倘若有了个什么闪失,后果不亚于林彪负伤。

苏静再次出动,使出了自己浑身的力气,猛追了十多里地,总算是追上了国军的卫立煌。

卫立煌一听日本围了上来,而自己身边只有共军的一个营,而且装备并不好,他急忙组织转移。

结果卫立煌才刚刚转过身转移,日本人就围了上来,枪炮打的是地动山摇,苏静负责断后,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死死守了二十四小时,这才掩护了卫立煌撤走。

卫立煌惊叹,他们国军都没有发现日寇的调动,但苏静却提前侦查了敌情,救了卫立煌一命。

卫立煌

众所周知,卫立煌是抗日名将,未来在解放战争当中,再次遇上了林彪和罗荣桓,一度被国民党骂成是共军的“间谍”说卫立煌跟共产党走太近……不过这也是后话了,总之卫立煌和共产党关系很好。

在抗日战争当中,苏静不仅要时刻小心敌人的渗透,还要注意国民党搞摩擦,例如年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年,我师进入孝义,这时候国军来了个军官,说负责双方的“联络”共同去抗日。

实际上,这个国军军官的真正目的,是在师安插间谍,收买那些贪得无厌的叛徒。

果不其然,师有个掌握机密的电报员,被国军的那个军官收买,俩人一起做着特务的梦,想要掌控师的情报。

苏静心思缜密,很快就发现了部队不对的地方,先是将那个电报员调走,然后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反特务大戏,也是我军的经典情报站案例之一。

起初,苏静一连好几天,都说自己想要喝酒,于是跟那个国军军官推杯换盏,每次晚宴都喝得烂醉如泥。

而那国军的军官,故意灌醉苏静,接连醉了四五次,双方的“关系”似乎越来越亲密,成了酒肉朋友。

苏静(中间)

直到有一次,苏静似乎是酩酊大醉,开始谈论师的军事机密,透露给对方许多所谓的“情报”。

苏静说我喝多了,我……我……说着说着就走到隔壁房间酣睡,看似已经进入梦乡,实际上拿着三根笔,和一个小本本,精神高度集中做准备。

到了凌晨两点多钟,苏静听到隔壁房间,有拉椅子的声音,他急忙侧耳倾听。

而那国军特务打开电台,便开始联络他们的总部,那时候电台开动会发出嗒嗒嗒的声音,这个声音会暴露密码。

在这种情况下,苏静也就掌握了八路军急需的国民党电报密码,这对于敌情复杂的抗日战场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后,紧接着便开始了解放战争,苏静去往东北的沈阳,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也就是未来第四野战军的司令部情报处处长。

关于东北的历史说来话长,最早要追溯到晚清时期,东北逐渐成了中国乃至于的重工业基地。

奉系军阀经营东北多年,更是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基础,再加上后来的日本,拿东北当做了战争的重工业中心。

毫无疑问,工业是战争的血液,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谁如果拿下了东北,谁就拥有了后勤基地。

东北民主联军组建之初,看似人数有十多万,但相互都是从不同的根据地出发去东北,所以队伍之间的联络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初次作战失利的原因之一,等部队转移到松花江的时候,局势已经非常危急。

林彪自然知道,如果想要恢复士气,如果想要重整部队,如果想获得主动……当务之急是打一场胜仗,振奋军心之后,接下来才能有作为。

然而林彪更加清楚的知道,东北民主联军的困境,是非常巨大的,一没有充足的枪支弹药,二没有来得及建立群众基础,三是孤悬白山黑土,得不到内地的支援。

林彪的目光望向了苏静,希望苏静能够在困境当中,为东北的解放军创造奇迹……

苏静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组建东北的情报系统,对内联络各部队,对外侦查国军调动。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努力,苏静拿到了关键情报,帮助林彪接连取得了两场大胜利,这才打开了东北的困难局面。

林彪当时就评价说:“一个苏静等于十万雄兵!”

战场上的苏静

年,解放军准备发动辽沈战役,其中较为关键的,便是对决锦州之敌。

蒋介石亲自到东北督战,望向一战“解决”东北的解放军。

自从双方开战之后,锦州久攻不下,解放军出现了诸多损失,局势越来越紧急。

苏静将情报的突破口,放在了两军之间的义县,他亲自前去侦查,他发现这边的我解放军部队,正在使用“坑道近迫”的战术进行攻坚。

这种战术的大概意思就是:

我军缺少重型机械化装备,所以攻城的时候也就会陷入劣势,尤其是在城外开阔地展开冲锋的时候,会遭遇敌人的机枪火力网覆盖。

为了突破这片开阔地,所以通过土工作业,挖出一条坑道,躲过敌人的火力网,把爆破手送到城墙下。

这种坑道往往有五十米长,属于是我军独创的,一种攻城的利器,其实也是在敌人重火力的压制下,所想出来的“土”办法。

年10月,进攻义县的时候,正是采取了这个战术,才接近了敌人的城墙,并且大获全胜。

敌人能清楚听到解放军工兵,挖坑道的时候,所发出的叮当声音,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等着被打败。

苏静从义县回到四野的司令部,他对林彪介绍了该战术,但当时的林彪并没有回应。

苏静知道,如果林彪没有回应,就不想再听第二遍。但苏静还是,又把坑道近迫讲了一遍。

林彪决定,采用坑道近迫的战术试一试,让各支攻城部队,抽调出大半的人员,抄起铁锹挖坑道,接近敌人的城防工事。

苏静与战友合影

东北的解放军,也正是凭借坑道近迫的战术,让各部队靠近城墙,甭说步兵了,就连炮兵都顺着坑道,走到敌人一百米的范围之内才开炮轰击,如此之短的距离,百发百中。

当锦州的敌人意识到大事不好的时候,黄花菜都已经凉了,国军改变战术从防守转为进攻,然而城外都是一条条的坑道,却看不到四野的士兵。

敌人不敢强攻,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坑道当中藏着解放军的陷阱。

辽沈战役的最终结果,则是我军大获全胜,这一点全国人民都知道,此战等于是为整个解放军,拿下了工业基地,和后续源源不断的武器供应。

四野拿下东北,紧接着兵发华北,激战傅作义,打响了著名的平津战役。

傅作义接连失利,也逐渐看清了天下大势,所以他的内心开始挣扎,是战场起义?还是血战到底呢?而苏静的任务,便是担任我党的和平代表,去跟傅作义展开和平谈判。

傅作义是一代枭雄,如果论及进攻没有多少著名案例,但如果论及防守,那是他生平最大的绝活儿。

与傅作义谈判的苏静(中间)

傅作义和毛泽东之间,曾经多有书信来往,那时候傅作义兵强马壮洋洋得意,所以言语多有不敬。

而今解放军兵临北平,毛泽东写了亲笔信,让苏静转交给傅作义。

这时候苏静意识到,如果把毛泽东的信给了傅作义,有可能会激怒这个国民党将领,导致最后的同归于尽。

苏静经过思考之后,于是报告了领导,建议这封信暂时不要给傅作义,领导则同意了苏静的想法。

当苏静进入千年古都的北平城,在中南海的居仁堂,开始跟傅作义进行面对面的谈判,双方的此次会谈,事关整个华北的局势。

苏静并未谈起那封信的事情,而是让国军的谈判代表邓宝珊,找个机会给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我党的卧底)。

女儿傅冬菊将那封信压下,并没有给父亲傅作义,他知道这会激怒父亲,引发局势的恶化。

接下来发生的历史大事件,则是傅作义接受了中共的条件,北平和平解放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那封信的内容虽然给傅作义,但发表在了我党的报刊上,傅作义看到之后,吓得脸都白了,急忙承认自己的错误,说愿意接受任何的惩罚。

林彪一看傅作义如此表态,则赶紧安抚对方的情绪,把这件事从大化小。

傅作义自然知道,这些年跟毛泽东的书信往来,已经得罪了中共的最高领导人,所以他想要亲自登门道歉。

然而,傅作义大大低估了毛泽东的胸怀,毛泽东说出了那句历史经典名言:“要给你发一个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毛泽东自然亲口保证,不会跟傅作义计较过往,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解放全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计较私人恩怨。

到了建国后,傅作义才得知了真相,他对苏静那叫一个感激,当时如果傅作义收到了那封信,大概率会引发关系的紧张。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很多“坐机关”的老干部都是大校军衔,然而面对苏静被授衔中将,所有人都没有异议,都心服口服。

苏静一直以儒生的形象出现,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比硬汉还硬汉,正如他儿子苏晓林说父亲看上去沉稳、儒雅,可越是关键时期就越硬气。

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谨以此文纪念苏静将军,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已,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砺前行。

——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