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出“聚宝盆”,让增收的渠道宽起来
1
农民变股东,就是引导、推动和支持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包括土地、资产、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权投资人,参与分红。目前,全县已有2.8万户农民变为股东,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0%,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了股东全覆盖。
转变思路,尝试改革。发展农业产业化首先需要土地集中连片,否则很难实现规模化经营。在义县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农民和龙头企业通过“三变”改革连在一起。农民不仅拿到土地流转费,还能以土地入股分红,同时还可以在企业务工获得工资,一举多得,从而解决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问题。
七里河镇七里河村成立了“村社合一经营主体+村集体+普通农户+贫困户”形式的存仁花卉种植合作社,总投资万元,村民以资金、劳动力和亩土地折价入股万元,整合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入股万元,以上资金以1万元为一股,各方按持股比例进行分红。合作社长期安排就业人员30人,招募临时工40多人,转化富余劳力,将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通过科学管理,精心培育,合作社年产鲜花多万支,畅销北京、沈阳、大连等地,市场供不应求。股份合作社的成功,带动了周边乡镇共同发展扶郎花产业,使义县成为东北最大的扶郎花生产基地。
同样受益的,还有以盛产葡萄闻名的大榆树堡镇旧站村。每年金秋时节,这里的葡萄硕果累累,果香怡人,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商客。入夏以来,旧站村的村民又开始为了“三变”改革忙碌起来。村民张庆元高兴地说:“我们入股是从年开始,一共是47户亩地。葡萄是去年栽的,长势挺好。今年已经见果了,来年能全部收回本钱,农民得80%,村上合作社有5%的提成,剩下的村上留下做流动资金。之前种的都是大苞米,除去投资也就挣个几百块钱,种上葡萄效益能增加好几倍呢!”
聚粮屯镇的“三变”改革深入人心,做到村村有特色,村村有项目,家家有干劲,人人肯争先。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7万多亩,种植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村民改变了旧的耕作观念:聚粮屯村实施“公有制公司+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地瓜亩;李家台村土壤贫瘠,水源匮乏,通过土地集中到村社,村社投入到公有制公司,公司投入资金兴办了亩的育肥牛养殖场,预计年出栏头;徐三家、羊圈子等12个村分别种植了甜菜、辣椒、药材等经济作物,运用不同的收益分红手段进行着“三变”改革……
“三变”+高效农业模式、“三变”+规模养殖模式、“三变”+林果经济模式、“三变”+产业融合模式……一项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举措,走出了具有义县特色、切实可行的农村“三变”改革之路,形成了义县“三变”改革的“金字招牌”。
不移担当之志,不停创新之步,不舍尺寸之功,短短三年,义县的“三变”改革蹄疾而步稳——
通过实施“三变”改革,义县成为了辽宁省寒富苹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早金酥梨生产示范县。规模养殖小区达到个,奶牛、肉牛、肉鸡、生猪存栏量持续快速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通过“三变”搭建的股权平台,把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点对点的扶贫模式,放大了贫困群众狭隘的生产空间、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变“输血”为“造血”,使贫困群众获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消号,戴了多年的“贫困县”帽子终于摘掉。
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全部消灭了“空壳村”,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这一顽疾,提高了在乡村振兴中的统筹服务能力;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层组织凝聚能力提升,乡村两级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发展,使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分享到了改革和发展的红利,赢得了群众的信服和拥护。
“三变”激起千层浪,层层展现新气象。“三变”改革正在让义县的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增收产业强起来、群众日子好起来!广阔的乡村正在成为全面振兴、充满希望的沃野和家园!
文:记者李旸摄影:记者靳伟
编辑:田静校对:史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