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早晨,就该是出行的日子,在传统习俗中有不出十五都是年的说法,那十五就还是过大年。
虽然不远行,但是还是要出去走一走的,城里的路啥时候都少不了堵塞的节奏,五十几公里的路,出城的时间差不多想要占去了一半吗?
路上,一小段北方树挂很可能是这个冬天里留给我们在进入春天的莞尔。
或许是出行的时间稍晚了一点,在太阳露头的时刻,树挂的冰花都已经洒落在路边,犹如雪花又不像雪花,立春了,再见雪花就得来冬,每一个季节都在盼望里临近,又在挽留中溜走,留在掌心的是一丝丝慨叹和在没有醒过神的愣怔中岁月又增进了一重丰厚的年轮。
周围的地方实在也找不出陌生的新奇了,每一年每一季都在涉猎着方圆百里每一处历史和地域的褶皱,在贴近的了解和感知家乡的每一处风雨的丰腴。
《奉国寺》是一处熟悉而又喜欢的地方,我从来不追崇潮人涌动的风景,更喜静谧和幽深的古旧沧桑,过往的眼缘没有理由和说服自己的借口,去过的经历中猛然能第一下想起的是沉睡在侧殿里为了保护而替换下来的奉国寺千年的匾额,手机里的照片也不知道保存到哪里了,不过,留在记忆里的查找最快,超过所有处理器和硬盘的速度。
而今天,肯定不是去体味那古色古韵的味道,在一进入宜州就能感染到了热闹和躁动,很少堵车的路面已经变成了缓慢的蠕动,导航上长长的暗红色也提示我们应该下来步行了。
对呀,今天我们是来看庙会,庙会就要像庙会的样子,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才对。
千年的寺庙,高耸的大佛,俯视着人间南来北往的朝拜,嗅探着城乡走东串西的烟火气,一年里的今天,你在台前撤到幕后,俯瞰苍生,祈愿太平!
平日里轻手轻脚,虔敬合掌唯诺的凡心,今日里高声亮嗓,攀站石台,力挽粗枝只为一种热闹的气氛,喧嚣也是人间的旖旎,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震耳欲聋的音乐声,维持秩序叫喊声,在间或响起的爆竹声里丝毫不弱,清晰可辩,哪一种都怕自己的声音被其他的声音遮盖掉,演艺的小二用高分贝的扩音器依然声嘶力竭,或许能遮掩住时光的疲惫,或者是想验证自己调侃的言之凿凿……
我淹没在这,也一路追到这,把身体和心灵一起靠近,唯恐疏远了而被蔑视和抛弃。
看的最清楚的角度,从来不是在最近的地方,走进是融入和从众的随和,走出来是思考和欣赏那美丽的绽放的风景。
在川流不息的缝隙里,掠视和捕捉着隐匿在潮水中的艺术和民俗柔和在一起的文化基因,每一次驻足都会是又一次刻画和加深了印记,就如同四季的更迭,刚刚模糊,又一次呈现,刚刚退却,又一次涌来,在生活里呈现出一种文化的海浪,期待大潮带来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