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木构建筑的用材等级与用尺长度是古建筑大木作研究中常议常新的基本问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在重新审视并剖析辽、宋、金时期木构殿阁内在设计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将木构殿阁材广的实测尺寸按《营造法式》所规定的标准材等尺寸折合,求取其所用“寸”之长度,进而反推建筑用材等级及用尺长度的研究方法。并以义县奉国寺大殿为例,推算大殿的可能用尺及其重要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分关系。这一研究,是千年奉国寺的一份生日贺礼,也为辽、宋、金时期木构建筑用材等级和用尺长度的分析与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文/王贵祥原标题:《奉国寺大殿与辽、宋、金时期殿阁用材分析》奉国寺大殿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与山西大同上华严寺大殿,是仅存的两座创建于10—13世纪之中国中古时期即唐、辽、宋、金时代的九开间大型木构殿堂。除此之外,元代以前的木构殿堂中,开间数达到九间的尚存另外两座实例,分别是南宋遗构苏州玄妙观三清殿与元代遗构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玄妙观三清殿与北岳庙德宁殿,都属于“殿身七间,周匝副阶”的重檐大殿,与《营造法式》意义上的“殿身九间”木构殿堂,在开间数上似还差着一个等级。也就是说,14世纪以前的建筑遗构中,殿身为九开间的高等级大型木构殿堂,非奉国寺大殿与上华严寺大殿莫属(图1、图2)。图1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外观图2大同上华严寺大雄殿外观进一步比较:上华严寺大殿虽初创于辽,但在辽金战争中遭到焚毁,是金代重新建造之物;奉国寺大殿却仍然为辽代所创之原构。奉国寺大殿采用了较为复杂的七铺作双杪双下昂斗栱做法;而华严寺大殿仅用了五铺作出双杪斗栱做法。两相较之,奉国寺大殿似乎更集中了辽代高等级木构建筑的典型特征,由此或也可以略窥义县奉国寺大殿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抑或也能凸显出这座创建于千年之前木构殿堂的弥足珍贵。据既有研究可知,寺初名咸熙寺,金明昌三年()更名为“大奉国寺”,大殿创建于辽开泰九年()。寺内尚存元至正十五年()《大奉国寺庄田记》碑,记载:“义州大奉国寺:七佛殿九间,后法堂九间。正观音阁、东三乘阁、西弥陀阁,四贤圣洞一百二十间。伽蓝堂一座,前三门五间,东斋堂七间,东僧房十间,正方丈三间,正厨房五间,南厨房四间,小厨房两间……”可知奉国寺曾有着相当完整的建筑规制与寺院规模(图3)。图3据史料中记载的义州大奉国寺平面示意现存寺内遗构,沿中轴线布置有山门、内山门、牌坊、天王殿、大雄殿,左右分置财神殿、菩萨殿、西方三圣殿,另有其他辅助建筑。其外观与整体空间组群,仍堪称关外巨刹。从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角度观察,唯有这座面广九间、进深五间的主殿——奉国寺大殿,或称七佛殿,仍然保持了其辽代初创时原构的基本形态。在历经了千年风雨,并见证辽、金、元至明、清历史沧桑剧变之后,这座千年遗构仍能傲然屹立于塞北苍茫大地上,成为人们了解历史、追思先哲、体味中国建筑千年传承的典型实证,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初识奉国寺大殿笔者对奉国寺大殿的初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