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2020经济压舱石社会稳定器国

编者按:年已至尾声,在这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间,是什么让中国风雨兼程、勇毅前行,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推出中国经济年终特别报道《非凡》,用声音刻录中国经济这一年。28日推出:《经济压舱石社会稳定器》。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黑龙江省绥化市绥胜镇正白四村,早上天还没亮,收粮企业的脱粒机已经开始工作。今年,村民项洪春家种的玉米大丰收,又赶上了好行情。

“现在看,产量方面这5垧多地差不多能打出60多吨玉米,价位还高,一算,比去年强多了。”项洪春说。

丰收的欢歌不仅唱响在肥沃的黑土地,黄淮海地区今年也是一片繁忙景象。

水稻收割时节,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岳张集镇种粮大户徐怀彪驾驶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从收割机中倾泻而下,铺出一片金黄的地毯。他告诉记者:“雨情不好我们就抓紧时间进行田间管理、施药,所以我们今年产量大丰收。与去年相比,亩产大概增收1-斤,我们亩地,至少增加20万斤粮食。”

丰收依然是今年粮食的关键词。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亿斤,比上年增加亿斤,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粮食产量创新高的好成绩不是从而天降,而是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感叹,今年对农业来说并非一个好年景,获得丰收实属不易。她说:“今年对农业来说确实是一个多灾之年,我们先后经历了多个关口,大家一路走来深有感受。春耕备耕的时候过了‘新冠肺炎疫情关’,南方水稻双抢时过了‘洪涝关’,在东北秋收之前又过了‘台风关’,还过了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关’,多发频发的灾害对粮食生产确实带来多重挑战。今年获得丰收实属不易,这是多方力量共同发力的结果。”

在全球面临粮食安全危机的背景下,无论是疫情高峰期还是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老百姓碗里没有缺粮少肉。供给稳则人心稳。这离不开党中央对“三农”一贯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各地的坚决高效落实,更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耕耘。

初秋,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宣布,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的晚稻平均亩产为.7公斤。听到这一结果,该科研团队的领衔人物袁隆平笑得合不拢嘴。他说:“达到公斤我就很满意了,现在超过了公斤,我非常满意了,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在湖南实现,我们会进一步把品种、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开来,为国家的粮食增产作出新的贡献。”

从第一代杂交水稻到第三代,袁隆平始终在与水稻产量较劲。以他为代表的科研人员让我国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成为明年中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关乎中国人的饭碗能否端在自己手中。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说,实际上,中央对种业的重视并不突然。“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就种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目前我国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畜禽方面核心种源自给率也超过了75%。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和40%,为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他表示。

当前,我国农业用种总体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但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张桃林透露,农业农村部已有部署:“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的竞争力,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快少数依赖型的品种选育和国产化的替代,力争到年以企业为主体,基础工业研究为支撑,产学研用融合的国家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除了稳粮,增猪、禁渔也是今年“三农”领域的大事。这一年,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猪价终于滑出了“过山车”的最高点。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11月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分别实现连续6个月和5个月正增长,年底产能有望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豪坦言,养殖户扩栏增养的信心既来自好的市场行情,也来自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用足用活土地、环保政策,积极扶持新建猪场。利用生猪保险惠民政策,使全县规模养殖场参保率达到了%,有效防范了养猪风险。向企业发放贴息贷款,解决了企业资金需求。”张豪说。

年元旦,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开始十年禁捕。目前,这项关系到近30万渔民生计的大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从此,长江渔歌或成绝唱,但长江水生生物将迎来久违的平静家园。

年,稳粮、增猪、禁渔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农业出色地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临近中午,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竹溪村村民唐彦忠家的田园民宿热闹开来。受疫情影响,当了10多年“广漂”的唐彦忠今年回到家乡,他看到村里修通了旅游公路和通村组公路,整个村庄清洁美丽,他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拿出全部积蓄近30万元,把自家改建成民宿。

唐彦忠告诉记者:“我们返乡吃上‘旅游饭’,是因为我们通村组公路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这里的梯田景观一年四季都很美,吸引了很多游客。现在一天的收入不少,确实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疫情让很多农民被动回乡,乡村变化又让他们主动留乡。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目前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扭转了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环境好了,旅游也旺了。今年下半年,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回暖。在乡村产业的有力带动下,截至12月初返乡留乡农民工已有多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今年,各行各业困难重重,而第一产业表现平稳,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尽管年全球形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在政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方发力下,相信明年农业依旧稳稳的。他说:“明年进一步在总结的基础上,更好地通过政策、通过科技、通过改革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相信我国农业明年应该还是能够克服种种困难,排除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继续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