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秋色披锦绣,万缕海风送客来。9月17日,锦州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用文学为时代讴歌,用文学赞美中国力量——数十位在国内文坛举足轻重的知名作家在金秋时节来到锦州,参加在这里举行的《民族文学》颁奖典礼,并同时开展“知名作家锦州行”文学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由《民族文学》杂志社和锦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承办,由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市新闻媒体集团、市经济合作中心协办。参加活动的知名作家来自全国各地,最远的来自西藏、青海、广西等地。在锦的四天时间里,作家们参观滨海电商基地锦州文化长廊、“世界奇观”笔架山、锦州帆船帆板训练基地,感受中国北极海的魅力;参观华为辽宁大区(锦州)云计算中心、锦州城市运行综合指挥中心,感受锦州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参观市博物馆、碣石印社、虎溪窑,感受锦州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配水池战斗遗址、黑山阻击战战斗遗址,感受英雄城市的红色基因、红色战史、红色精神和红色传承;参观老兵展览馆、东湖公园、南山公园,感受生态锦州、宜居锦州、幸福锦州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攀北镇医巫闾山,赏义县万佛堂石窟寺,到访凌海萧军纪念馆,聆听锦州厚重的人文历史讲述……
四天的时间虽短,不能全面了解锦州全貌,却也可领略山海福地锦绣之州的魅力和风采,感受锦州这座文明古城的深厚文脉和淳朴民风。
《民族文学》总编石一宁参加活动后,深有感触:“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现代产业之都、宜居福地,锦州有灿烂的山海风光、璀璨的人文景观,中原文化、游牧文化、山林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这里交融,锦州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和魅力。新时代的锦州迎来新机遇,新一轮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为锦州经济注入生机与活力,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我们来到这里,在锦州深入生活,见证锦州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新时代的新气象新风貌,从而拓展视野,启发灵感,激励创作。”
因为路途遥远,很多作家都是第一次来到锦州。中国作协名誉主席廖奔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锦州,因为辽沈战役我知道了锦州,因此来锦州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这次来到这座有着优良传统、人杰地灵的城市,非常值得作家、尤其是民族作家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特别是每天早晨起来,温暖的阳光从窗子晒进房间,看到海天一色,心情非常开阔,不愧为渤海湾的一颗明珠。”
“全国自强模范”、葫芦岛残疾人作家李伶伶坐着轮椅来到锦州参加活动,年出生的她,笔名天空,15岁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长年坐轮椅,睡觉不能平卧,打字只能靠一根手指。然而,她没有被病魔击倒,先后在《百花园》《小说月刊》《啄木鸟》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多篇。
来到锦州这片热土,眼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她眼含热泪,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笔架山……”李伶伶说,她其实和锦州有着深厚的因缘。小时候,她在北镇的大山里长大,第一次到笔架山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她还记得老师组织学生们天还没亮就坐上大巴车,经过很长时间才来到笔架山——那是她第一次看到大海,那时她还能奔跑。此后的许多年,她都在与病魔斗争,并不断从文学中汲取力量。“因为文学,我再次来到锦州参加这次活动,是文学创造的奇迹,也是文学的魅力给了我体面和尊严。”
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红日坐了16个小时的飞机和火车,千山万水地来到锦州。感受到锦州人民的热情,欣赏到秀美的山水风光,他说:“要认真写,努力写,不停写!”
“我写过长白山,写过大兴安岭,尽管这两座山保持了山本来的样貌,但是缺少人文元素。而这次来锦州,我更想写医巫闾山,因为这座山是有人文加持的,是厚重的,它代表了中原文明的延伸和回望……”辽宁省作协顾问、大连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素素与锦州有着不解之缘,她的父亲曾参加过辽沈战役。素素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到锦州,锦州带给她太多的惊喜,也激发出丰沛的创作源泉。
一路观赏,一路交流。作为我市多年来举办的规格最高的文化领域交流活动,“知名作家锦州行”聚焦英雄红色之城、历史文化之城、滨海休闲之城、生态宜居之城、美食飘香之城,不仅体现了锦州的文化基因,也拉近了全国知名作家与锦州本土作家的情感联系,为整体提升锦州作家创作水平提供了机遇,更为讲好锦州故事汇聚了文学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文化文艺工作者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来锦的文学名家们深刻铭记总书记的重托,以才思妙笔,在文学艺术领域创造了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人民、属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此次活动的举办,提升了锦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将为锦州留下丰碑式的文化符号,也必将为锦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李冬梅
原标题:《以文学的名义歌颂锦州——记“知名作家锦州行”文学实践活动》